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影响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如何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成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必修课”。今年以来,我区建设启用了廉情大数据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助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落实,在依托信息化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水平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该工作被市委评为全市201X年第二批创新改革事项。通过学习和具体的工作实践,对我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以及如何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开展好纪检监察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互联网+”给纪检工作带来新课题
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也深刻改变着各行各业,纪检监察工作也不例外。在信息化时代,腐败问题呈现出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等特点,给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
互联网的虚拟性,使得“四风”问题更加隐蔽。随着正风肃纪的力度不断加大,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但是,根据中央纪委和各地查处、通报的情况来看,“
四风”问题仍时有发生、禁而未绝,而且手段更加隐蔽,有穿上“隐身衣”、通过“变形”躲避监督的迹象,“四风”问题出现了许多新变种,其中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利用移动互联网进行利益输送。例如,借助网络虚拟性和隐蔽性等特点,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通过红包、手机转账、电子礼品卡、充值点券等“悄悄”收送礼品礼金,《中国纪检监察报》通报的界首市靳寨粮站副站长张某通过红包收受财物被查处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二、互联网的互动性,为众监督提供了便利
《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推动党务公开、拓展监督渠道,虚心接受众批评。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以及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智能手机、APP客户端等的广泛应用,众参与反腐败工作的“门槛”越来越低,反映自身诉求、投诉举报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途径越来越便捷、有效,众参与的“网络反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2015年端午节前夕,中央纪委利用互联网技术开通反“四风”一键通举报窗口,可以通过手机照片、视频和文字举报身边的“四风”问题和不正之风,受到了众的关注和欢迎,开通当日收到举报信件691封,端午节期间最高达到单日2149封,运行平稳后平均每日收到400封左右。
三、互联网的开放性,对加强纪检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纪检监察干部与普通人一样,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也使用QQ、、微博等网络平台和工具,也会在互联网论坛、社区、贴吧等参与网上互动交流。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不断深入,纪检监察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社会各界的倍加关注,如果不注意自己的言行,随意在网络上发布不当言论,就会引起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强化纪检监察干部“八小时以外”尤其是网上言行的约束、监督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借力“互联网+”提升纪检监察工作整体水平
连不上网现代技术手段尤其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对于有效加强党内监督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纪检监察机关要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变化,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学网、懂网、用网,尝试运用新技术手段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依托“互联网+”,大力宣传纪检工作“好声音”。开通、等政务新媒体,充分发挥新媒体受众广、传播快、机动灵活的特点,紧紧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中心任务,努力打造信息权威发布平台,及时主动发布纪检监察工作动态,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努力营造良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网上舆论环境。
依托“互联网+”,畅通众监督举报渠道。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也最深刻,众监督是纪检监察机关的“千里眼”和“顺风耳”。要着力打造网络举报主渠道,打造“智能、便民、高效”的信访举报新模式,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众知晓网络举报的方式和优势,引导众自愿通过网络渠道对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进行投诉举报,变上访为上网,充分释放众监督正能量,切实发挥众监督的有效作用。要切实提高信访办理质量和效率,对于众举报和投诉的问题要认真受理、妥善处理,确保广大众反映的问题有结果、有效果,让众充分享受到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更多实实在在的成果。
依托“互联网+”,提升监督执纪智能化水平。探索建立以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为支撑的廉情大数据平台,利用“互联网+监督”手段,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职责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实时提醒;运用大数据开展廉情分析,精准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做到精准防控、防微杜渐;运用网络技术实时监控民生、惠民资金流向,护航扶贫资金走好“最后一公里”,以精准监督助力精准扶贫。依托“互联网+”,真正实现数据监督、实时监督、全程监督,让大数据为监督执纪提供精准、系统的参考依据,全面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水平。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