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韩愈资料介绍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
韩笔”;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开辟了唐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诗力求新奇,重气势,有独创之功。
韩愈的贡献首先在于他古文理论的完整而明晰。他说“修其辞以明其道”,把古文写
作与儒学、道德、政治和教化联系起来,以纠正骈文写作的远离社会人生。表面上看,
“修辞明道”相对于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学的自觉是个倒退,其实不尽然,因为当中唐之际,藩镇林立,佛道盛行,社会的弊病很多,要让文学与社会脱离是不现实的。
另外,韩愈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不平则鸣”的口号,也就是说,“修辞明道”的实质,不但要将古文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还要言之有物,使散文成为抒发个人或体生活困顿、悲哀、感愤的工具,“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在散文语言的除旧创新上,韩愈也下
了很大的功夫,他说:“唯陈言之务去。”为了追求语言的创新,他有时到了“处若忘,
行若遗,俨乎其若思,茫乎其若迷”的痴迷程度。
韩愈的又一贡献即在于他的创作实践。他写了大量优美晓畅的古文,在前代优秀散文
之后,为后世读者树立了良好的揣摩学习的样板。韩愈的散文,多属应用文,但他尽可能
将这些非文学的实用文写得富于文学性,诸如书启、墓志、记、序、哀祭等等,他都尽可
能写得有气势,有创新,有真情实感,为了增强古文的可读性,他常常把史传文学、传奇
小说的叙事、描写功能移入古文中,使实用文体具有抒情之美、叙事描写之美,饶有“纯
文学之情趣风神”。
韩愈,字退之,世人称之为“韩昌黎”或者“昌黎先生”,是唐代时期著名的思想、
文学和哲学家。韩愈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中或者地方为官过。
不过在韩愈三岁的时候,韩愈的父亲就去世了,后来韩愈兄长韩会也早逝,韩愈只得跟着
兄嫂相依为命。
由于韩愈聪明好学,七岁便能言,十二岁就能成文,所以对于参加科考是有信心的。
公元7开始的几年中,韩愈先后参加了四次了科举,却没有一次中第。后来韩愈的嫂夫人
去世,韩愈回到家乡守丧五个月。
虽然韩愈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失败结束,但是这并没有打击到韩愈的自信心。公元796年,韩愈受到董晋的举荐,从而有机会在宣武军出任观察推官一职。在这三年的任职明道资料
期间,韩愈一边指导青年才俊的学习,一边极力推广自己对于散文改革上的看法和主张。
后来董晋去世,韩愈扶着其灵柩离境,就在韩愈走后的四天,军中发生了变乱,韩愈因此
躲过了一劫。
公元801年,韩愈通过了考试,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后又晋升为监察御史。韩
愈为人正直坦率,面对不平之事,他会毫无顾忌的直言说出事情的要害,加上他那铿锵有
力的语言艺术,使得说理有深度,有力度,时常会让犯事之人心里不舒服。关中地区大汉,官员却封锁消息,韩愈著文说理,被犯事人污蔑,后被流放。
韩愈最为著名的直谏就是谏迎佛骨了。宪宗满怀欣喜迎接佛骨,却被韩愈劈头说道,
供奉佛骨是荒唐事,是祸害。这引得皇帝大为恼怒,韩愈因此被又一次被贬。后韩愈逢天
下大赦,才被调往中原地区。后来韩愈还以一身凛然正气和忠义之胆,劝诫了镇州的叛乱。
公元824年,韩愈请病在家,年底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韩愈为人正直而不曲求,在他看来一件事是错就是错,不允许有狡辩的余地。韩愈的
正义凌然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有着很多的体现,同样也反映在他的为官生涯。韩愈说话总是
直言直语的,谏言必中要害,语言深刻入理极具感染力。但就是因为这种性子,给韩愈带
来了小人的诽谤,带给他多次的被贬经历。
刚任监察御史后不久,关中地区发生大旱,庄家颗粒无收,导致百姓生活困顿,流离
失所,过着乞讨为生的悲凉生活。实地查访的韩愈看到这种境况是悲痛难忍,但是主张京
城周边事物的李实封锁了消息,谎称百姓安居乐业。韩愈气愤之下,写下了《论天旱人饥状》来反驳李实,但反被李实陷害,被贬连州。两年后,韩愈适逢天下大赦,才离开了连
州阳山县。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年初,唐宪宗大张旗鼓的迎接佛骨,这是的长安城都沸沸扬扬,带领国人走起了信佛之路。韩愈立刻写了篇《论佛骨表》上书极力陈述了迎接佛骨一事的
荒唐无稽,这会为天下带来灾祸,应该停止迎接佛骨。但是这让处在兴头上的唐宪宗很是
恼火,正所谓忠言逆耳,唐宪宗在气愤之余竟然要夺了韩愈的性命。幸亏当时在朝的大臣
和一些皇亲贵族们极力求亲,才保留了韩愈的性命。但是被贬是逃不了的,于是韩愈被贬
到瘴气十分眼中的潮州,这对常年生活在中原的韩愈来说是一次痛苦的旅程。
韩愈虽然屡次被贬在外,但是这反而彰显了他正直的形象。韩愈也在被贬期间,留下
了许多文学史上极为珍贵难得的作品。被贬的经历也丰富了韩愈的人生经历和阅历,这也
为韩愈日后的政治生涯带来了宝贵的财富,所以是祸福相依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