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斜拉桥的发展与创新
一、斜拉桥的发展历程
世界上第一座现代的斜拉桥——斯特伦松德桥是德国工程师弗兰茨·狄辛格从1955年开始在瑞典主持设计的。1975年,这种桥型传入我国,第一座试验性斜拉桥——四川云阳汤溪河大桥(当时重庆属四川管辖)建成。虽然我国斜拉桥的建造比世界晚了二十年,但是经过中国桥梁工程师们不懈的理论探索和创新实践,中国的斜拉桥事业发展迅速,到现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桥梁大国。
根据查资料了解到我国斜拉桥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我国斜拉桥的起步阶段,从1975~1982年,是我国斜拉桥发展的第一次高潮。在这期间所修建的斜拉桥均为混凝土斜拉桥。除了一开始提到的于1975年2月我国建成的第一座试验性斜拉桥——四川云阳汤溪河大桥以外;还有1980年建成的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三台涪江大桥;然后是1980年,我国在广西建成的第一座铁路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红水河铁路桥;还有1981年我国建成了第一座独塔斜拉桥——四川金川县曾达桥,这座桥创造性地采用了平转法施工;1982年建成了上海泖港大桥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大跨度斜拉桥。
第二阶段是我国斜拉桥的提升阶段,从1983~1991年。为何会有提升阶段的划分呢?这是由于第一阶段
的建成的斜拉桥大多有拉索上的损坏问题,危及桥梁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优秀的桥梁工程师开始了斜拉桥的深入研究。1985年,上海市政设计院的林元培先生主持设计了重庆嘉陵江石门大桥及上海恒丰北路桥,为日后设计建造南浦大桥积累了宝贵的技术经验。1987年建成了天津永和大桥。该桥是跨越永定新河的一座公路桥,是津汉公路的重要通道。
第三阶段是我国斜拉桥的飞跃式发展阶段,从1991年至2023年。从1990年以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交通的建设也必须提上日程,所以中国迎来了桥梁建设的春天。尤其是造型美观的斜拉桥往往成为首选桥型。1991年,林元培大师主持建成了上海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区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1993年建成的主跨602m上海杨浦大桥,它的建成标志着我国斜拉桥的建设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2020年建成通车的沪通铁路江苏沪通长江大桥,为主跨1092米的钢桁梁斜拉桥,主跨位列世界第三、中国第二,是世界上首座超过千米跨度的公铁两用桥梁。在建的江苏常泰过江通道主航道桥,其主桥为世界上第一座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铁路“三位一体”的跨江大桥;主跨长达1176米,将超过目前世界第一的俄罗斯岛大桥成为世界最大跨度斜拉桥。
二、我国斜拉桥的建设成就
1.世界最高的斜拉桥——北盘江大桥
北盘江大峡谷,左岸是云南,右岸是贵州。两岸峭壁对峙,最窄处不过几百米,但是多年来仅仅相隔
几百米的两岸人家却可能一生都无法遇见。可是北盘江大桥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僵局,是交通的便利让两岸人家有了更多故事的可能。
北盘江大桥,全长1341.4米,桥面至江面垂直距离565.4米,相当于200层楼的高度,这座大桥的通车使得云南宣威城区至贵州六盘水的车程从此前的5个小时左右缩短为一个多小时。
2.世界最大的三塔斜拉桥——武汉二七长江二桥
武汉二七长江二桥是建在长江上的第七座大桥,为三塔斜拉桥,两个主跨均为616米。这座桥桥型流畅灵动,被誉为最“时尚”的桥:这座桥也是最“结实”的桥,采用了结合梁结构,更好地解决了位移问题,还强化了抗震功能,可以抵御2000年一遇的7级地震。也是桥梁建设的又一大发展。
3.世界荷载最大的公铁两用桥——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是是继武汉长江大桥之后的武汉第二座公铁两用桥,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公铁两用桥。2008年,铁道部宣布:“中国生产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宿350千米的高速列车”。2009年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通车,高铁第一次跨越长江,在大江南北高速飞驰,从此中国有了第一座跨越长江的
高速铁路桥梁!
