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生命
——《玫瑰与教育》好书推荐
回浦实验小学 项月琴
一、作者简介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副校长。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十杰教师提名。2002年作为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演讲团主讲人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专题报告。
二、书名的由来
刚拿到这本书,就对书名感到好奇,读来原来玫瑰是窦老师在“教育在线”的“小学教育论坛”的网名,是桂梅颠倒过来的同音“玫瑰”。她说:“作家冰心只钟情于玫瑰,冰心老人认为玫瑰有刺,那是风骨,玫瑰的芳香艳丽就是冠艳芳。”“现在,我已用玫瑰的含义要求自己——像‘6朵’玫瑰那样对待同行,努力做到‘互敬、互爱、互谅’;像‘8朵’玫瑰那样怀着感恩之心对待‘关怀及鼓励’我的人;像‘19朵’玫瑰那样学会在现实中‘忍耐与期待’;像‘20朵’玫瑰那样,‘一颗赤诚的
心’对待自己的人生;像红玫瑰代表的那样,对教学付出热情和真爱;像黄玫瑰代表的那样珍重自己,祝福别人;像紫玫瑰代表的浪漫那样,感受心灵的真实和独特;像白玫瑰代表的纯洁一样,一辈子拥有童年天真;以至努力做到黑玫瑰的温柔,橘玫瑰的友情,蓝玫瑰的善良……爱事业如同热爱我的生命一样。我晓得,要把个人的生命融入教育的使命。”由此可见窦桂梅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奉献之情,我不禁为她的满腔激-情而动容。
三、内容推荐
本书为“大夏书系”丛书之一,分为四辑:清淡与忧患;在听说读写的背后;日本教育管窥;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都是有关作者和教育的故事,记录着作者教育生命一次次花开的轨迹,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心灵和精神空间,同时以情动人,以自己的火点燃了学生,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关注和丰富情感世界的过程,成为智慧生成和人生态度、生活品质提升的过程。语言单纯,感情真挚。
四、目录
自序·我在成长,我在写
第一辑 清淡与忧患
1 小红花的背后
2 叹息,不敢让孩子听见
3 有梦总是好的
4 做一个有专业尊严的教师
5 她们缺少的是什么?
6 大敬佩与小遗憾
——有感于“张思明教育思想研讨会”
7 执子之手,与子偕行
8 清兮浊兮沧浪水
——我在清华这几年
9 生命因感恩而美丽
10 玫瑰与教育
第二辑 在听说读写的背后
1 顺风逆风,我心飞翔
2 考试:不要让学生的生命支离破碎
3 最好的礼物
4 受教的,其实是我
5 心中盛满阳光
6 无风格何以立身
7 回失落的童话
——写在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之际
8 我们的语文怎么啦?
9 语文老师碎语
10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第三辑 日本教育管窥
1 日本养护学校见闻
2 教育公平,我该怎样安顿自己的灵魂?
3 仅是教育本身的问题么?
4 刻在日本国土上的汉字
5 谁的负担更有价值?
6 这样的培训能让我们走多远?
7 学习更重要
8 一个有两个高中生的日本家庭
9 日本农村小学的魅力
10 怎样培训“确保受人爱戴的教师”?
11 宣传册及其他
12 究竟什么是“以人为本”?
第四辑 在白纸黑字的沃野上
1 也有那淡淡的哀愁
——有感于曹文轩的《草房子》
2 父辈:用生命延续生命的人生
——读《许三观记》
3 并非一个人的苦难
——读《寻家园》
4 我信,故我幸福
——读《生命不能承受的轻》
六朵玫瑰代表什么5 现实主义:人类受难的背影
——读《活着》兼答网友老伯牙
6 品味爱情的传说
7 另一种谈话形式
——读《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8 玉的悲歌
——读《穆斯林的葬礼》
9 眼泪伴随我们一生
——读《约翰·克利斯朵夫》
10 爱的底
——兼读李烈的《给生命涂上爱的底》
11 让我飞翔的是书
——体验读书
五、震撼心灵的故事
1、《小红花的背后》
这是一年级的汉语拼音课。
迈进学校还不到1个月,孩子们的脸上写满天真与快乐。看到我们坐在后面,一个个仰起笑脸向我们问好。
教学内容是“b、p、m、f”四个声母。刚开始,就明显感觉张老师总是叫前面的几个同学——
因为那高高举起的小手,总在老师眼前晃动。可是,如果整堂课40分钟,就这样一直只叫前面的学生,后面的大部分学生就有可能一次发言的机会都没有。
我开始担心,一节课这样、一天这样、一星期这样,长此下去,那些被忽视的学生,自然也就失去了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麻木的将不仅是他们的表情,更可能是学习兴趣的那根弦。
于是联想到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不也是看哪个同学在我眼前举手欢就叫哪个同学吗?
正在这时,忽然看到老师拿出一朵小红花给了一个男孩——我不也经常这样做吗?
当年,为了让学生中午吃饭吃得快、吃得饱,我曾经规定吃饭快而且吃得干净的前十名同学得红花。孩子们便为了那朵小红花,狼吞虎咽起来——幸亏我发现及时,具体提出吃饭要求。但,学生吃饭是“正常”了,可小红花却一直发着……
真可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今天,我才发现了小红花背后藏着的危机。
这堂课上,老师给那些积极发言的同学,或者是发言精彩的同学奖励小红花。可以说,整
堂课,小红花的发放成了激励学生学习的主旋律。只见,学生为了小红花争先恐后地“争夺”着。
得主的眼里流露出自豪得意的神,手里拿着小红花左看右看爱不释手,而接下去的学习早已被抛到九霄云外。那些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呢?他们的表情告诉我——他们心中还有希望,但这希望被寄托在了下一堂课。可是,如果下节课还是没有得到小红花,再下一节课仍然没有得到小红花呢?久而久之,孩子没有得到红花,而得到的又是什么呢?
