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污染或增加慢性肾病风险等
作者:暂无
来源:《家庭医学(上)》 2016年第10期
    南方医科大学侯凡凡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近期在国际肾脏病权威期刊《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显示,长期暴露于高水平的PM2.5中会增加膜性肾病(一种自身免疫性慢性肾脏病)的发病频率。研究首次证实,空气污染除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外,还可能损伤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慢性肾脏病的发病风险。
    侯凡凡团队分析了2004年到2014年期间,我国282个城市、938家医院的71151例肾脏活检病理检查结果和患者临床信息,发现我国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在过去11年间大幅度上升,在校正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后,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以每年13%的速度快速增加,而其他类型肾病的发病频率则相对稳定。目前,膜性肾病发病率在我国慢性肾病中位居前列,且有发展为终末期肾衰竭(尿毒症)的风险,而尿毒症被认为是耗费巨大卫生资源的公共健康问题。
    参与该项研究的南方医院肾内科聂晟博士表示,膜性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基因、环境等多种因素有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膜性肾病的发病频率存在明显地域差异,在我国北方空气污染较为
严重的城市,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明显高于其他地区。研究显示,在空气中PM2.5水平高于70微克/立方米的地区,PM2.5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膜性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14%。
    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公告显示,全世界每年有8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既往医学研究已证实,空气污染尤其是高水平的PM2.5会导致人体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增加死亡风险。但关于空气污染与肾脏疾病的关系,此前全球尚无报道。此项研究结果作为重要发现在学界推荐。专家指出,该研究成果为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发展中国家的环境保护和公共卫生保障事业提供了重要科学证据。采取积极措施监控、减少空气污染,从而防治与此相关的临床疾病已经刻不容缓、
    (卫文供稿)
    lgG糖基化分析判断人的生物年龄
    随着国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传统观念中的老年疾病正逐步年轻化,如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的“身份证年龄”已经不能充分反映真实健康状况,因此,“生物年龄”这一更能准确反应机体实际健康状况的概念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
    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糖基组学课题组在王嵬教授的带领下,利用国产的Clin - TOF飞行时间质谱仪,经多次实验,首次证实IgG糖基化水平是用于中国人生物年龄预测的一个有前景的生物标记物。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人体衰老的过程与体内炎症状态密切相关,但迄今为止,各个领域对年龄相关的炎性及免疫反应的原因知之甚少,、免疫球蛋白G (IgG)作为血浆中介导多种血液免疫反应的糖蛋白,其糖基化水平与体内炎症反应的调控密切相关,在众多炎性及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这种糖基化水平的变化受环境和遗传的双重影响,具有个体特异性,对体内炎症反应的变化十分敏感,且在短期内(3~6个月)较稳定,能够准确反映机体的动态健康状况.
    课题组成员收集了中国汉族人的多项人口学信息、生化及血液学检查指标,同时应用高效液相谱一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血浆IgG的N-糖基谱型,包括分支水平、半乳糖基化水平、岩藻糖基化水平和唾液酸化水平,对糖基化水平与年龄进行了关联分析,阐明了多种IgGN -糖基化水平与年龄的相关模式,并建立了基于糖基化水平的年龄预测模型。研究还发现由此模型得出的年龄预测值与多个应用于临床生物衰老及炎性疾病检测的指标密切相关。
    该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发现血浆IgG糖基化水平与“生物年龄”及“身份证年龄”之间的关联,从而验证综合糖基化指标能否作为预测“生物年龄”的潜在生物标记物,研究成果近日被Medicine杂志发表。
    (卫文供稿)
    学习可减少老年人罹患痴呆症的危险
    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科研人员在新近出版的《神经病学杂志》上撰文称,老年人重返学校,完成某些大学课程,可以有效降低其罹患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研究人员对350名非痴呆症的老年受试者进行了研究,项目设计为全日制或非全日制大学课程,包括历史、心理学、哲学和美术等,每年进行一次测试。另有人数相同的对照组老人,不参加上述课程的学习。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参加学习的对照组相比,完成大学课程的老人有92%脑功能得到了改善,其认知与规划能力得分均有所提高。
