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孟子对齐宣王
齐宣王在雪宫里接见孟子。宣王说:"贤人也有这样的快乐吗?"孟子回答说:"当然有的。人们要是得不到快乐,就会非议他们的国君。因为得不到快乐就非议国君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为人君者而不能与民同乐,也是不对的。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快乐为快乐,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快乐为快乐;假如国君能以人民的忧愁为忧愁,那么人民也会以国君的忧愁为忧 愁。与天下人同乐,与天下人同忧,假如这样而还不能称王天下的,从来也没有过。
50.颜真卿大义凛然
李希烈攻陷汝州,卢杞于是向皇帝上奏,要把颜真卿派往外地,他说道:颜真卿为各地官员所信任,如果派他去说明,可以不出兵而平定。皇上批准了他的奏章,满朝文武都大惊失。李勉认为,(这样)朝廷就会失去一位元老大臣,也会给朝廷带来羞辱,他秘密上表,坚决请求留下颜真卿。颜真卿来到河南,河南尹郑叔则鉴于李希烈谋反的迹象已很明显,劝他不要前去,颜真卿说:君命能违背吗?他见到李希烈,宣读圣旨,李希烈的养子一千多人都拔刀前来,李希烈手下的将领也破口大骂,恨不得把他吃下去,颜真卿毫不动声。李希烈用身子护住颜真卿,斥退众人,颜真卿才得以进入宾馆。李希烈逼迫颜真卿,让他上疏
为自己辩白,颜真卿不答应,于是希烈采取欺骗的手段,让颜真卿的侄子颜岘以及颜真卿手下的官吏连续向朝廷请求,为李希烈昭雪,德宗皇帝不予理睬,(其实)颜真卿每次给子侄们写信,只是教训他们好好守护宗庙,体恤孤儿,并无其他言语。李希烈派李元平去劝说颜真卿,颜真卿斥责说:你受国家的委任,却不以死报效朝廷,可惜我手中无刀,有刀就把你宰了,你还来劝说我吗?李希烈和他的同党聚会,把颜真卿召来,让艺人演唱,辱骂朝廷,颜真卿怒不可遏,斥责说:你李希烈是朝廷的臣子,怎么能这么做!说罢一甩袖子去了。李希烈则满面羞愧。当时朱滔、王武俊、田悦、李纳派来的使者都在座,他们对李希烈说:早就听说太师颜真卿的高名盛德,大人您想要称帝,而太师来到,要(能当)宰相的人才,有谁能比得上太师颜真卿呢?”颜真卿呵斥说:你们听说过颜常山吗?他是我的哥哥,安禄山反叛时,他首先兴兵平叛,后来虽然被俘,口中骂贼不绝。我已年近八十,官至太师,我坚守我的节操,死而后已,我难道怕你们的胁迫吗!叛贼们都大惊失。
李希烈于是拘禁了颜真卿,派士兵看守,在院中挖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大坑,传言将要活埋他,颜真卿看到李希烈,说道:生死是有运数的,你不必再说什么了!张伯仪失败被杀,李希烈派人把张伯仪的符节和首级带给颜真卿看,颜真卿失声痛哭,跌倒在地。适逢李希
烈的同伙周曾、康秀林等人谋划袭杀李希烈,推颜真卿为元帅,事情泄露,周曾被杀,于是把颜真卿押送至蔡州。颜真卿估计这次必死无疑,便写下遗书、墓志、祭文,指着居室的西墙下说:这就是我葬身的地方。李希烈僭号皇帝,派人去问颜真卿请教登基仪式,颜真卿回答说:我已经老了,曾主管国家的礼仪,我只记得诸侯朝见皇帝的礼仪!
