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新高考协作体高一5月联考
语文答案
1.C(A项中“常被称”错,文中为“偶有称”,另张苏二人并不具道德优长;B项,李斯的“小”在他
做上蔡小吏和辞别荀子时就已鲜明显现,“更加”于文无据;D项“关于秦王嬴政的外貌描写意在表明嬴政具识人慧眼,有雄才大略,能纵横捭阖”错误,应该是表明他阴险毒辣、刻薄寡恩、残忍好杀等)
2.A(“从体制上彻底解决了地方利益集团威胁中央的问题”于文无据,也不符合史实)
3.B(A项语出《道德经》;B项语出韩非的《五蠹》,为法家政治主张;C项语出《荀子》;D项语出《论
语》)
4.①比喻论证,例:李斯就入了另册,成了鼠类。
②对比论证,例:他既不及商鞅的一意孤行一往无前,更不及后来王安石的坦荡磊落忘怀得失。
③事例(举例)论证,如,反对分封而倡立郡县。
④引言论证,例:于秦,则是“有叛人而无叛吏”;于汉,则是“有叛国而无叛郡”;于唐,则是“有
叛将而无叛州”(柳宗元《封建论》)
⑤假设论证,例:假如李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选择坚定地站在扶苏一边,历史又将呈现怎样的风景,
李斯的人生走向又将如何,殊难预料。
(如答正反论证、道理论证亦可。答对任意4点得4分,每点手法加举例共得1分。)
5.①“小器小人格”“人生的动力是追求高贵、地位、奢华、享受”,做事的动机源于自身的利益,没有
崇高的信仰,没有救世济民的责任感。
②熟悉官场规则,擅长政治表演,会抓住向上爬的机会。
③智商高,有专长。(有名师教授或名校毕业之类的光环)
④一旦掌握权力,谋取个人利益,对公众利益危害大。
⑤有才无德,守不住底线,往往成为自己人生的掘墓人。
(答对①得2分,其它1分,抓住关键词“利己”“精致”,大意对即可。)
6.B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B项“表明她对自己即将得到解脱的欣慰”错,“傲然地笑了”表现了秋瑾对于革命胜利的坚定的信念。故选B。)
7.A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项“外貌描写”错,“垂泪”为神态描写;“埋怨”错,从舅母的垂泪以及后文舅母听闻秋瑾被捕后“哭了整整一夜”“每日在佛堂念佛,求菩萨慈悲,保佑这可怜的甥女”可知,舅母对她是心疼、担忧和关心,并没有埋怨之意。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
①结构上,首尾呼应,以摇桨、唱小调始,又以摇桨、唱小调终,使文章结构完整。
②人物上,通过对船夫的行为举止的描写,既写出了船夫不问国事、自得其乐的特点以及作者对其的
无奈,又与凌峰的慨然悲吟形成对比,反衬凌峰祭奠英雄秋瑾的沉重、悲伤心情。
③环境上,写船夫送凌峰去为秋瑾扫墓时的轻快悠闲,反映当时革命依然无法得到民众理解,革命依
旧艰难的社会形势。
④主旨上,借英雄为国牺牲而民众对英雄的漠视,来表达赞美、缅怀英雄以及忧虑国运的主题。
(任意三点作答,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重要语句含义的能力。
①表面是指秋瑾被关押重牢时的瑟瑟秋风和连绵秋雨让她十分发愁。
②实际是借这种凄清、悲凉的环境,来暗示秋瑾自己的悲惨命运,表现她不忘民族危难,感慨革命事
业未竟的遗憾与悲壮。
③同时以“秋风”“秋雨”暗喻清末风雨飘摇的社会以及满清政府的黑暗统治,从而表达了秋瑾的失
望与愤恨之情。
④还借以表达了革命看似成功后,作者对国家仍旧战争不断、国是日非的担忧之情。
(任意三点作答,意思对即可,每点2分。)
10.C然存孤易,御侮难,若无兄弟父母,遂坐视其子死家灭而不一救,则五伦中可以无朋友矣。
(“易”“难”相对,根据“存孤易/御侮难”对称句式排除A、D两项,B、C两项中“坐视”的内容是“子死家灭”,故选C。)
11.B.(“固要之”的“要”有强迫的意思;《鸿门宴》中“张良出,要项伯”的“要”则是邀请的意思。) 12.B.(孟生的朋友林生因惧怕无赖而闭门不出,是乔女不畏艰险,求告县宰和缙绅,才追回了孟家田产。)
13.(1)孟生更加认为她贤德,思慕之情更深,便让媒人送上封装好的金钱去说服乔女的母亲。
(“贤”是意动用法,认为……贤德,也可意译为尊重;“殷”,深的意思;“函金”用匣子封装金钱。
各1分,句意1分)缙怎么读
(2)县令审查此案,发现乔女说的果然是真的,于是彻底惩治了那些无赖,让他们全部返还夺取的孟家产业。
(“按”,审查;“果真”,古今异义,果然是真的;“反”,通假字,通“返”,返还的意思。各1分,句意1分)
14.①为守贞节,乔女自认残丑唯有德,若再嫁则女子之贞德也不存;
②为报知己,她视孟生为知己,孟生身死子幼,故帮其抚育幼子。