    研究人员称,此项研究的目的并不是试图证明学习与预防老年痴呆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是看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某些联系。而且早前已有研究证明,保持正常的认知能力可以明显降低罹患老年痴呆症的危险。研究人员建议,老年人应当保持学习习惯,参加老年大学或选择在线学习,都是不错的选择。
    (杨光平编译)
    老年男性坚持运动可防意外跌倒
    美国耶鲁大学科研人员最近在《英国医学杂志》(网络版)上撰文称,老年男性坚持适度运动,可以明显减少其意外跌倒的风险。老年意外跌倒可造成严重的外伤及骨折,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极烦。
    研究人员将1 600名男女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长期坚持适度运动,包括快走、慢跑,以增加其灵活性、力量和平衡感:另一组作为对照组,运动与否随意。受试者年龄为70—89岁。研究结果表明,与不坚持运动的受试者相比,坚持参加适度运动的男性受试者其意外跌倒的发生率减少了38%,骨折发生率减少了53%,因意外跌倒的住院率下降了59%。令人诧异的是,这种获益只出现在男性体,女性受试者两组间没有什么差异。
    研究人员推测,男性受试者通过适度运动,其步态、平衡感、肌肉力量的改善可能比女性更为敏感。研究人员建议老年人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坚持力所能及的适度运动,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杨光平编译)
    孕妇高果糖饮食损害胎儿健康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一项新研究发现,女性怀孕时吃太多的高果糖食物和饮料,不仅可能会造成胎盘缺陷,还会阻碍胎儿的生长。孩子出生后,长大也较易出现新陈代谢相关问题。
    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科学报告》期刊上的这项研究称,水果、蜂蜜等天然食物本身就带有果糖,几十年来,食品制造商都很喜欢在含糖食物、含糖饮料中添加高果糖玉米糖浆。最近几年,越来越多人开始担心加工食品、含糖饮料中的果糖可能与糖尿病、肥胖症具有密切的关系。而这项研究则显示,怀孕期间采用高果糖饮食,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葡萄糖进入身体后会转化为能量,而果糖进入身体,肝细胞会将果糖分解成三酸甘油脂,三酸甘油脂会促使尿酸浓度上升。如果身体出现大量尿酸,新陈代谢趋于混乱,此时就可能导致肥胖、2型糖尿病等病症。
    动物实验发现,与正常饮食的老鼠相比,健康老鼠在怀孕时摄取大量果糖,体内尿酸、三酸甘油脂浓度就会增加,且胎儿会变得较小,胎盘也会增大:让老鼠服用痛风、肾结石的药物“安乐普利诺”,能减缓含糖食物对母体和胎儿所造成的伤害。研究认为,如果孕妇饮食有大量果糖,医师也许可帮助拟定检查、计划,以减少糖毒伤害。
    研究人员还对18名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高果糖饮食一样也会对孕妇和胎儿健康造成影响。
    研究人员解释,如果胎儿较小,出生后孩子生长速度就会增快,等到变成儿童、成年人时,就会出现肥胖与其他健康问题。同时,母亲也会因尿酸、脂肪量增加而产生像先兆子痫和妊娠糖尿这样的妊娠并发症风险。
    (方留民 编译)
    常吃动物性蛋白会增加死亡风险
    美国麻州总医院研究人员对两项长期流行病学的研究数据分析发现,常吃动物性蛋白,特别是加工
红肉制品和未加工红肉等,死亡率会较高:如果摄取较多植物性蛋白,死亡风险则会降低。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出版的《美国医学会一内科医学期刊》上。
    研究人员分析了美国护理师健康研究30多年数据,以及健康专业人员追踪研究26年的数据,每年总人数超过350万人。在研究期间,有36 000多名参与者死亡,其中近9 000人死于心血管疾病,13 000人死于癌症,14 000人死于其他原因.
    研究人员在考虑了生活方式和其他饮食危险因素后发现,摄取大量动物来源蛋白质的参与者,包括各种肉类、鸡蛋或乳制品,其摄取量都与死亡率上升有一定的关联:而食用大量植物来源蛋白质的参与者,包括面包、谷类、豆类、面类、坚果等,则与死亡率下降有关。
    进一步分析发现,动物蛋白摄入量与较高的死亡风险的关系,只适用于至少有一个相关的不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性因素的参与者,如肥胖或体重过低、大量饮酒、吸烟史或缺乏运动等。在生活方式健康的参与者中,这种关联并不存在。基于蛋白质具体来源的分析表明,动物蛋白相关性死亡率风险主要适用于食用加工或未加工过的红肉,其中包括牛肉和猪肉产品,而不包括从鱼或家禽中获得的蛋白质。
    研究还发现,当动物蛋白摄入量水平相似时,那些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人摄取红肉、鸡蛋和高脂肪的乳制品更多,而生活方式健康的人则食用更多的鱼和家禽。
空气污染带来的危害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显示饮食中的蛋白质种类对维持长期健康很重要。过去研究多则把重点放在整体蛋白质摄取量,事实上,慎选食物种类一样很重要。这项研究可帮助重修蛋白质摄取饮食建议,让人们了解,如果要维持长期健康,不仅需要注意蛋白质摄取量,蛋白质来源更是关键。研究人员指出,人们应该考虑多吃含植物性蛋白食物,植物性蛋白质食物摄取量最好高于动物性蛋白。如果真的想吃动物性蛋白,鱼类、鸡肉则是较好的选择。
    (方留民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