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理解必考题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文言文阅读。
韩生料秦王
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①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②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③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④矣,是以知之。”
(注释)①徙:迁移,移动。②已而:不久。③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④纸鸢:风筝。
[1]解释下列加线词。
(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2)下令猎于北郊(  )
(3)民皆徙避之( )(4)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 )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秦王出猎时,百姓纷纷离开回避,怕打扰秦王狩猎,表现了百姓们对秦王的崇敬爱戴。
B.韩生之所以能料知秦王此次不会出猎,是因为他在王宫当警卫,熟知秦王的习惯与性格。
C.本文情节曲折,依次写了:百姓躲避→韩生劝止→秦王将猎→宫卫问故→韩生释疑。
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善于从平凡小事中悟出道理。
[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
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课内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写出加点字的读音并填空。
孔君平诣(_________)其父,为(__________)设果。
是_____为______设果。
[2]“惠”同“_____ ”,“甚聪惠”是说杨氏之子_______ ,从文中“_______ ”这一句话可以看出。
[3]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巧妙,妙在:_____________ 。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 乃:________
(2)孔指以示儿曰。
示:_______ 曰:___________
(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
[5]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假如你是楚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学了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用“自相矛盾”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小古文阅读训练。
一人性缓,冬日共人围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jù)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1]1.文中所写之人的特点是__________。作者是通过对他的______描写来体现的。
[2]2.写出你对加点字的理解。
见人裳尾为火所烧:_________
欲言恐君性急:_________
[3]写出下面这句话的意思。
我道君性急,果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选自《列子·汤问》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伯牙善鼓琴(____) 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③赞许。
(2)善哉   (____) ①善良;慈善。 ②擅长;长于。③赞许。
(3)志在高山  (____) ①意向,心里想着。②记号。③记载的文字。
(4)伯牙所念 (____) ①惦记。②说,读,诵读。  ③心里想到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  )。
A.伯牙弹的曲子,锺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
B.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听不懂
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
D.锺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
[4]“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    。
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
C.纤尘不染的美好境界
D.文笔流畅优美
6. 快乐阅读(默写古诗并回答问题)。
从军行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诗中表示地名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写作手法上看,前两句是__________,
后两句是__________。
(3)题目中“行”的意思是( )。
A、行走B、路程C、古诗的一种体裁。
(4)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的(  )。
A、岑参B、王昌龄C、高适
赵普文言文(5)这是一首( )诗。
A、边塞诗B、送别诗C、咏物诗
(6)用自己的话说说后两句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了战争环境的艰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一日,见那老树枝头,桃熟大半,他①心里要吃个尝新。奈何本园土地、力士并齐天府仙吏紧随不便。忽设一计道:“汝等且出门外伺候,让我在这亭上少憩片时。”那众仙果退。只见那猴王脱了冠服,爬上大树,拣那熟透的大桃,摘了许多,就在树枝上自在受用。吃了一饱,却才跳下树来,簪冠着服②,唤众等仪从回府。迟三二日,又去设法偷桃,尽他享用。
(注释)①他:指猴王孙悟空。②簪冠着服:戴上帽子穿好衣服。
[1]选文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_______》,我还知道这部书和另外三部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猴王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
A.不让左右仪从跟随,好在亭上休息一会儿
B.不让左右仪从跟随,以方便偷摘蟠桃
[3]把文中描写猴王摘桃、吃桃的句子画上“   ”。
[4]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  )
A.猴王偷灵丹 B.猴王偷蟠桃
8. 古文阅读。
赵普读书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①,阖(hé)户②启箧(qiè)③取书,读之竟日④。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hōnɡ)⑤,家人发箧视之,则⑥《论语》二十篇也。
(注释)①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②阖户:关门。③箧:小箱子。④竟日:整天。⑤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⑥则:乃,就是。
孙权劝学
初,权谓①吕蒙曰:“卿今当涂②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③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④,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⑤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注释)①谓:告诉。②当涂:当道,当权。③治经:研究儒家经典。④涉猎:粗略地阅读。⑤士:读书人。
[1](理解词语)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普少习吏事(__________) (2)及为相(__________)
(3)家人发箧视之(__________) (4)肃遂拜蒙母(__________)
[2](合理选择)下列加点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
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体会含义)翻译下列句子。
(1)太祖常劝以读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辨别)仔细研读两则文言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两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小古文阅读。
引婴投江
有过①于江上者,见人方②引③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
(注释)①过:经过。②方:正。③引:拉着。④故:缘故。⑤善:擅长、善于。
[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