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贸的持续发展给我国国际物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但同时也对我国国际物流业的承受力形成了巨大挑战。本文在分析我国国际物流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障碍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完善物流体系、应用电子物流技术、推广“大通关”模式等应对措施。
标签: 国际物流大通关电子物流发国外快递
中国加入WTO以后,从2001年到2005年底5年时间内,外贸进出口额增长了2.8倍,外贸的持续发展给我国国际物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但同时也对我国国际物流业的承受力形成了巨大挑战,克服物流发展障碍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
题。
一、我国国际物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障碍
我国多数物流企业是在传统体制下物资流通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对物流的认识仍局限
于运输、仓储、搬运等,对国际物流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系统等都无从知道。而且我国国际物流公司很多都是私营的小规模企业,无论是物流服务的硬件还是软件,与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国际物流服务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运用能力,物流的统筹策划和精细化组织与管理等能力都显得不足。国际物流观念淡薄和和较小的规模造成在国内很少有物流企业能够提供综合性的物流服务。物流企业在全社会降低流通成本和交易费用,增加利润,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独特优势没有得到表现,也制约了生产企业对物流方式的选择。很多生产企业仍然习惯于自己安排国际物流行程,购买国际物流服务往往只限于一次性和临时、分散的运输服务或仓储服务,主观上排斥社会化国际物流服务。
2.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利用率低
我国交通设施建设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0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7.5万公里、公路总里程192万公里、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36亿吨、共有民用运输颁证机场142个。而同一时期美国拥有公有公路和桥梁677万公里、机场5200多座、铁路27万公里和商用码头泊位9000个。交通设施建设不足限制了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以海运为例,虽然我国已拥有近2000万吨的运载能力,居世界第七位,但总运输力的增长远远跟不
上国际贸易发展的速度,主要港口越来越拥挤,上海港和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都超过了一千万标箱,从整体上讲已超过它的设计能力120%工作,而有些港口甚至已高达150%。港口布局不合理情况也比较突出,这样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仓储方面,虽然我国仓库资源规模较大,仅流通领域的仓库面积就达3亿多平方米,但普遍功能不强,大多只有商品存储功能,很少有物流配送功能,而且分散在各个企业中,仓库管理社会化程度不高,仓库设施资源利用率平均还不到40%。各大城市在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的建设上存在较大的盲目性,重复建设情况严重,也没有产生预想的经济社会效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