那些总是得到小红花的学生,在一次次得到小红花的结果中,最终沉淀在他们心中的,会是老师所期待的那种健康的自信吗?在他们的潜意识中,学习是否仅仅成了得到小红花、得到老师的表扬的途径?想想,有些课堂,老师动不动就在孩子的脸上贴一个小星星,动不动就“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回答得很好!”、“掌声响起!”——这种“原始”激励的后果是什么呢?
这样廉价的赞扬,在我的课堂上,不也是屡见不鲜、屡闻不鲜吗?自己以及别人的课堂,毫无节制、随随便便地塞给学生泛化的、拔高的“评价”。这评价最终飘起来的、鼓起来的,是学生自我膨胀的、骄傲的、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心!
快下课了,老师统计有多少同学得到小红花,结果40位学生中,有12位两手空空。虽然统计的目的是让这些学生读读红花上的声母,但这12位学生岂止根本没有心思读同桌获得的红花上的声母——他们脸上复杂的表情可想而知。
坐在我旁边的柏杉同学,在整堂课上都积极举手、希望得到发言的机会,遗憾的是,由于她坐在最后一排,老师看不见,所以就没有得到小红花。记得在讲怎样记住声母的时候,有个学生结合图画,说“m”就像两个小门的时候,老师夸他会利用图画记忆这个声母,于是就送他一朵红花——其实,我身边的这个小女孩在下面也是这样自言自语的,只是没有机会站起来当着大家的面回答。
课结束了。我在这个女孩的本子上写了一句比较“俗”的话:你也是最棒的!她不认识“棒”,当我把这句话读给她的时候,她咧开嘴,笑了。有意思的是,临走的时候,她塞给我一沓山楂片。我说什么也不要,可她硬是把它们按在我手里。
在走廊里,有两个没有得到小红花的孩子在向老师索要……我走到近前,只听其中一个说:“老师,你给我一朵呗。”“那能行吗?你要在课堂上努力!”孩子在课堂上没有努力吗?孩子刚上学,可能还不知道“羞耻心”是怎么回事。我敢说,一年之后,这俩孩子绝对不会这
样厚脸皮地索要红花了。但到那时,老师又将以什么样的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呢?
这样的“演出”不断被重复——前几天,我作为海淀区中心学区“创新杯”教学大赛的评委,又听了28节课。课上依然存在着这种“奖励”。当然,大多教师采用语言激励,可仍然有掌声不断响起的“噪音”干扰,仍然可以看到教师到学生面前送、或者学生到讲台前拿小红花时来回走动的“忙碌”。其中,有一位英语教师讲“交通工具”。只见该教师的黑毛衣上布满了“人行道”、“汽车”、“红绿灯”、“指示牌”。我们当时非常惊奇于这位老师的上衣,没想到,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看哪个同学表现好就将“道具”从身上取下来送给该同学,最后老师后背上的一辆“小汽车”,是同学们上前帮忙拿下来奖励给一名学生的。至此,黑毛衣才消停下来……
如果说,以前看到自己或别的老师这样做,没有深入思考,总以为用这样的方法也是为了激励学生。那么,现在,当我静静看着这“热闹”的场面时,我难过了。
热闹的背后是什么呢?学生在哪里?
对学生奖励的原则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把奖品送给胜利者,送给我们看来突出的学生,
这看来没有什么问题,且这个原则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是行得通的,但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课堂学习更不是竞技比赛,没有谁是失败者,每一个学生都是需要鼓励和抚慰的。而且,那些通常在老师眼里不积极的学生更应该得到鼓励,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期待我们用温暖、公正的心去鼓励的孩子。我们没有权利用成人世界的胜败、积极或不积极之类的原则去约束他们和评价他们,相反,我们要做的是激起每一个孩子对学习和未来的热情,激起他们对荣誉的尊重。
因而,如果我们的形形的小红花在鼓励甚至骄纵了一部分学生的同时,伤害了另外一些无辜的学生,那我们的动机虽然美好,但效果也是可疑的。我们肯定会说,尊重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第一原则。我们写文章时总是强调:学生有受人尊重的权利。但是,我们对学生往往缺乏真正的尊重和关怀——许多班级的墙壁上,一串串小红花、一排排小红旗,对于那些榜上有名的孩子来说是荣耀的记录,可是对于表格空白的学生来说,则恰恰是他们难看的记录。当“六一”儿童节表彰一些孩子的时候,它无疑也是另一些孩子的耻辱日。
很多时候,看起来有利的做法,却在无形当中把对学生的伤害从皮肤深人到心脏。我们有
太多太多的没想到:没想到一个漫不经心的表扬,会对一些孩子幼小心灵造成伤害;没想到一朵奖励的红花,会让一些孩子蒙上难以磨灭的阴影;没想到一次不公正的评比,会在一些学生心中种下刻骨铭心的痛苦。
因此,不要仅仅以竞技的原则发放小红花,或者说不可将竞技的奖惩原则过早地引入到小学生的学习中去。小红花固然可以是对优秀者的奖励,同时也该是对那些暂时落后或者不积极学生的鼓舞。更深入地说,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等待滋润的孩子,每一个灵魂无论其智力高下,都应得到尊重、得到温暖的照耀,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的心中都生长出鲜艳的花朵而不是阴暗角落里的毒蘑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