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去向调查分析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华南师范大学2011年到2015年(5届)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做一调查与与分析,概括心理学专业人才的从业经历及主要服务行所,为相关机构制定培养目标、确定培养规模、进行课程设置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心理学专业的在校学生及准备报考该专业的学生提供参考意见。
一、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
华南师范大学从2011年到2015年应用心理学专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2、调查程序:主要采用电话访谈或问卷调查。应用心理学就业
从心理学院本科招生办公室收集2011年到2015年毕业生信息(名单、等),先电话联系,若电话不通就发送邮件请其填写关于毕业方向的问卷。
二、去向分析
年级
心理咨询
教育领域
公务员与公务员性质
考研或留学
其他
总人数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总计
对数据进行分析,到各方向所占百分比。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生存和发展面临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市场竞争与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劣势和失业风险,原因在于大学生实践技能训练过少。而从我校这5届学生的去向来反思的话,笔者认为这个专业生存和发展还存在着以下的问题:
(一)从社会大环境的角度来看
大多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把自己的工作定向在心理咨询上,希望能够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但是就目前的社会发展来看,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平台给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从而限制了这些毕业生在该领域发展的可能。虽然研究表明,1.5亿青少年人中受情绪和压力困扰的青少年有 3000 万。我国心理工作者的缺口很大,但事实上我国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机构只是一个虚假的市场, 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繁荣。而且,国家对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认定的门槛低,从业人员的素质良莠不一,市场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培训机构,大大减低了专业本科生价值的含金量。
(二)从学校教育本身的角度来看
心理学本身就是一门“ 有一长期的过去 , 但仅有一短期的历史 ” 的新学科。它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更多的还是普及心理学最基本的理论研究,很少开展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做针对性的训练等。课程教学方面更多是以讲解为主,缺少针对的教学和训练,使心理学生活化有些困难。
四、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思考
(一)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企业需要核心竞争力打入市场,占领市场。应用心理专业需要核心竞争力生存发展。应用心理学的生命力应该是“ 应用”,因此,不能够仅仅以掌握心理学有关知识为目标,应该更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例如:注重培养学生的咨询技能、多提供些实践机会等。
(二)双师队伍的建设
现在不少应用心理学专业都面临着师资的缺乏,因人设课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该专业学生
的培养可能较其他学科而言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学科中必须有一支不仅有扎实的理论根底,同时还具备丰富的咨询技能的团队。这个高要求团队的形成和建立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与学校和教师自己对自身素质提高的投入有着很大的关系。
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领域比较广阔,涉及学校、公司企业、监狱、法院、部队等,表明社会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有一定的需求量。但同时也显示出应用心理学的市场针对性不强的特点,相当一部分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心理科学在走向应用领域过程中的这种尴尬,反映了国内应用心理学专业在市场定位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明确。
随着人们对提高精神生活质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心理学科在各类社会生产生活领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奠定了应用心理学发展的现实基础。但是,仅仅依靠心理学知识与技能作为背景难以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服务领域,如果失去了专业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失去专业存在的价值。在规划和发展应用心理学的时候,应当充分瞄准市场的现实需求,准心理学与社会恒产生活领域的结合点,与其他专业的充分交叉,有针对性培养人才。
应用心理学的学生也应当充分认识到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点,在重视心理学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还要努力寻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根据发展方向的要求,晃晃主动地补充相关领域的知识与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