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训练七 分析概括散文中形象的特点或内涵
练前提示 散文中的形象主要指人物形象和物象,前者主要出现在记人叙事的散文中,后者主要出现在写景状物的散文中,从考试的角度看,是以后者为重点的。把握形象的特点或内涵,首先要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对文中有关这一形象的关键词、关键句进行筛选和提取;然后再进行整合、提炼、概括,这样才能形成对这一形象特点或内涵的准确判断;最后要结合文章写作背景,适当拓展。对于物象应注意由外而内地分析概括:明了物象的外在特征或特点,包括形态、声音、彩、气味等;再把握其内在品质(内涵、本质、精神)和所蕴涵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每一篇散文都有其独特的形象特点,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不注意形象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不顾作者的写作意图,就会随意拔高或贬低,有失偏颇。
分析内涵时不可只把目光集中在某一点上,应从相关部分甚至全文寻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我的两位老师
萧 乾
我早年——也就是20年代——读书时,学校里颇有几位老师是体罚主义的坚定信奉者,他们中间,特别凶狠的是一位教代数的老师。他的脾气暴得像三伏天炎日下的柴火,一点就着。课堂里的秩序靠板子维持,学生的作业也靠板子督促。他脸上有麻子,而且麻得厉害。每次风暴到之前,我都觉得他的麻粒总是由青而紫。接着,他就抡起他所倚重的那件“教育”武器,在我们手心上显示起威风。有一阵子,我这由私塾混过的学生,忽然对代数产生起浓厚的兴味,觉得代数题好像有点情节,而“设”还颇能启发点想象力。然而经过他两顿清脆而沉重的板子,科学在我幼小心灵中露出的那一点点幼芽,就永远枯萎了。
当时我们念的课本叫《温德华氏代数学》,大概是根据什么外国教科书改编的,书挺厚,要一块多钱一本。每天上下学途中,我都小心翼翼地把它同旁的教科书裹在一块蓝布包袱皮里,夹在腋下。可有一天走在东直门大街上,突然对面奔一匹惊马,它像发了疯似的在马路中心横冲直撞起。顿时街上人声鼎沸,我也没命地朝一家专营殡葬的杠房大黑门跑去。哎呀,迈沟的时候一不小心,蓝包袱散了。我慌忙把零乱的书册拾了起,重新包起,躲进那家杠房。
晚上一温习功课才发现:糟了,“温德华”不见了。对我说,再也没有比丢失“温德华”所造成的危机更大的了,因为比这轻得多的过失也要招致一顿重打呢!我溜出大门,摸着黑儿跑回惊马的地方,还去敲杠房的门,问掌柜的可曾见到那本书。掌柜的说:“什么‘温德华’‘热德华’的,没有!”然后,“咣当”一声,板门又关上了。
那一夜我尽做噩梦,天好像塌了下。早晨,我提心吊胆地走向学校。上代数课之前,我央求邻座的同学把书放在两人合用的课桌当中。他吐了下舌头,就答应了。
可是,他答应了管什么用!站在讲台上的老师就像目光炯炯的老鹰,“老鹰”立刻张开翅膀扑了过。
几分钟后,我抚着红肿的手,淌着泪,回到座位上。“老鹰”在讲台上横眉立目(一手还攥着那个刚才抽过我手心的板子),大声咆哮道:“哪天你不带书,哪天照样揍,把书揍出算!”
那刚好是月头上,是交饭费的时候。记得当时每月饭费是两块半大洋。我有了主意。我向管膳务的先生说明了情况,苦苦哀求他,准许我只吃早饭和晚饭。这样,中饭的钱就可以省下买那本“温德华”了。这本是没有先例的,但那人的心肠软,并且也耳闻过“麻”老师的威风,就真的同意了。
于是,每当中午下课,大家熙熙攘攘拥到饭厅里去吃午饭的时候,我就一个人留在篮球场上,无精打采地投篮。当有人路过球场,好奇地问我干吗不去吃午饭的时候,我还笑嘻嘻地说:“不饿。”
有一位教高班地理的贾老师——哎,现在我连他的名字也忘掉了,只记得他戴副近视眼镜,细高挑个儿——听了我那个答复并不满足。他跑去问我班上的同学,才弄明了真相。
他不声不响地替我补上了饭费,然后把我叫到教员休息室去,用充满温情的目光望着我说:“不是你粗心,是马惊了,这怪不得你。从明天起,你去吃午饭吧。”
我含着泪问他:“那——钱呢?”
