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复习
(一)
【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此事从侄虞敦言。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目似瞑.(闭上眼睛)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作状语“从通道”)
将啮.其喉(咬)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遗留、留下)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2分)
A. 以.刀劈狼首乃伪睡以.俟
B. 久之.犬阻之.不使前也
C. 止增笑耳.然野心不过遁逸耳.
D. 而.顷刻两毙乃杀而.取其革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的)前面。
(2)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
表面上装作很亲热,但暗中却怀有不可推测的恶意。
4.阅读上面两个选段,完成下面填空。(4分)
(1)两段文字结构相同,都是前部分叙事,后部分议论。两文写出了狼的共同特征是:阴险、狡诈。
(2)【甲】文讽喻了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乙】文讲述了狼子野心(填一成语)的故事,主要揭露了狼性凶残、秉性不改的道理,并对主人不识狼的阴险本性表示嘲讽。赵普文言文
(二)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诚子书》)
【乙】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①,使庶几之志,揭然②有所存,恻然③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④,广咨问,除嫌吝⑤,虽有淹留⑥,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⑦。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⑧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释】①疑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②揭然:高举的样子。③恻然:恳切的样子。④细碎:琐碎的杂念。
⑤嫌吝:怨恨耻辱。⑥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⑦济:成功,实现。⑧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译文:(一个人)应当有高尚远大的志向,仰慕先贤,戒绝情欲,抛弃受局限的心思,使得先贤的志向,在自己身上显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内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丢弃琐碎的杂念,广泛地向人请教咨询,去除怨恨耻辱,这样即使德才不显于世,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不成功。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意志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处于低下的地位。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非学无以广.才(增长)                (2)将复.何及(又、再)
(3)夫志当存.高远(存有,怀有)          (4)若.志不强毅(如果)
6.下列句子中“之”的意思与用法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2分)
A.夫君子之.行(结构助词,的)              B使庶几之.志(助词,无义)
C.学而时习之.(代知识)
D.下车引之.(代元方)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2)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这样即使德才不显于世,也不会损伤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担心不成功。
8.诸葛亮在甲文中提出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的观点,告诫儿子要修身治学,要惜时;在乙文中提出了“志当存高远”的观点,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用原文填空)(2分)
(三)
【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节选自《〈论语)十二章》)
【乙】普①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②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③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④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节选自《宋史》)
【注释】①普:赵普,北宋初年丞相。②太祖:指宋太祖赵匡胤。③箧(qiè):书柜、书箱。④薨(hōng):古代指诸侯、丞相等去世。
译文;赵普年轻时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学问不多,等到做了宰相,太祖常拿读书这件事劝他。赵普晚年读书勤奋,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关上门打开书箱拿出书,整天读书。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他)又像流水样(快速)处理完了。他死后,家里的人打开书箱看到里面的书籍,原来是一部《论语》。
9.给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两处)(2分)
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3分)
A.学而时习.之普少习.吏事
B.可以为.师矣及为.相
C.吾日.三省吾身读之竟日.
D.可以.为师矣太祖常劝以.读书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知道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学问的人,喜爱学问的人不如以学问为乐的人。
(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
等到第二天处理政务,(他)又像流水一样(快速)处理完了。
12.乙文中写赵普晚年对《论语》手不释卷,所以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请你结合甲文说说赵普为什么乐于读《论语》。(3分)
答:因为《论语》多为语录体,语句简洁,易于阅读,且《论语》内容丰富、意义深刻,包含学习、修身、治国等内容。
(四)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方正》)
【乙】魏文候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候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③之。魏于是乎始强。
(选自《战国策·魏策)》)
(注释)①虞(yú)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③罢:停止。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3分)
A.文侯与.虞人期猎与.人期行
B.是.日与臣饮酒则是.无信
C.岂可不.一会期哉尊君在不.
D.乃.往去后乃.至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牵拉元方,(元方)进入家门,不回头看。
(2)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今天喝酒很高兴,天又下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15.(甲)文中的客与陈太丘“期行”,却“①__”且“对子骂父”,因此被元方驳斥;(乙)文中“魏文候与虞人期猎”,在“是日,饮酒乐,天雨”,众人劝阻的情况下,他执意“②___”,最终魏国逐渐强大起来。由此我们得到的启示是:③__。(前两空用原文回答,第三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①“日中不至”或者“过中不至”。②(往),身自罢之③做人应该守信。
(五)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阮裕焚车
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③?”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ruǎn)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shàn):地名,在浙江嵊县。③何……为:干什么。
译文:阮裕在剡县做官,曾经有一辆非常好的车子。无论谁来借用他的车子,他都会借。有一次,有人因葬母亲而需要用车,想借车,却不敢开口问阮裕借车。后来,阮裕听说了这件事,叹息道:“我虽然有车但使人不敢来借,要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把那辆车烧毁了。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意欲.借而不敢言(想)借者无不皆.给(都)即.公大兄无奕女(就)
遂.焚之(于是,就)阮后闻之.(代词,指这件事)撒盐空中差.可拟(大体)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不久,雪下得急了,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
(2)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我有了车子却使人不敢来借,还要它干什么?
18.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
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且对自己要求严格,容不得自己有一丝一毫的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