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一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
材料二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即越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诸子百家考》
(1)材料一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
(2)材料二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
参考答案(1)评价:儒学创始人,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的影响。
依据:孔子是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孔子是政治家,其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
(2)孔子学说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2.导学号22174008(2017课标全国)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
奠孔颜,乃其时也。”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笑果文化4个创始人(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参考答案(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五四时期高喊“打倒孔家店”的吴虞,对李贽推崇备至,写了洋洋万言的《明李卓吾别传》,他说:“近人邓秋枚曰:‘卓吾之学与其理想,皆极高妙,不肯依傍人。其集中之作,屡于孔子有微词。自王充《问孔》后,二千年来,直斥孔子,实惟先生。则其中之所主,必具有大识力者
矣。其书明季两遭禁毁,而刊本犹留宇宙者,则以其申言佛理,能见有真是非,不随人脚跟立说。于明季帖括专制、学术束缚之极,而得李氏一为催荡廓清,故人之嗜爱其说者多也。至今日,学术大通,万端竞进,而卓吾之学,益得以见称于时。然则焚者焚,禁者禁,而藏者自藏,读者自读。帝王之力,固不足以加于儒生之后世也。’”
李贽所有的著作至今仍能看到,其实并不“惑世诬民”。然而对于李贽而言,因为异端思想而瘐死狱中,毕竟是一幕悲剧。主张“打倒孔家店”的吴虞,对他的前辈同道满怀敬仰,对于“言论思想不获自由”,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感慨。
——摘编自樊树志《晚明大变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吴虞特别推崇李贽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对孔子思想的基本态度并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1)背景:北洋军阀统治下,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民主与科学思想);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2)态度:反对盲从孔子,认为不能以“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或孔子之所是未必是,孔子之所非未必非)。评析:李贽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在思想领域的反映,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李贽敢于挑战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李贽个人悲剧也反映了当时封建势力的强大,其对当时社会影响有限。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翁(前156—前101),少年时好学,通晓《春秋》,担任郡县小官吏时被考察提拔。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仁爱并喜欢教导感化……于是就选出张叔等十多个聪敏、有才华的郡县小官吏,亲自告诫勉励并送他们到京城,让他们就学于太学中的博士,(有的)学习法规法令。几年后,这些蜀地青年都学成归来,文翁让他们担任要职,按顺序考察提拔,他们中有的成为了郡守、刺史。他又在成都市中修建学宫(公立学校),把条件差的县的青年学生招收为学宫弟子,免除他们的徭役,将学问高的学宫弟子用来增补郡县官员的空缺,学问稍次的担任孝悌力田(一种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每次到各县巡查时,从学宫的学生中选一些通晓经书、品行端正的一起去,让他们宣传教化的法令。各县的官民见到了都以为很荣耀,抢着成为学宫弟子,有钱人甚至花钱以求能成为学宫弟子。因此,蜀地的民风得到极大的教化,蜀地到京城求
学的人数和齐鲁之地的一样多。到汉武帝时,命令全国的郡县都设立学宫,有学宫从文翁开始创立这种说法。
——摘编自《汉书·文翁传》
(1)根据材料,概括文翁在蜀地进行民风教化的做法。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翁推行民风教化的意义。
参考答案(1)做法:选拔青年就学于太学;提拔太学生担任要职;修建地方学校,减轻学生家庭负担;重用学宫学生,让学宫学生宣传教化;提高学宫学生的社会地位等。
(2)意义:改善了蜀地的社会风气;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选拔了有才能的官吏;有利于儒家思想的传播。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杀。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
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对关羽的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现象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现象形成发展的原因。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1)问,“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关羽崇拜的范围变化、阶层变化、奉祀规格不断提升等角度进行概括作答。第(2)问,“原
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关羽自身、封建统治者、佛教道教、戏曲文学、游民行商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参考答案(1)变化:从地区性到全国性并流传至海外;从民间流传到政府推崇,各阶层普遍信仰;关羽奉祀规格不断提升,影响不断扩大,不断被神圣化。
(2)原因:关羽自身的忠义勇武品质;封建统治者基于政治目的而推崇利用;佛教、道教借助利用关羽而对其神化;戏曲小说等市民文学对关羽形象的再塑造和广泛传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逐和对生活的向往。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玄奘为探究佛教各派学说分歧,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前往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西行路上,他走过八百里大沙漠,“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四顾茫茫,莫测所之”;有时忍饥挨饿,有时盗贼威胁,但玄奘志向坚定,誓言:“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他曾被高昌王阻留,但毫不动摇,绝食三日,以死明志。到达目的地后,历经十七年学遍了当时佛教的大小乘各种学说。
7世纪中期,玄奘载誉回国,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共带回佛舍利150粒、佛像7尊、经论657部。在唐太宗的支持下,他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并撰成《大唐西域记》12卷,备载唐代西北边境至印度的疆域、山川、物产、风俗、政事和大量佛教故事和史迹,成为后人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问题的珍贵文献。他还把印度的天文、历算、医学乃至制石蜜技术等介绍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杰出使者,鲁迅先生誉其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摘编自《玄奘精神与人间佛教》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玄奘回国受到唐太宗热情接待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为何被誉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唐代玄奘西行的相关内容。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本人崇尚文治和佛法,且佛教思想的传播有利于加强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同时玄奘品德高尚学问精深,从而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第(2)问,玄奘在西行过程中遭遇到无数的艰难和挫折,但始终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坚持西行,并最终“学遍了当时佛教的大小乘各种学说”,体现了舍
身求法的精神;玄奘归国后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并撰写《大唐西域记》,为后人保留了大量“研究西域和印度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问题的珍贵文献”,同时“还把印度的天文、历算、医学乃至制石蜜技术等介绍到中国,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可知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做出巨大贡献,所以说玄奘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参考答案(1)原因:唐太宗崇尚文治,推崇佛教;佛教思想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唐初社会现实的需要;玄奘佛法精深且德行高尚(不畏艰难、志向坚定、忠诚爱国、虔诚和执着等)。
(2)玄奘西行体现出舍身求法的精神;玄奘翻译的佛经和著述为研究佛教、西域和印度文化提供了珍贵文献;玄奘的西行为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交流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