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体顶端
课时作业(十一) 文言文语句的翻译
精准对练一 关注单音节文言文实词的翻译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安乐令吴汉、护军盖延、狐奴令王梁亦劝彭宠从秀,宠以为然。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汉出止外亭,遇一儒生,召而食之,问以所闻。生言:“大司马刘公,所过为郡县所称,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汉大喜,即诈为秀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会寇恂至,宠乃发步骑三千人,以吴汉行长史,与盖延、王梁将之,南攻蓟,杀王郎大将赵闳。……秀乃悉召景丹等入,笑曰:“邯郸将帅数言我发渔阳、上谷兵,吾聊应言‘我亦发之’,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乃以景丹、寇恂、耿弇、盖延、吴汉、王梁皆为偏将军,使还领其兵,加耿况、彭宠大将军;封况、宠、丹、延皆为列侯。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
译文:                                   
                                   
(2)何意二郡良为吾来!方与士大夫共此功名耳。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濂性诚谨,未尝讦人过。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
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
译文:                                   
                                   
(2)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译文: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帝即位初,异姓王及带相印者不下数十人。至是,用赵普谋,渐削其权,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八月,选诸道兵入补禁卫。先是,帝诏殿前、侍卫二司,各阅所掌兵,拣其骁勇者升为上军。至是,命诸州长吏择本道兵骁勇者送都下,以补禁旅之阙。又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阙下。复立更戍法,分遣禁旅守边城,使往来道路,以习勤苦、均劳佚。自是将不得专其兵,而士卒不至于骄惰,皆赵普之谋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收兵权》)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因其卒,或因迁徙致仕,或因遥领他职,皆以文臣代之。
译文:                                   
                                   
(2)自是将不得专其兵,而士卒不至于骄惰,皆赵普之谋也。
译文:                                   
                                   
4.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
译文:                                   
                                   
(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
译文:                                   
                                   
精准对练二 双音节古今异义与偏意复合词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曰:“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八年,庾翼在武昌,数有妖怪,欲移镇乐乡。征虏长史王述与庾冰笺曰:“乐乡去武昌千有余里,数万之众,一旦移徙,兴立城壁,公私劳扰。又江州当溯流数千里供给军府,力役增倍。且武昌实江东镇戍之中,非但扞御上流而已;缓急赴告,骏奔不难。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若移乐乡,远在西陲,一朝江渚有虞,不相接救。
译文: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逢吉为相,内结知枢密王守澄,势倾朝野。惟翰林学士李绅,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远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承顾问,常排抑之,拟状至内庭,绅多所臧否。
译文: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宁宗时,学禁初起,党论日兴。颖奏:“愿陛下御之以道,容之以德,不然,元祐、崇、观
之事可鉴也。”其在从班日,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常言:“士以不辱身为重。”其为少宗正,而丞相赵汝愚适归,相遇于废寺,泥雨不能伸足,但僧床立语曰:“寄谢余参政,某虽去而人才犹在朝廷,幸善待之。”颖曰:“相公人才即参政人才也,使果贤,参政之责,非宰相之忧也。”余参政,端礼也。余继相,卒于善类多所全佑,颖之助云。
(节选自《宋史·刘颖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韩侂胄旧与周旋无间,方居中用事,而颖谢绝之。
译文: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绍,字始孙,敦煌龙勒人。少而聪敏。年十二,父命就学,师事崔光。以父忧废业。母
又诫之曰:“汝父卒日,令汝远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过期,宜遵成命。”绍还赴学。
(节选自《魏书·范绍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母又诫之曰:“汝父卒日,令汝远就崔生,希有成立。今已过期,宜遵成命。”
译文:                                   
                                   
精准对练三 关注文言文句式的翻译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汉人不意魏兵卒至,百姓扰扰,皆迸山泽,不可禁制。汉主刘禅使臣会议,或以为蜀吴本为与国,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阻险斗绝,易以自守。光禄大夫谯周以为:“治政不殊,魏能并吴明矣,等为称臣,再辱之耻何与一辱!”汉主乃遣侍中张绍等奉玺绶以降于艾。
(节选自《资治通鉴·邓艾奇兵度阴平》)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治政不殊,魏能并吴明矣,等为称臣,再辱之耻何与一辱!
译文: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
(节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
译文:                                   
                                   
赵普文言文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不善者反之。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离心,以至于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