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之王》的心理学研究——从影视创作心理谈周星驰导演风格
作者:马世界
来源:《声屏世界》 2019年第10期
    马世界
    摘要:周星驰开创了独树一帜的“周氏无厘头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留在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周星驰这种独特的导演风格的形成和发展,值得人们探究。文章以《喜剧之王》为例兼谈周星驰导演的其他作品,试图从影视主体创作心理定势的角度来梳理这个问题。
    关键词:周星驰 创作心理定势 人生体验 创作经验
    周星驰是香港著名电影艺人,曾经做过电视台职员,后来在《霹雳先锋》获得演出机会饰演一个浪荡江湖的小混混,并且一炮而红,一举获得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奖。此后周星驰参演了诸多影视剧,《整蛊专家》《逃学威龙》《鹿鼎记》《唐伯虎点秋香》《大话西游》等,成为人尽皆知的“星仔”。从《国产凌凌漆》开始,周星驰开始自编自导电影,从《少林足球》到《美人鱼》《新喜剧之王》都成为了当年的热门影片。“无厘头”“暴力卡通化”“反转”“原始本能与生存方式”……周星驰电影研究者和鉴赏者用了
太多的术语和理论来评论和分析周星驰的电影。另外,我们不妨从“看”电影出发,直接从心理学上进行一次研究。周星驰所有电影
    德国学者于果·明斯特伯格在《电影:一次心理学研究》中把电影视为一种心理学游戏。 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讲,一部电影的创作是一种商业活动,更是一次“心理学游戏”。每一部影片必定是在其心理创作定势的驱动下,经过长时间的拍摄和制作,在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斗争与妥协中产生的。之于电影理论研究者而言,后者显然具有不可逆性和不可控性,而对于影视创作主体的创作心理研究却很有必要且具有实际意义。
    周星驰的人生体验与导演风格
    影片创作是团队智慧的凝聚。诚然,一部电影形成怎样的风格必定是由主创、导演决定的。周星驰导演的一系列电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恰恰就来源于“个体的习惯意识、习惯性无意识以及沉淀在个体中的集体意识”。这其中最值得玩味的就是“创作主体的各种社会经验,尤其是童年时代的人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