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整理
2023年九年级下册语文知识复习资料整理 篇1
  一、文学常识
  1、__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山野资料  二、语音
  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
  三、通假字
  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
  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四、一词多义
  (1)之代词“他”如:呼尔而与之助词“的”如为宫室之美
  (2)而表顺接“不译”如:蹴尔而与之
  表转折“却”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3)于表比较“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
  表对象“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
  五、重点词语解释
  1、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__指:“苟且偷生。
  2、鱼我所欲也。所欲——所字词组(所+动词)是名词性词组,译“……的东西”。
  3、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勿丧:不丢掉。丧:丢掉。
  5、蹴尔而与之。蹴:用脚踢。
  6、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与:给
  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8、何加:有什么益处。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形容位高禄厚。辩通“辨”,辨别。
  10、妻妾之奉。奉:侍奉。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六、特殊句式
  1、状语后置句
  (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想要的有比生命更重要的,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想要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可以保全生命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的呢?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
  假使,人厌恶的没有比死亡更严重的,那么凡是可以避免灾祸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使用呢?
  2、判断句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二者不可以同时拥有,(我要)舍去生命而选取正义。
  七、理解性默写
  1、__的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无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3、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5、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受之;为妻妾之奉受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6、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
  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辩礼仪的接受万钟是为了: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
  8、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9、《鱼我所欲也》中出现的成语有:舍生取义、嗟来之食;由此我们可联想到与__观点相关的孟子曾说过的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八、重点字词及句子的翻译:
  1.鱼,我所欲也,熊掌,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重点字词:①欲:想要,喜爱。②得兼:同时得到。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2.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重点字词:①义:指人们追求的理想道德、行为规范。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3.生亦我所欲,所义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重点字词:①故:所以②苟得:苟且获得(生存)
  ③恶(wù):讨厌,不喜欢④患:祸患、灾难⑤辟:通“避”,躲避。
  译文: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重点字词:①如使:假如,假使②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译文: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心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可以不干呢?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译文:采用某种手段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方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7.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重点字词:①是故:由此,因此。
  译文: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8.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重点字词:①非独:不仅②丧:丧失、失掉。
  译文: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