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备考:网红教授作文导写(附:文题解析及范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最近,某大学一位讲古诗的教授成了“网红”。网友们赞誉他用“接地气”的幽默为诗歌讲解增加了许多不寻常的现场感。该教授深受网友喜爱与他独特的讲课风格分不开。他生活化、个性化的“另类解读”常常与诗人在大众心目中的固有形象形成巨大反转,再加上口音浓重的“麻辣普通话”和激情澎湃的现场表现,造就了这些授课视频巨大的影响力。
但随着授课视频被大量转发,该教授的讲课方式受到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甚至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祝福新年快乐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虽然这道题没有像其他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那样有明确的外在形式,比如说演讲稿、投稿、书信等等。
但这是一则争议性社会新闻材料,考生需要选择一个立场态度,或赞成,或反对,或其他看法,并围绕这则材料,就事论事地展开论述。无论是从材料形式还是行文思路出发,都符合任务驱动材料作文的一般套路。
失业保险金如何领取在立意的时候,可以赞成教授“接地气”的讲授方式,可以持质疑态度,也可以辩证看待。近几年自媒体蓬勃发展,通过网络平台发表自己对经典作品的另类解读越来越方便,作为受众也更容易接触到作品的多元解读。相信这道作文题无论选择哪个角度,考生应该都有话可说。
如果想要让论证更有张力,在写论证段落的时候可以采取驳论的方式。驳论段一般格式是:
对方观点+让步词(如“诚然“)+对方优势(合理之处)+转折词+(抓住漏洞)进
行反驳
材料中有两个现成的“对方观点”,在驳论的时候可以直接拿来用:
宋茜和昌珉第一点是,有人指出该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
第二点是,有人甚至觉得这样的另类解读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祖国我爱你手抄报【名师下水文】
杨颖angelababy整容“另类解读”的诗歌别具魅力
诗歌自古以来便是一种重要的抒情方式。说到思乡,我们不禁咏诵起李白的那句“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到怀人,我们又不禁慨叹出纳兰的那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诗歌的传承,有着它特殊的意义。最近,某大学“网红”教师用“麻辣普通话”带来的诗歌“另类解读”虽然“接地气”,但却引来一些专业人士的批评和质疑。
在我看来,对诗歌的理解和传承不仅需要保留它本来应有的音韵美,更应该保留它自身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
正如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康震老师曾说,诗歌最主要的作用是“抒情达意”,而将其拆开,其实就是“感情作用”和“社会作用”。中小学教材中对古诗词的选录,我想并不仅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只知其“韵律”而不知其“内涵”,而近几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火爆,也不仅是由于人们对诗词本身内容的热爱,这都是由于大家对当中精神内涵以及社会意义的关注。那么既然教授“接地气”的“另类解读”能够帮助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社会意义,我们又何必要用所谓的“传统眼光”去批判这种新的形式?
有人说,教授讲课中的幽默感裹挟着一些“错误的”认识,“误导了”不少文本的理解向度。
在我看来,诗歌本身就并没有一种被固化的解读。
既然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允许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李白”,“一千个杜甫”,或者“一千个纳兰性德”呢?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隐晦迷离、含蓄朦胧本就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新风格、新境界”。试问,这是不是也就是在说,正因为李商隐含蓄朦胧的表达并没有被所谓的“注释”刻意解读,才给读者带来更多丰富想象空间?
解读并没有什么对错高低。如果某首诗歌的解读只成为了一个公认的“通识”,那么这首诗歌真正光芒也一定大打折扣。就像我们如果只是把一句“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解读成“对亡妻的思念”,那么是不是也就少了关于这首《锦瑟》很多其它角度的深层解读?
还有人说,教授“另类的解读”消解了诗歌本身的美。
诚然,诗歌的美确实会体现在它自身的韵律和结构上,但是这并不是诗歌“美”的完整定义。
除了韵律和结构,诗歌的“美”也少不了自身的意境和内涵。而“接地气”的“另类解读”便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去用现代人的方式走进那些作者笔下独特的世界。就像《江南》中的“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如果只是书面化的解读,告知读者这是“鱼儿欢戏的场面“,或者这是一种”古代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象征“,我想对于读者来说,也只不过是一种表层的理解,而真正走进它们,还需要更生动的指引。
就像《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如果只是把这些意象作为单独的存在,那哪来的深秋情趣?
过期牛奶的用途诗歌的传承,不管是《经典咏流传》这样的歌唱模式,《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竞赛模式,还是像教师这种“接地气”的“另类解读”模式,在我看来,只要能够真正把其价值和意义传递下来,让更多的人爱上诗词,领悟到诗词韵律美之外更多的内涵意义,那么这些所谓的“另类”也一定会以一种新的“公认”角站立在公众面前。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