(只答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如答“为容貌自卑,认为自己配不上孟生”或“为朋友大伦,作为朋友不能坐视孟生子死家灭”等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有个姓乔的女子,因容貌丑陋而无人来聘娶。城里有个姓穆的书生,妻子死了,家里贫穷无力续娶,就娶了乔家女儿。乔女生了一个儿子。不久,穆生便亡故了,家里更加贫穷,生活十分困难,乔女就靠纺线、织布来维持生活。
有个姓孟的书生,死了妻子,留下一个儿子叫乌头,急着要续娶,忽然见到乔女,非常高兴,暗中让人向乔女示意。乔女拒绝了,说:“我现在穷困到这个地步,嫁给官人可以得到温饱,哪能不愿意呢?然而我又残又丑,比不上别人,所能自信的只有品德了,但如果嫁了两个丈夫,连德也有亏了,那么,官人你看中我什么呢!”孟生愈发尊重她,思慕之情更深,便让媒人送上封装好的金钱说服乔女的母亲。她母亲很高兴,亲自到女儿家,坚持让女儿答应下来,乔女坚决不嫁。过了不久,孟生突然得急病死了,乔女到孟家去吊丧,极尽哀思。
孟生本来没有什么亲戚、族人,家里只有一个老妈子抱着乌头在帐子里哭,村中无赖都乘机谋划着瓜分孟家的田产。乔女听说林生与孟生生前友好,就登门告诉林生说:“夫妇、朋友,是伦常之大端。我因为很丑陋,被世人瞧不起,只有孟生能看重我。如今,孟生死了,孩子年幼,我自己觉得应当做些事来报答孟生的知己之恩。可是,收养孤儿容易,防止外人欺负很难,如果因为他没有兄弟父母,就等着看他子死家亡而不去救,那么五伦之中可以用不着朋友这一项了。只是请您写一张状子告到县里,抚养孤儿的事,我却不敢推辞。”林生准备按乔女所教的去办,村中的无赖们都威胁他要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林生十分害怕,关了门不敢再出去。乔女非常气愤,挺身而出到官中去告状。县令问乔女是孟生的什么人。乔女说:“您管理一个县,所凭的只是公理罢了。如果说的话是假的,就是至亲也逃脱不了罪名;如果不假,就是路边人的话也该听。”县令不高兴,把她赶了出去。乔女气愤得无处申辩,就到当地大户人家去哭诉。有
一位先生听到这件事,认为她有高义,代她向县令说明原委。县令审查此案,乔女说的果然是真的,于是追究了那些无赖的罪行,把他们夺去的产业都追了回来。
乌头渐渐长大,便为他请老师,教他读书,对自己的儿子则叫他学干农活。老妈子劝她让两个孩子一起读,乔女说:“乌头的费用,是他自己的,我消耗别人的钱财来教育自己的儿子,我的心意怎么能表明呢?”又过了几年,乔女替乌头积累了几百石粮食,为他修葺了宅院。后来乔女得了病要回家去,乌头不同意。病加重了,乔女嘱咐说:“一定要把我归葬穆家!”乌头同意了。乔女死后,乌头暗中送些钱
给穆生的儿子,要将乔女与孟生合葬。到了出殡那天,棺材重得抬不起来。穆生的儿子忽然倒在地上,自己说:“不肖儿子,怎么能卖你母亲呢!”乌头害怕了,连忙拜倒祝告,穆生的儿子才好了。于是,把穆生的墓地修整妥当,才把他们合葬了。
15.A(“间接表达”。词人赋予莺以人的感情,不直说自己无计留春之苦,而是借莺之口吐露此情,手法
新巧而又饶有韵味)
16.①在众多暮春意象中,词人选择了杨花,以杨花自由翻飞的景象作结(以景结情),寓情于景,独具
匠心。
②在传统意象中,杨花飘飞,人皆贬其轻浮,或叹其飘零,词人却翻出新意,赋予杨花高洁、自在的
特点。
③托物言志。杨花宁愿乘着春风过自由无拘束的生活,也不愿飞入权贵的画堂朱户,表现了词人孤高
自傲,不肯依附权贵的傲然风骨。
(每点2分,共6分。答案应该是围绕“新意”和“性情和风骨”两方面展开,如果答“拟人”“象征”等手法或答一反伤春词的感伤等,酌情给分。)
【译文】怎么也未能把春天留住,白白地让黄莺唱个不停。园花凋谢,残红败蕊,满地飘零,是昨夜一场风雨的侵凌。歌女刚刚弹起琵琶,拂晓她思绪万千萦绕到天涯。看那不肯进入豪门大户的杨花,在春风中自由自在地漫舞。
17.(1)为国以礼,其言不让(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3)示例一: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示例二: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共6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第⑶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18.攻坚克难(戮力同心、迎难而上)一筹莫展/山穷水尽纷至沓来/接连不断/数不胜数
(3分,一空一分,有错别字该空不给分,有其他合适的答案也可)
19.青蒿虽然没有艳丽的花朵、扑鼻的香气,却能挽救许多生命,是具有奉献精神的植物。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语序不当,主语相同,关联词“虽然”应放在“青蒿”后面;