他把手一挥,用诙谐的口吻说:“等你毕了业,再双倍还我。”
谁想到没等毕业,我就被开除了。那以后,走南闯北,这位贾老师的慈祥面孔却时常在我的记忆中出现,每次都感到一泓暖意。
1.文章首段是如何表现代数老师的“凶狠”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比喻,表现他脾气暴(三伏天炎日下的柴火,一点就着);外貌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他模样凶狠(脸上的麻粒由青而紫);侧面描写,表现他教学手段粗暴(学生因体罚失去学习兴趣)
2.文章两处画线句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状态?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因丢书而着急惊慌,因可能受到的处罚而恐惧。②不能吃午饭却不愿意让人知道的窘迫,逞强。
3.作者围绕“温德华”把主体事件交代得有条不紊,请作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慌张丢书,惶急书,因丢书受罚,省下饭钱抵书款,引发贾老师的帮助。(答出四点即可,要注意先后次序)
4.本文题为“我的两位老师”,但写贾老师只用了很短的篇幅,请探究这样写的原因和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原因:贾老师是教高班地理的,和“我”接触不多,故略写;代数老师的惩罚引发的事件是贾老师对自己关爱的主因,应详写。
效果:用代数老师的凶狠粗暴和贾老师的细心温情形成对比,突出代数老师给作者带的伤害,衬托贾老师关怀学生的慈爱性格;篇幅的详略安排和作者对两位老师的情感倾向恰成一种反差,凸显了文字的张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寒 
龙应台
当场被读者问倒的情况不多,但是不久以前,一个问题使我在一千多人面前,突然支吾,不知所云。
他问的是:“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作文题目吗?和“我的志愿”“我的母亲”“我的暑假”同一等级。怎么会拿到这里问一个自认为对“千里江山寒远,芦花深处泊孤舟”早有体会的人?
提问者的态度诚诚恳恳的,我却只能语焉不详蒙混过去。这么难的题啊!
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早上赶车时,有人催你喝热腾腾的豆浆。天若下雨,他坚持要你带伞。烫的便当盒塞在书包里,书包挎在肩上,贴身还热。周末上街时,一家四五口人可以挤在一辆机车上招摇过市。放学回时,距离门外几尺就能听见锅铲轻快的声音,饭菜香一阵一阵的。晚上,一顶大蚊帐,四张榻榻米,灯一黑,就是夜晚甜蜜的时刻。兄弟姊妹的笑闹踢打和被褥的松软裹在帐内,帐外不时有大人的咳嗽声、走动声、窃窃私语声。朦胧的时候,窗外丝绸般的栀子花香,就幽幽飘进半睡半醒的
眼睫里。帐里帐外都是一个温暖而安心的世界,那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人,一个一个走掉,通常走得很远、很久。在很长的岁月里,一年只有一度,屋里头的灯光特别灿亮,人声特别喧哗,进出杂沓数日,然后又归于沉寂。留在里面还没走的人,体态渐孱弱,步履渐蹒跚,屋内愈愈静,听得见墙上时钟滴答的声音。栀子花还开着,只是在黄昏的阳光里看它,怎么看都觉得凄清。然后,其中的一个人也走了,剩下的那一个,从暗暗的窗帘后,往窗外看,仿佛看见,有一天,了一辆车,是接自己的。她可能自己锁了门,慢慢走出去,可能坐在轮椅中,被推出去,也可能是被一张白布盖着,抬出去。
伏天是几月几号2020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曾经是某大学小城里一间简单的公寓,和其他一两家共用一个厨房。窗外飘着陌生的冷雪,可是卧房里伴侣的手温暖无比。后是一个又一个陌生的城市,跟着一个又一个新的工作,一个又一个重新过的家。几件重要的家具总是在运输的路上,其他就在每一个新的城市里一点一点添加或丢弃。墙上,不敢挂什么真正和记忆终生不渝的东西,因为墙是暂时的。在暂时里,只有假设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恒。家,也就是两个人刚好暂时落脚的地方。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很多,没多久就散了,因为人会变,生活会变,家,也跟着变质。渴望时,很多人进入一个家;渴望自由时,很多人又逃离一个家。渴望安宁的人也许遇见的是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寻自由的人也许爱上的是一个寻的人。家,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一个没有温暖、只有压迫的地方。外面的世界固然荒凉,但是家却可能更寒冷。一个人固然寂寞,两个人孤灯下无言相对却可能更寂寞。
很多人在散了之后就开始终身流浪。
还有很多,很快就有了儿女。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天还没亮就起做早点,把热腾腾的豆浆放上餐桌,一定要亲眼看着他喝下才安心。天若下雨,少年总不愿拿伞,因为拿伞有损形象,于是你苦口婆心几近哀求地请他带伞。他已经走出门,你又赶上去把滚烫的便当盒塞进他书包里。周末,你骑机车去市场,把两个儿女贴在身后,一个小的夹在前面两腿之间,虽然挤,但是儿女的体温和迎风的笑声甜蜜可爱。从上午就开始盘算晚餐的食谱,黄昏时,你一边炒菜一边听着门外的声音,期待一个一个孩子回到自己身边。晚上,你把滚热的牛奶搁在书桌上,孩子从作业堆里抬头看你一眼,不说话,只是笑了一
下。你觉得,好像突然闻到栀子花幽幽的香气。
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
可是这个家,会怎样呢?
你告诉我,什么是家,我就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永恒。
5.文章第一段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开篇点题。②总领全文。③奠定文章充满温情而又伤感的感情基调。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6.结合全文,概括作者所揭示的“家”的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家”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作为被人呵护的儿女时,父母在的地方,就是家。②和人做终身伴侣时,两个人在哪里,哪里就是家。③一有儿女,家,就是儿女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