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冀教版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实验学校习题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________。孔君平_________,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_________。孔_____曰:“_________________。”儿应声答日:“_______________。”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人家中一个九岁男孩的故事。(______)
②文中的“果”字是“果然”的意思。(______)
③文中的“夫子”是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______)
④文中的“家禽”和我们现在生活中所说的“家禽”意思相同。(______)
⑤文中的“儿”是指杨氏之子。(______)
[3]短文的第一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应声答曰”中的“应声”反映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ǒ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赵普文言文[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理解。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梁国/杨氏/子九岁 B.孔君平/诣/其父
C.孔指/以示/儿曰 D.儿应声/答曰
[2]给下面句中“此”字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此是君家果( )
A.表示此时或此地。 B.这;这个。 C.这样。
[3]用文中语句填空。
杨氏之子待客很热情,从“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杨氏之子反应很敏捷,从“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来。
[4]用“________”画出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
[5]写一写妙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
(《吕氏春秋·察今》)
注①遽:急忙,立刻。②契:用刀刻(记号)。③惑:愚蠢,糊涂。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 ________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
(3)求剑若此 ________
[2]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 )
A.看风使舵 B.见机行事 C.随机应变 D.墨守成规
[3]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失落的宝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5. 阅读文言文,完成问题。
古人谈古书
一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三
盖世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
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耻:可耻 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重要
C.学而不厌 厌:满足 D.却只漫浪诵读 漫浪:随意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默而识之 如井蛙之窥天 B.心不在此 此三者缺一不可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实事求是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课内阅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人有鬻盾与矛者(买)。
B.其人弗能应也(楚人)。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你)。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自相矛盾”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小古文阅读。
锯竿入城
鲁①有执②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③至,曰:“吾非圣人④,但⑤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⑥者,莫之及也。
(注释)①鲁:鲁国。②执:手拿着。③老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④圣人:才智超人的人。⑤但:只是。⑥愚:愚蠢。
[1]理解词句的意思。
(1)“初竖执之”中“初”的含义是________。
(2)写出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老父的话要读出怎样的语气呢?请选择正确答案。( )
A.疑惑,询问。 B.嘲笑,反问。 C.自作聪明,反问。
[3]判断正误。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都要学会变通,要灵活,不要片面与固执。 (_____)
(2)文中的“老父”助人为乐,但是却给那人出了一个馊主意。 (______)
(3)“世之愚者,莫之及也”的意思是世上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人了。(______)
[4]读完古文,你想对这个“执长竿者”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快乐阅读。
小古文《司马光》
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想想带点的字在文中的意思。
于:_________ 没:__________ 皆:____________ 迸:_____________
[2]第一句中的“儿”和第二句中的“众”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朗读下面的句子时,停顿合理的是( )。
A.儿戏/于庭 B.光/持石/击瓮/破之
9. 课外类文阅读。
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卜算子·咏梅”中____________是词牌名,____________是题目。
(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的“她”指__________,赞颂了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格。
10. 小古文阅读。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②也。一日得句③,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④,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⑤其侄曰:“汝胡⑥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好:__________ 使:__________ 执: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的意思。
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时流辈皆讥笑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4]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古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孔君平诣其父 诣(________)
乃呼儿出 乃(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应声答”中的“应声”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课内阅读。
子曰:“温___________而知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子曰:“见___________思齐焉,见不贤而内___________也。”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2]解释所填的词语,把意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