二是成分残缺,少谓语“是”。答对一处2分,共4分)
20.①原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形式整齐、音韵和谐,增添了文采,增强了气势,彰显了屠呦呦的质
朴追求。
②原句把“青蒿一样的”修饰语单独成句,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强化了她对青蒿的喜爱和
赞美之情。
③原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分别用蒿叶、蒿花、蒿茎比喻宁静、淡泊、正直,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屠
呦呦潜心科研、不慕名利、执著追求的高尚品格。
(4分,每点2分,答任意二点即可,如有其他理解,如酌情给分)
21.①天然的兴趣和培养的兴趣②是让读者攀越到山巅③“善读书”是解决读书的方法问题
(每点2分,共6分。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面“兴趣有两种”的提示,提炼后面的内容“阅读兴趣不需要培养”“这种天然的兴趣没有意义”,总结出兴趣的两种为“天然的兴趣和培养的
兴趣”。第二空:由“三流作品”“二流作品”到“经典”的升格,从“山脚”“山腰”推断出“山顶”或“山巅”,保持句式的一致“是让读者……”。第三空:第一段引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三个关键词,由“‘爱读书’是解决读书的动力问题”“‘读好书’是解决读什么书的问题”,推出“‘善读书’是解决读书的……问题”,由后面的内容“科学的读法”得出“方法”。
22.D【解析】原文中“爱读书”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A.“如鸟斯革,如翚斯飞”表示引用;B.“文章”
“小品”表示特殊含义;C.“慈祥”表示讽刺意味。D.“木”表示突出强调。
23.
【审题立意】
本次作文题目的要旨分析表述为“以上三则材料会引发你怎样的思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又该如何理性应对”。作为有梦想能担当的一代,既要能看到以数字智能为代表的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甚至说是日新月异可喜的景象,但也不能忽略甚至无视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之间同频共振的问题。
材料一从现实出发,列举现代科技在给人类带来生活便捷的同时客观存在的一些盲点,暴露的正是科技红利的覆盖面问题,科技发展既要有力度更要有温度。我们不能简单地替现代科技张目,那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促使人类对于“科技改变生活”抱有更大的信心与包容度,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当前人类无法摆脱的社会窘境,诸如材料一提到的银发族的生活困窘,现代生物技术之克隆技术引发的伦理危机、无处不在的海克斯科技带来的人类对食谱的不可控担忧和无休止的新冠溯源口水大战等等。
材料二继续围绕科技与生活的话题,借科学家霍金之口,肯定“人工智能(科技)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事情”。但同时他也不忘提醒我们,要认识到科技是把双刃剑,要学会规避科技发展所带来的风险,方可避免陷入困境。
材料三以AI技术战胜人类棋手的客观事实探讨人类应如何看待现代智能科技发展。表面上看AI打败了人类,让我们心生恐惧,但围棋事业并没有止步,AI也没有终结人类棋手,反而成了棋手的最佳陪练,继续推动着围棋的发展。所以,我们决不能“谈虎变”,更不能因噎废食。
审读以上三则材料,无一例外都集中围绕科技与生活的话题,一方面首先肯定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充分考虑到新科技衍生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我们青年学生要多从现实出发,坚定“科技报国”的远大理想,葆有“民为邦本”的民生情怀。要清醒地意识到:民族要复兴,离不开科技助力;民众得福祉,关键在同频共振。科技与人文,唯有一体共生,方能行稳致远,人类才能真正走向文明的新纪元。
参考立意:
跨越“数字鸿沟”,迎来科技春天
人文关怀与科技强国
真正的“风险”
科技有“温度”,文明有速度
【评分标准】
参看2022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