兴元元年,官军重振雄风,叛贼害怕有变化,于是派将领辛景臻、安华到拘押颜真卿的地方,在院子里堆积了柴草,浇灌上油脂,并传达叛贼语:如果不顺从,就自己烧死自己。颜真卿于是向火中扑去,景臻急忙拦住他,并报告了希烈。希烈于是派宦官与景臻等人一起来杀死颜真卿。先说:有圣旨。颜真卿跪拜,太监说:应赐你死。颜真卿说:老臣我出使没有完成使命,罪该赐死,但使臣你是哪一天从长安出发的呢?那太监说:我是从大梁派来的。颜真卿大骂:原来是叛贼派来的,怎么能称圣旨。于是颜真卿被勒死。
51、魏其侯窦婴
魏其侯窦婴,是汉文帝窦皇后堂兄的儿子。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他喜欢宾客。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困病免职。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他的母亲窦太后很疼爱他。有一次梁孝王入朝,汉景帝以兄弟的身份与他一
起宴饮, 这时汉景帝还没有立太子。酒兴正浓时,汉景帝随便地说:我死之后把帝位传给梁王。窦太后听了非常高兴。这时窦婴端起一杯酒献给皇上,说道:天下是高祖打下的天下,帝位应当父子相传,这是汉朝立下的制度规定,皇上凭什么要擅自传给梁王!窦太后因此憎恨窦婴。窦婴也嫌詹事的官职太小,就借口生病辞职。窦太后于是开除了窦婴进出宫门的名籍,每逢节日也不准许他进宫朝见。汉景帝三年,吴、楚等七国反叛,皇上考察到皇族成员和窦姓诸人没有谁像窦婴那样贤能的了,于是就召见窦婴。窦婴入宫拜见,坚决推辞,借口有病,不能胜任。窦太后至此也感到惭愧。于是皇上就说:天下正有急难,你怎么可以推辞呢?于是便任命窦婴为大将军,赏赐给他黄金千斤。这时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都退职闲居在家,窦婴就向皇上推荐起用他们。皇上所赏赐给的黄金,都摆列在走廊穿堂里,属下的小军官经过时,就让他们酌量取用,皇帝赏赐的黄金一点儿也没有拿回家。窦婴驻守荥阳时,监督齐国和赵国两路兵马,等到七国的叛乱全部被平定之后,皇上就赐封 窦婴为魏其侯。这时那些游士宾客都争相归附魏其侯。汉景帝时每次朝廷讨论军政大事,所 有列侯都不敢与条侯周亚夫、魏其侯窦婴平起平坐。汉景帝四年,立栗太子,派魏其侯担任太子的太傅。汉景帝七年,栗太子被废,魏其侯多次为栗太子争辩都没有效果。魏其侯就推说有病,隐居在蓝田县南山下好几个月,许多宾客、辩士都来劝说他,
但没有人能说服他回到京城来。梁地人高遂于是来劝解魏其侯说:能使您富贵的是皇上,能使您成为朝廷亲信的是太后。现在您担任太子的师傅,太子被废黜而不能力争,力争又不能成功,又不能去殉职。自己托病引退,拥抱着歌姬美女,退隐闲居而不参加朝会。把这些情况互相比照起来看,这是您自己表明要张扬皇帝的过失。假如皇上和太后都要加害于您,那您的妻子儿女都会一个不剩地被杀害。魏其侯认为他说得很对,于是就出山回朝,朝见皇帝像过去一样。
52、赵普行事
赵普单独担任宰相总共十年,处事刚毅果断,把天下事作为自己的责任。曾经想要授予某人担任某个官职,皇帝不任用。第二天,又上奏此事,(帝)仍然不任用。第三天,还是上奏此事。皇帝发怒,撕裂奏折把它扔到地上。赵普面如故,慢慢拾起奏折回去,修补粘合,又像以前一样上奏。皇帝醒悟,终于同意了他的奏请,后来(那个由赵普举荐的人)果然以胜任本职工作著称。又有立了功劳应当升官的人,皇帝向来讨厌那个人,不同意升迁。赵普竭力请求(皇帝)给予升迁,皇帝发怒说:我不同意(他)升官,想怎么样?赵普说:刑罚用来惩治恶人,奖赏用来酬劳立功者。刑罚与奖赏,是天下人的刑罚与