天兴洲长江大桥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六车道公路,设计时速80千米,下层为可并列行驶四列火车的铁路,设计时速200千米。可见其所承受的荷载之大,相当于38线公路桥的荷载,但是这一难题也被科研人员攻克了,三索面三主桁结构诞生了。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
4.世界上首座超过千米跨度的公铁两用桥梁——沪通长江大桥
长江,中国第一大河,在上海和南通之间拦腰折断,中国工程师们需要架设一条大桥飞跨长江,沪通长江大桥便应运而生,将天堑变通途。
沪通长江大桥,全长11072米,是一座铁路桥梁,所需要承受的荷载是巨大的,为了满足其结构强度,钢筋就达到48万吨,混凝土达到230万立方米,而这些都仅仅只是开始。长江的天然环境,含沙量高、淤泥高将导致沉降,长江的通航又要求桥梁减少桥墩,增大跨度以便通行,桥梁合龙时误差不超过2毫米等等问题都是沪通长江大桥遇到的极大困难!但好在,中国拥有一批优秀的桥梁工程师们,这些困难在中国建造者的手中被一一解决,沪通长江大桥于2019年实现全桥合龙。
三、我国斜拉桥创新的关键技术
1.材料的创新
超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混凝土材料,其中超高包括超高的耐久性能和超高的力学性能,科学家们通过抗折实验和冻融试验发现,添加了活性添加剂及纤维材料的这种混凝土材料,内部更加紧实,更富韧性。而这种材料被应用于天兴洲长江大桥中,确保了天兴洲大桥的安全寿命。
2.结构的创新
双索面和三索面的选择:一般取决于桥梁的荷载以及车道德数量。常规的斜拉桥一般可采用双索面,而承载能力要求高,跨度大,桥面宽的桥梁中可选用三索面以降低造价和保证其安全性。(天兴洲大桥则采用三索面结构)
3.以北盘江大桥为例的创新技术
峡谷两岸地势陡峭,气候恶劣,建设条件复杂,北盘江大桥给桥梁的设计和工程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桥建设在桥型选择、施工方法、混凝土运用等10多个领域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在桥梁建设的技术方面,有四方面创新点:
一是在国际上首创钢桁梁整节段梁底轨道“纵移悬拼”峡谷桥梁建造新方
法,研制了新型架梁设备和制定了架设工法,比传统单根杆件拼装的工效提高了35%。二是首次在中国的实际工程中应用斜拉索凝冻监测方法,研发了斜拉索凝冻监测及图像识别预警健康监测系统,可普遍应用于受凝冻影响的山区缆索体系桥梁。三是桥位跨越的深切大峡谷,峡谷风场效应明显,建立了山区非平稳风作用下钢桁梁等效风荷载设计准则,解决了复杂风场下斜拉桥风致振动的问题。四是对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疲劳问题进行了技术探索和研究,首次提出了“中纵梁+次横梁”梁板新型结构体系,大大减少了车轮反复碾压造成的疲劳隐患。本项技术节省钢材用量9%【1】。
4.以港珠澳大桥为例的创新技术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多项沉管预制创新技术的应用,成功完成多项第一次实践;是世界范围内第二个成功实现管节工厂化生产的建设项目,以系统的技术工艺解决大体积混凝土管节的控裂和耐久性问题;采用工厂法制造,与传统的“干坞法”相比,工厂法可形成流水线生产,实现全年365天不间断流水生产。采用首件制管理理念,首先进行沉管预制各阶段的模型试验及试验认证,形成一系列的经验总结,最终编制施工与管理指南,用于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注重沉管结构防水及耐久性重大质量管控,采取“主动控温、主动防水”管控思路,不断进行施工工艺的优化从而达到管节预制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2】。
四、桥梁建设中表现出的精神和职业道德
在观看了大量的桥梁建设的视频之后,我感触颇深。在观看视频的时候,我发现每个视频里几乎都会出现大量的桥梁建设者,他们几乎都是黝黑的面孔,朴实的穿着,在烈日下挥洒汗水,在月光下辛勤劳作,似乎桥梁便是他们孕育的孩子,需要细心的雕琢,耐心的刻画,可是自己的家庭可能就耽误了。
还记得在视频中我映像最深刻的是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中的桥梁建设者们,其中一名是负责生产进度和安全的周明生,在他十多年的桥梁建设生涯中,四处漂泊最是常态,就连在这天兴洲大桥建设的三年中,他连跨越60多公里回家陪伴女儿的时间都抽不出来,三年多的时间和女儿相聚的时间不超过三
个月。在视频中我看到的周明生仅仅只是万千桥梁建设者们的缩影,在每一座让世界震惊的桥梁诞生的背后,都有无数的桥梁建设者们放下家庭,全身心投入工作,每年两次像候鸟一样在家和工地之间往返,只为能和家人有一个短暂的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