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赵普
组别 | 初一语文 | 人员 | 初一语文备课组 | |
集体教案 | 二次备课 | |||
五 赵普 《宋史》 教学目标: 2、能把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能体会赵普勤奋学习、富有实效和勇于荐才的品质。 4、能把握一些文言句型 教学难重点: 1、正确停顿,流利阅读。 2、按文言翻译的原则,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3、人物精神的领悟。 4、文章写法的揣摩。 课时支配: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简介赵普: 1、赵普:(922—992)北宋大臣。字则平。后周时为赵匡胤的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挂念赵匡胤夺取政权。宋初任枢秘史,乾德二年起任宰相,太祖接受其建议,选拔各地精兵充禁军,减弱地方武力;实行更戍法,使兵将分别,很好的挂念太祖巩固了统治地位。太宗时又两次为相,淳化三年因病辞职,封魏国公,他少时为吏,读书不多。相传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 2、“半部论语”这则成语常用来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性。来源于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北宋有名的政治家赵普,原先是后周当节度使的赵匡胤手下的推官。公元960年,赵匡胤率军北上,部队到达陈桥时,赵普为赵匡胤出谋划策,发动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做了皇帝。接着,赵普又辅佐宋太祖东征西讨,统一了全国。后来,宋太祖任命他为宰相。宋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匡义继位,史称宋太宗。赵普仍旧担当宰相。 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宋太宗任凭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狡猾实地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的确不超出《论语》这部分。过去臣以半部《论语》帮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帮助陛下,便天下太平。”后来赵普由于年老体衰病逝,家人打开他的书箧,里面果真只有一部《论语》。 二、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一)、方法提示: 在翻译过程中,必需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肯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需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依据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假如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帮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善(所谓:“信”“达”“雅”) (二)、具体操作: 1、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地名,人名,官名、帝号,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由于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 2、添加省略成分。 3、调整语序 4、加上语气 三、沟通自学成果: (一)、请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寡( )学术,及( )为( )相 (2)晚年手不释( )卷( ) 赵普文言文(3)虽( )多忌克 (4)而能以( )天下事为( )己任 (5) 尝( )奏荐某人为( )某官 (6) 普明日复( )奏其人 (7) 普颜( )不变 (8) 太祖乃( )悟,卒( )用其人 (二)、请翻译下列句子,说说原句与译句有何不同,并体会原句句式特点: (1)太祖常劝以读书 (2)读之竟日 (3)普明日复奏其人 (4)碎裂奏牍掷地 (三)、串译全文,同学互助补充、订正。 四、理解课文内容,探究写法: (一)、文章写了哪两件事?表现了什么中心? (二)、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课文刻画人物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三)、你认为文章在叙事上有什么特点? 五、检验学习收获: (一)、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能从赵普身上学到什么?你能从赵普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什么启示? (二)、假如把赵普放到当今社会中,你认为他能适应社会的进展吗?为什么? 六、课外链接: 古今中外,你所了解的名人中,还有谁曾经像赵普这样勤奋好学的?还有谁曾经像赵普这样为了国家力荐人才、无私无畏、提携后辈的? 七、写作训练: 你能像作者这样,用两件事,接受细节描写,刻画一个人物形象吗? | ||||
教后记: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