奖赏,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刑罚与奖赏啊,哪里能够因为高兴讨厌而独断!皇帝不听,起身,赵普跟着他。皇帝进宫,赵普站在宫门旁,许久不离开,皇帝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
53、李疑传
李疑因为崇尚道义闻名当时,特别喜欢周济别人的急难。金华人范景淳在吏部当差,得了病,没有别的亲人。人们对他很冷漠,不收留他。范景淳拄着拐杖走到李疑门口,告诉李疑说:我不幸患病,人们不收留我。听说您品德很高尚,能借给我一张床养病吗?”李疑答应了他,邀请他就座,迅速收拾出明亮舒适的房间,安置了床褥炉灶,让他在里面休息。李疑来医生给他把脉,亲自给他煮粥熬药。从早到晚拉着他的手,问他的痛苦,如同服侍自己的亲人一样。不久范景淳病情加重,不能起床,屎尿弄脏了床被,又脏又臭让人难以接近。李疑每天给他擦洗,没有一点厌恶的神情。范景淳流着眼泪说:我连累你了。我恐怕活不下去了,没有办法报答您的大恩,行囊中有黄金白银四十多两,在过去住过的旅店里,希望你自己取来。李疑说:患难中互相救助,人情事理上应该如此,还要回报干什么?”范景淳说:如果你不去取,我死后,恐怕被他人取走,这有什么好处呢?”李疑于是请邻人一起去,提着回来了。李疑当面打开行囊,记下数目封存起来作了标记。几天后范景
淳死了,李疑拿自己的钱买棺材,把范景淳埋在城南聚宝山。将所有封存好的装有财物的行囊,存放到了他的邻人家里。李疑写信让他两个儿子来。等他的两个儿子来了,李疑取出行囊按帐册归还给他们。他们用米馈赠他,李疑推辞不接受,反而用财物送给他们,让他们回去了。人们因此称赞李疑,知名人士都喜欢和李疑交往。宋学士说:我和李疑有交往,了解他的为人。李疑是一个温和善良的人,没有魁伟雄壮的外表。可是他所做的事,却有真挚纯朴的仁义之风。这怎么可以凭借外貌判断人的道德品质呢?赵普文言文《论语》上说:整个社会污浊,清廉的君子才显现出来。我为贪财好利的流俗而痛心,记载他的事迹来规劝世人。
54、万宝常
万宝常,不知是什么地方的人。他的父亲叫万大通,跟随梁将王琳归顺了北齐。后来又图谋逃回江南梁朝,事情泄漏,被杀。因此,万宝常被发配为乐户,因此他精通音律,各种乐器都能精熟演奏。他自己曾制造了一组玉磐,献给北齐皇帝。万宝常曾和别人正在吃饭,饭间讨论起音调,当时现场没有乐器。他就拿面前的餐具和其他杂物,用筷子敲击,定其音调的高低,五音配齐,敲击起来,和乐器一样音调和谐,被当时的人大为赞赏。但
他经历了北周和隋朝,都没能被提拔。隋文帝开皇初年,沛国公郑译等人主持确定乐蓝的声调,起初定为声音洪亮的黄钟调。万宝常虽然只是一个艺人,郑译等人也常常叫他来一起商量,但他的主张大多不被采纳。后来,郑译的乐曲编成上奏皇帝,皇帝召见宝常,问他(这些乐曲)是否可行。万宝常说:这是亡国之音,陛下您不应听这种声调!”隋文帝很不高兴。万宝常就极力说明这种声调表现了哀怨、淫邪、放肆的情绪,不是庄重的雅音,请求用水尺为准,来调正乐器声调。隋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万宝常奉皇帝的命令,制造各种乐器。太子洗马苏夔以擅长音律自命不凡,尤其嫉妒万宝常。苏夔的父奈苏威有权有势,因此凡是谈论乐律的人,都附合苏夔,而说万宝常的坏话。万宝常多次到达官贵人们那里诉苦,苏夔因此责问万宝常,问他的音律理论从哪里学来的。有一个和尚对万宝常说:皇帝平素喜欢祥瑞征兆的音乐,有说到祥瑞征兆的,皇帝都很高兴。先生您应该说您的乐律理论是从外族僧人那里学来的,并说这是佛门菩萨亲身所传,那么皇帝心里会喜欢的。这样,你所作的乐律就可以推行了。万宝常认为这样说对,就按和尚教的那样来回答苏威。苏威听了,勃然大怒,说道:外族僧人所传授的,是四周蛮夷的音乐,不应该在中原地区推行。这事最后还是被搁浅下来。万宝常曾经听大常寺演奏的乐曲,听完之后,流泪哭泣。人们问他为什么哭,万宝常说:这乐声淫厉而悲哀,预示着天下不久将自相残杀,
