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第期总第期&信息决策(下半月刊
一、政策效应(一)总体判断。在国际金融动荡加剧和国内雪灾为害的情况下,今年第1季度GDP 增长10.6%,CPI 上涨8%。这种情况与人们的预期基本相符,虽然还算比较稳定,但切不可过于乐观。在目前的形势下,虽然增长滑落和回头向上的可能都存在,但是增长滑落的风险大于回头向上的可能。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有三:一是次贷危机的影响尚未见底,外部需求下降已成事实,进出口增长差距会继续拉大,其对经济的影响会进一步显现。虽然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有所加快,但都处于高位;二是通货膨胀上升,经济运行的风险加大,相对价格关系的进一步扭曲会加剧资源的错误配置和推动通货膨胀;三是货币政策陷入困境,行政干预带来的问题更大。(二)中国进入了中度通货膨胀时期。从去年7月份开始,我国的通货膨胀率就超过了5%,三个季度的状态非常相似,且呈现步步高的走势,分别是超过6%、接近7%和达到8%。说明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中度通货膨胀时期。这种情况的出现有其必然性。首先,根据我们的研究,在管制汇率的前提下,以资本积累和出口导向为动力的经济增长必然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为了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目标,必然扭曲相对价格,增加资源消耗,造成结构失衡,将通
货膨胀向后推移。这是可以用严格的理论逻辑证明的问题,也是我们前些年的实际。其次,目前的通货膨胀既有需求拉升的原因,也有成本推动的原因,而以后者为主。须知,在汇率低估带来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不
是流向实体经济,造成投资过旺和通货膨胀,就是流向资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上涨过快。目前,股市不断下跌,已经跌到去年年初的水平,房市也处于观望状态,过剩的流动性形成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而工资成本上升,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不可避免,构成成本推动的主要因素。再次,目前的通货膨胀既是输入型的,也是结构型,二者密切相关。由于美元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原油价格已经突破130美元/桶,期铜价格达到8880美元/吨,近三年小麦价格上涨了181%,整个食品价格上涨了83%。而我国进口增长的加速,其影响更大。由于可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部门劳动生产率的差异和工资增长的趋同,在我国的经济运行中表现得相当明显,这是造成结构性通胀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见,中度通货膨胀也不是短期的,有可能持续一个时期。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必着意追求价格控制目标的实现,而应当设法稳定通胀预期。如果今年能够把CPI 的上涨率控制在6%左右,就是很大的成绩。只要能够保持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较快的收入增长,再加上加强对低收入体的保障政策,这样的通货膨胀率对于中国经济也许是利大于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曾经出现过三次较大的通货膨胀,第一次是1988年前后,通胀率超过18%,第二
次是1993年前后,通胀率最高达到24.7%,现在是第三次。前两次是在短缺经济的条件下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需求膨胀,这一次则是在短缺消除以后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成本推动,而相对价格扭曲会在供求两个方面同时作用于通货膨胀。如果说当时的行政控制还比较有效,那么,现在的情况就不同了,因为同时面临着通胀上升和增长下滑的双重风险。如果说当初还比较封闭,外部因素影响不大,现今,由于已经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外部因素的作用,其情况要复杂得多,有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如果说前两次的政策操作滞后,在通胀过后,利率和汇率都有比较明显的调整,实际上成为马后炮,现在能否及时采取适当的政策就成为问题的关键。对此,不可寄予过大的期望。
(三)稳定通货膨胀预期的政策操作。
今年以来,货币政策操作以数量控制为主,在去年十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基础上,又三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现在已经达到16%的水平,而对于利率政策过于谨慎。尽管一季度增
升文/张曙光张弛——第一季度宏观经济分析与趋势预测
收租减税再
利专稿
季度怎么分
FE A T U R E S
7200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