项脊轩志 归有光
1、 写作背景
(一)项脊轩:归有光原居崑山,项脊轩是居崑山时的书斋名
(二)《项脊轩志》的后记,究竟作于何时?
多数注本都认为《项脊轩志》的正文是作者十八岁时写定的,后记则是十三年后补写的。但这个说法有待商榷,那么,后记究竟作于何时呢?整理如下:
十八岁 | 写项脊轩志 |
二十三岁 | 与原配魏氏结婚 |
二十九岁 | 魏氏卒 |
三十一岁 | 修葺閤子,他尚未迁居 |
三十四、五岁 | 做后记—检点书箧、翻及旧稿、触动了对亡妻深深怀念之情而补写的,它距正文的写作时间约为十六、七年。依此,不但枇杷树的“亭亭如盖”的叙述自然就合情合理了,“多在外,不常居”之语也有了着落 |
三十五岁 | 中举后遂徙居嘉定(今上海嘉定区)安亭江上,授徒讲学 |
(参考资料:语文学习杂志社编《备课笔记》,上海教育出版社)
2、 作者相关
生 平 | 1.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 2.生长在一个没落的书香之家。归有光出生时,家道已经中落,八岁丧母,生活日渐穷困。 3.归有光的科举之途坎坷,家庭生活也屡遭不幸。他八岁丧母,成年后又两次亡妻,长子十六岁病故,两个女儿幼年夭折。这些人事变故都带给多感的归有光沉重的打击,使他的悼亡文字,特别哀婉动人。 4.掌管马政,生活清苦:公元一五六八年,归有光任顺德府通判时,情况是很凄凉的。根据他给友人的信中说,他的书桌是用大风刮倒的柳树做的,而书斋则是由芦苇编起来,再糊上泥。俸钱只能糊口,不能养活随行的家人,还好他赴任前借了些钱,购得大米三十余石,够吃半年。马政是个闲职,只管顺德府所辖各县送来的有关马匹、折钱的表册,归有光自嘲称自己为“吏隐”。趁着闲暇,他开始考察马政的沿革与得失,撰写《马政志》。 |
号震川 | 归有光不喜欢称呼他人的号,也不喜欢别人以号称他。有一天,朋友们会聚,归有光无号可称,众人遂称他为“震川”。因为 有光是江苏省人, 江苏有太湖,尚书中称为震泽,所以朋友们取其号为震川。从此,人们相传称之,他本不想接受。中进士后,有一同年进士何启图,亦号震川,才高好学,归有光自觉有幸与之同号,遂自称震川,以表对启图的向慕之意。 |
考运不佳,六十岁才以三甲进士登第 | 1.归有光从嘉靖四年至十九年,参加乡试六次,三十五岁时才以第二名中举。 2.从嘉靖二十年到四十一年,二十一年里,考进士不顺落第八次。他的卷子,有一次被考官大笔批了一个“粗”字,轻薄的青年们辗转传说,作为开玩笑的材料。 3.嘉靖三十八年的考试,有几个考官,向来非常景仰他,存心要他的卷子,甚至于说:“天下久屈此人,虽文字不入格,亦须置之第一人。”而他自己做梦也中了会元,但结果还是名落孙山。 4.五十七岁时,落第归来,七十八岁的老父,看不到儿子成名,就含恨过世了。 5.嘉靖四十四年,才以六十高龄中进士。 ‧明代的考试制度走“八股”路线,十分僵化。归有光不愿妥协,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铩羽而归了。 |
文学成就 | 1.明代唐宋派的领袖: 明代中期,文坛出现前、后七子。后因矫枉过正,末流更造成盲目尊古、模拟剽窃的歪风。王慎中、茅坤、唐顺之等人起而反对之,提倡唐、宋古文,被称为唐宋派,归有光为其领袖。 (1)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王廷相、康海、王九思,以李、何为领袖。 (2)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以李、王为领袖的复古运动 2.归有光曾斥当时秦汉派领袖王世贞为“庸妄巨子”,并讽刺拟古主义者为“颇好剪纸染彩之花,遂不知复有树上天生花也。”严辞批判拟古末流一味尊古、模拟的风气。 1.文学渊源:远则取法六经、《史记》,近则规模唐宋古文八大家,尤其景仰韩愈、欧阳脩、曾巩等人。 2.题材生活化:他抛开“文以载道”的传统,把身边琐事与家庭细节,一一收入文章中,作成题材。因此,他在题材上能够造成崭新的感觉,写来娓娓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归有光得太史公之神理,以清淡自然、感情真挚的文章 传颂于当世。黄宗羲推崇归有光的文章“为明文第一”。 |
‧影响清代桐城派:桐城派之所以宗主归有光,原因大概有二 1.清代文网严密,许多学者、文学家都因文章之中有批评朝廷的嫌疑,遭受的迫害;而归有光的文章,取材于琐事,甚少涉及军政,因此没有触犯忌讳,忤逆权贵的顾虑。 2.明代前后七子和公安、竟陵的文学主张,都有偏执;前后七子主张“文必秦汉”,结果流于模拟剽窃;公安、竟陵主张“独抒性灵”,结果流于漫无持择;而归有光为文以六经为根源,取法《史记》、唐宋古文八大家,既适于古,又适于今,有承袭,又有创新,兼容前后七子和公安、竟陵诸家之长,因此格外受到桐城派人士的激赏。 | |
