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及虚词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文言实词及虚词复习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一、知识点梳理
文言文实词
通假字
(1)从声音上看,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音同或音近(双声、叠韵)的关系
(2)从字形上看,通假字或被通假字如果是形声字的话,那么多具有相同的声符。(3)从借代关系上看,(4)从对应字数上看,通
假字与被通假字一般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即一个字仅被另一个字借
用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有单借和互借之别。
2、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2)一般名词作状语(3)方位名词作状语(4)时间名词作状语(5)动词活用
为名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7)形容词活用为动词(8)意动用法(9)使动用法
3、一词多义
4、古今异义
赵普文言文5、六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之、而、然、为、与、以)
二、典型例题剖析
赵普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16分)
wò chuò( )循默补zhuì( )旧纸guǎ( )学术读之jìng( )日hé( )户启箧( ) 奏牍掷( )地既hōng( ) 尝奏荐( )
2.解释以下加点字。(10分)
(1)少习吏事 (2)循默 (3)处决如流 (4)岸谷
(5)虽多忌克(6)卒用其人 (7)每归私第 (8)及为相
(9)寡学术 (10)既薨
3.解释以下一词多义。(8分)
4.解释以下词语的古今义。(10分)
(1)家人发箧视之古义今义
(2)普颜不变古义今义
(3)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古义今义
(4)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古义今义
(5)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古义今义
阅读语段,完成5-11题。(20分)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那么《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荐某人为某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不变,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5.翻译句子。(6分)
(1)家人发箧视之,那么《论语》二十篇也。
(2)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6.文章写赵普刻苦读书,为什么要插入“太祖常劝以读书”的记叙?(2分)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内容。(4分)
第一段:
第二段:
8.第一段末写“家人发箧”有何作用?(2分)
9.赵普到了晚年还手不释卷,这给你什么启示?(2分)
10.请出文中画出赵普如饥似渴读书的句子。(2分)
11.说说“普颜不变”、“普跪而拾之以归”、“补缀旧纸”属什么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 1龌龊缀寡竟阖qiè zhì 薨jiàn 2.(1)熟悉 (2)按常规办事,不多言语 (3)像水向下流 (4)形容人严肃刚正 (5)对人忌妒刻薄 (6)终于 (7)自己的住宅 (8)等到 (9)少 (10)以后 3.为:做作为,当做担任是以:连词,不译介词,把连词,相当于“而” 动词,如 4. (1)发:古义-翻开;今义-送出,表达,扩大,产生等 (2)颜:古义-脸;今义-彩或颜料等,也有指显示给人看的利害的脸或行动 (3)龌龊:古义-形容人过分谨慎;今义-形容不干净、肮脏 (4)处决:古义-处理决断;今义-毙 (5)明日:古义-第三天(过了第二天);今义-第二天
5.(1)家里人翻开书箱来看,发现原来里面装的是一部有二十篇文章的《论语》。 (2) (赵普)能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6.说明赵普原先并不重视读书,但他能够虚心接受太祖劝诫,终于“手不释卷”,与前形成鲜明比照。
7.第一段写赵普刻苦读书,颇有成效。第二段写赵普执着奏荐贤人。
8.补充交代赵普所读究竟是什么书,并给他“处决如流”到根据,揭示“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道理。
9.略,只要合理即可。
10.手不释卷,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11.细节描写,表现出赵普为国荐贤,不怕挫折的执着与倔强,突出其“以天下事为己任”的品格。
三、随堂稳固练习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2-15题。(16分)
仲永之通悟
[甲]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节选自《伤仲永》)
[乙]人之为学,不日进那么日退。独学无友,那么孤陋①而难成。久处一声,那么习染而不自觉。不幸而在穷僻之域,无车马之资②,犹当博学审①问,古人与稽④,以求其是非之所在,庶几⑦可得十之五六。假设既不出户,又不读书,那么是面墙之士,虽有子羔、原宪⑥之贤,终无济于天下。子曰:“十室之邑⑦,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⑧之好学也。”夫以孔子之圣,犹须好学,今人可不勉⑨乎?
(节选自顾炎武《与友人书》)
[注]①孤陋:片面、浅陋。②资:盘缠。③审:详细。④稽:探究、考察。⑤庶几:差不多。⑥子羔、原宪:孔子的弟子。⑦邑:地方。⑧丘:孔子。⑨勉:勤勉,努力。
12.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卒之为众人卒:
(2)那么其受于人者不至至:
(3)不幸而在穷僻之域域:
(4)终无济于天下济:
1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2)人之为学,不日进那么日退。
14.甲文谈“成才”,乙文谈“做学问”,二者强调的重点各有不同。请根据你的理解,谈谈具体有什么不同。(4分)
15甲、乙两文都具有较强的议论性,试分别概括两文所论述的主要内容。(4分)
甲文:
乙文:
四、本次课后作业:
黔之驴
1.给加点字注音。(8分)
黔之驴( ) 窥之( ) 大骇( ) 跳踉( )
远循( ) 益狎( ) 憫然( ) 噬( )
2.根据课文翻译以下加点字词。(12分)
好事者( ) 船载( ) 庞然大物( ) 远遁( ) 益习( ) 计之( ) 因( )喜稍近( ) 尽其肉( ) 然往来视之( )( ) 乃去( )
3.解释一词多义。(10分)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