并且人也要差不多被杀光。当时全国正处全盛时期.听他说的都认为不会这样。隋炀帝大业末年,他的话应验了。万宝常家里很穷, 没有儿子,他的妻子乘他卧病在床,就把家的东西偷窃一空而逃走了。万宝常挨饿了,也没有人送东西来给他吃,他竟然被活活饿死了。在临死之前,他把他所著的书烧掉,说道:还拿这些来干什么?”看到的人从火中抢救出来几卷,现在这些音乐还流传在世上。人们谈到此事时,还为万宝常而悲哀。
55、辛仲甫
太祖(宋太祖,即赵匡胤)问赵韩王:儒臣中有没有文武兼备的人才?赵普推荐辛仲甫,说:辛仲甫才勇有文,以前仲甫跟从郭崇做事,郭崇教他射箭,后来郭崇反而向仲甫学习。他明理善辩知识广博,各方面都可重用。(太祖)就召见辛仲甫。当时太祖刚凭借武将平定天下,没有时间试别的内容,就让武库(古代掌管兵器的官署)用漆黑的新的强而有力的弓命仲甫挽射,仲甫轻轻一拉弓就拉满了,轻易射中靶心。又取坚硬的铠甲令仲甫穿上,仲甫穿上好像穿一件单衣一样轻松。太祖大赞他很喜爱。仲甫启奏太祖说:臣不幸本来学先王的治国之道,想要让陛下成为比尧舜更贤明的君王。臣虽然遇到强盛的时代,陛下只用武夫的技艺来考验臣,拉一下弓射一支箭,又有谁做不到吗?皇上安慰他说:
你果有奇才,重用你现在还不晚。后来仲甫经历一些艰险的事,雍熙三年担任参知政事。辛仲甫曾经担任起居舍人,奉命出使契丹,契丹皇帝问他:中原王朝的党进,真正的骁勇之将,你们像党进这样的人有多少?契丹王认为党进本来是契丹人,中原没有这样的人才。仲甫说:像党进这样的人,只不过是鹰犬弓一样供驱使的人才,军队像党进这样的人,哪里数的完呢!契丹皇帝有些丧气,内心想把辛仲甫抓起来,仲甫说:两国以诚信交往为佳,如果违反约定被留下,臣只有一死罢了。我经常嘲笑李陵之辈战败苟且于生而甘愿投降匈奴,这种做法不值得学习。契丹于是准备很丰厚的礼物送他回国,估计仲甫的志向一定不可改变。
56、孔子见齐景公
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予廪丘邑,以此作为孔子供养之地。孔子拒绝不接受赠地,回到住处,对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时下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辞别景公离去。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对曾子说,给你添置几件衣服用吧。曾子并不领情。他坚决不受。没办法,国王派的人只好回去。国王又让他再送来,曾
子还是不受,来来回回反复多次,曾子坚持不收。使者就说,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采邑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子思居住在卫国,生活很困苦。穿着很薄的袍子,大半个月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了这件事情,派人给子思送了白狐皮裘,恐怕他不接受,就叫送去的人这么说:我借给别人的,就是忘记拿回来的;我送给别人的,就是我不要的。子思推辞不接受,子方说:我有的你没有,为什么不接受?子思说:我听说了,你这样还不如直接把东西扔进山沟里, 我虽然很贫穷,不忍心自己变成山沟,所以我不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