三、国学常识
(一)明代散文的演变
期 别 | 代表人物 | 特 |
第一期:开国初到永乐初年 | 明初四大家:宋濂、刘基、方孝孺、王褘 | 未分派,较有现实内容。文章气势深闳,有开国气象。黄宗羲:“有明文章,莫盛于国初。” |
第二期:永乐初至成化年间 | 台阁体:杨士奇、杨荣、杨溥,人称“三杨” | 雍容和平,文章多为歌功颂德、粉饰现实的应酬诗文,为宰辅权臣所领导。精警不足,缺乏内容 |
第三期:弘治到正德年间 | 茶陵派:以李东阳为首──茶陵人 | 文风隽永秀发,未脱台阁体气息,唯宗法唐诗及师法古人,影响前后七子 |
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为领袖 | 对台阁体发起批判。针对程朱理学、八股文的束缚,前后七子发起“复古运动”,扫除八股文的影响,提倡复古主义,但由于过分强调复古,文学的创造性显得不足 | |
第四期:嘉靖初到万历年间 | 唐宋派: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人称“嘉靖三大家”)、茅坤 | ‧反对前七子的雕琢拟古,倡唐、宋古文,作品要“皆自胸流出”。以道学思想为出发点,影响清代桐城派散文 ‧茅坤选辑《唐宋八大家文钞》,肯定了八大家的文学地位,并作为习文的典范 |
后七子:李攀龙、王世贞为代表 | 发扬“前七子”的主张,以( 摹拟 )为创作,王世贞:“(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大历以后书勿读。”风靡了一百多年 | |
第五期:万历年间到明末 |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以袁宏道最著名 | ‧反对拟古诗文,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宁今宁俗,不肯拾人一字”。“性灵”即作家的真个性和真性情。“出自性灵者为真诗。”不拘格套指形式上要不被束缚。此派重视小说、戏曲和民歌,对明代文坛影响很大 ‧流弊:文章重质朴而少藻饰,易流于鄙俚。贵真、贵新、贵趣,故不重内治问学之功,易流于空疏不切实际 |
竟陵派:锺惺、谭元春──竟陵人 | 支持“公安派”的文学改良运动。提倡抒写性灵,但风格要“幽深孤峭”,不惜用怪字、险韵,致佶屈聱牙,意义费解 | |
明末至亡国 | ‧张岱,为晚明小品文之集大成者 ‧史可法《复多尔衮书》为佳作 | ‧受公安、竟陵影响,产生了一种清丽的小品文,因外侮日深,一般士人受此刺激,不分派,亦不仿古,慷慨激昂之作颇多 ‧继承“公安”、“竟陵”二派之观点,反复古,提倡任情适性之文学,矫正了小品文在发展过程中的流弊,以深厚救浅薄,以严谨救率易,以明快救僻涩,把小品文发展到相当完美的境地。他的文章题材较广,凡风景名胜,世情风习,戏曲技艺,乃至古董玩具等等,无所不载 |
附注:明代六大家――宋濂、方孝孺、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王守仁 | ||
(二)杂记类文体
定义 | 包括了一切记事、记物之文。文字一般不刻意求工,风格清简而自然。题目中多有“书”、“志”、“题”、“记”之字 | |
早期 | 专释仪礼的《礼记》中有杂记上、杂记下 | |
分类 | 台阁名胜记 | 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脩《醉翁亭记》、苏轼《喜雨亭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
山水游记 | 柳宗元《永州八记》、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
人事杂记 | 归有光《项脊轩志》、钱公辅《义田记》、全祖望《梅花岭记》、曾巩《墨池记》、李慈铭《越缦堂日记》 | |
书画杂物记 | 韩愈《画记》、刘敞《先秦古器记》、白居易《荔枝图记》 | |
附注 | 唐、宋以后古文家所写的杂记,往往于记叙中夹议论、兼抒情,有的议论、抒情的分量相当多,有的则为专发议论的杂记 | |
(三)各朝代古文家代表
朝代 | 代表人物 | 主 张 |
唐 | 初唐‧柳冕、陈子昂 中唐‧韩愈、柳宗元 | 韩愈主张“文以载道” 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 |
宋 | 欧阳脩、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欧阳脩力尊韩文,力主“明道致用” |
元 | 元好问 | 文宗韩、欧,结构严密,正大明达,而无奇纤晦涩之语 |
明 | 明初三儒:宋濂、刘基、方孝孺 唐宋派: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茅坤 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竟陵派:锺惺、谭元春 | 唐宋派:反对拟古,强调本 公安派:贵独创、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竟陵派:重视性灵,提倡幽深孤峭的风格 |
清 | 清初三儒: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桐城三祖:方苞、刘大櫆、姚鼐 阳湖派:恽敬、张惠言(为桐城别派) 湘乡派:曾国藩(中兴桐城古文名家) | 桐城派:义理、词章、考据三者并重,取法六经、《左传》、《史记》、唐宋古文八大家、归有光之文。严标义法(义是言有物,法是言有序) |
(四)记体文章之比较
篇 名 | 作 者 | 篇 旨 | 其 他 | 出 处 | 贬 |
项脊轩志 | 明‧ 归有光 | 藉项脊轩之变革,抒发思亲之情,并述己志 | 1.记叙文兼抒情 2.正文为十九岁所作,后记乃十多年后所为 3.以项脊轩为主线贯串人事,以表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怀念及当日读书之乐、家世兴衰之感,并抒己之志节 4.写作背景:记项脊轩之变革以抒情 | 震川先生文集 | ◎ |
岳阳楼记 | 北宋‧范仲淹 | 借事抒情,抒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 1.记叙文/兼抒情议论 2.岳阳楼,傍洞庭湖,远眺君山 3.唐‧张说创建,滕子京重修,范仲淹作记 4.本文虽以记为名,但却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辞采华茂,为古代散文中之佳作 5.范仲淹贬邓州,滕子京贬岳州 6.全文以“谪”字贯穿 | 范文正公集 | ◎ |
桃花源记 | 东晋‧陶渊明 | 托言避秦,自辟的理想世界 | 1.记叙文/诗序/寓言 2.目睹时代巨变、社会黑暗,厌弃现实,便描此一人间乐园图景 3.《桃花源诗》前之序文,叙述诗的本事 4.用小说笔法、白描手法,以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写作 5.似有其人其事,甚有刘子骥之真人,然此为陶氏故弄玄虚处 | 靖节先生集 | |
醉翁亭记 | 北宋‧欧阳脩 | 1.描写滁州的山水之美与作者的游宴之乐 2.人们极力称道的一篇山水游记 | 1.记叙文,兼抒情议论 2.欧阳脩贬滁州作此文,放情山水之作。 3.本文采“剥笋法” 4.全文以“乐”字为主线,文末点明“与民同乐”的主旨 5.写山水之美及作者游宴之乐(山水游记) | 欧阳文忠公集 | ◎ |
黄冈小竹楼记 | 宋‧ 王禹偁 | 1.记载竹楼种种景致意趣 2.感慨己身贬谪之遇 | 1.作者贬黄州所作 2.“六宜”皆在竹瓦声音相应上描写 | 小畜集 | ◎ |
病梅馆记 | 清‧ 龚自珍 | 以梅喻人才,“病梅”是指人才受摧残 | 1.以寓言手法呈现朝廷桎梏思想、摧残人才 2.展现作者珍惜人才、栽培人才之 | 明道资料龚自珍全集 | |
黄州快哉亭记 | 北宋‧苏辙 | 记叙快哉亭建亭、命名、意义及周遭景物。并勉张梦得坦然自适,不以物伤性 | 1.快哉亭乃张梦得贬黄州时所建,苏轼(贬黄州)命名,苏辙(贬筠州)作记 2.全文绕着“快哉”二字着墨,寓有劝谕之意 3.本文虽以记为名,但却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为一体 | 栾城集 | ◎ |
始得西山宴游记 | 中唐‧柳宗元 | 1.记始得西山游览之胜 2.“始得”暗示发现西山,是心境上的一个转折 | 1.作者贬永州所作,为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2.以“始”字贯串全篇,篇中五次点出此字,本文以短句为基调,并以实笔写西山特出 3.以时间先后为序 4.以映衬法,凸显登西山之不同境界 5.借景抒情,寄托遥深,以西山自比,写己之人格节操 | 柳河东集 | ◎ |
晚游六桥待月记 | 明‧ 袁宏道 | 1.写西湖月景之美,无深刻寄托 2.有曲高和寡之叹 | 1.以景物的浓淡为序 2.以水涨船高─翻腾蓄势法,写西湖月景之美 3.以虚笔写月景之美 4.以“待月”二字贯串全篇,然篇中不见“待”字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