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只有两种人,人才和人渣(本三毕业后被北京大学录取~李真学长~写给本三学生一封信)【所有三本学生都应该看看】(留下,激励自己)(转) 来源: 潘梦瑶的日志
很长,但是请花点时间耐心看完,
比睡觉、看电视有用多了,O(_)O~
写给在校大学生的一封信
  —其实,我是一所三本院校的大学生
 
 
写在前面:得到被北京大学法学院录取的消息已经过去了整整半个月,在经历了与家人、朋友的庆祝与欢乐,经过了对一路走来坎坷曲折历程的沉思和总结后,今天终于决定收拾下心情,写点什么留给自己的学弟学妹,我深知一个人在大学毕业后总要带走些什么,但更要留下些什么东西。
 
希腊哲学家赫莫克里特曾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个人先后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实不应该,但前后两个人相继掉进同一条河流却在所难免,除非有曾掉进河流的人游出来后设立醒目的警示牌。今天,我姑且大言不惭一把,斗胆充当这一神圣之角,将自己在大学及毕业后备研的经验教训总结出来,让大家少走些弯路。毕竟少走弯路就是捷径。
先从我的一次经历说起。记得在大二上学期,有一次在外主持一个商业活动。活动开始前跟承办方的一个负责人聊天:
“小伙子,你在哪所大学读书啊?”
(我在犹豫了一秒钟后心虚地回答)“河北大学。”
(这个负责人似乎从我的迟疑中觉察到了什么,随后问到)“那你一年的学费是多少啊?”
(我的脸一阵热辣,支支吾吾到)“一……一…万。”
(负责人脸上立刻露出了鄙夷的神态)“哦…原来是河大工商学院的呀!原来是那个三本的学生啊!”
听到这样的话,我当时恨不得马上个地缝钻进去。撒了个谎当场被人揭穿,内心猛地一扎,真难受!
描述我的这个经历是想说,可能很多三本院校的学生在被问及学校时,也会答道:我是xx 大学的,而不是诚实的说我是xx大学xx学院的。
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不说实话呢?
作为“当事人”之一,我的想法可能会代表大多数同学的心声:因为我自卑!因为我怕被别人瞧不起!因为我想维护我最起码的尊严!周星驰所有电影
在这件事情过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内心依然不能平静,它依然带给我些许的阵痛并引发我的思考。我一直在反问自己: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理?是不是考上三本的院校就一定要感到自卑和低人一等呢?究竟怎样才能走出这个阴影和藩篱?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直到有一天我偶然间看到周星驰的一部电影《喜剧之王》才茅塞顿开,似乎想清了
些什么。
在这部电影中,由周星驰扮演的男主角尹天仇因怀才不遇,为了生计,无奈只得在街坊福利院开办了一个演员培训班。一天,一个叫飘飘的舞女(由张柏芝扮演)来到这里,想跟尹学习表演。当她见到尹的第一眼就认出了尹就是某一部电影中踩到香蕉皮的倒霉鬼。随后用鄙夷的语气说道:“你怎么不啊!你个死跑龙套的!”尹在听到这番话后并没有冲她发怒,而是用平缓的语气正纠正道:“其实,我是一个演员。”此后飘飘又多次说到尹是个死跑龙套的,但每次尹都只是用这句话来回答:“其实,我是一个演员。”这句话给我很大的震动!我们说当周围所有的人都看不起尹的时候,他依然用这句话来维护他最起码的尊严并始终以一个合格演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并最终实现了做一名优秀演员的梦想。我们知道,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周星驰在香港电影界多年奋斗打拼的真实写照。想想看,周星驰这个当年初出茅庐的无名小卒,是不是就是依靠这句话及这句话所代表的一种精神与信念,走出了早年星光黯淡的阴霾并最终成就了中国香港喜剧电影的传奇和神话呢?
当想到这些时,我猛然惊醒!我们是应该感到谦卑,感到无地自容。但谦卑和无地自容的主要原因不是我们进入了一所三本的院校读书,而是进入大学后一直到今天,我们没有按
照一名合格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面对很“硬”的生活时,低下了你一向高昂的头颅。你输了,不是吗?
回首自己的大学生活,是不是有许多时间都不知所措,茫然的一塌糊涂?是不是有太多的时间都在宿舍的床上,在QQ上闲聊中,在网络游戏的厮杀里,在能激发年轻人无限购买欲的商场里,在与一又一酒肉朋友的肆意狂欢中度过? 又一学期过去了,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听过几节课,虽然给你们上课的都是讲师以上级别的;突然发现自己没有认真读过几本书,虽然你们大学图书馆里有数十甚至上百万册的藏书;突然发现自己在学期伊始所订的学习计划一样都没有完成,虽然当初订计划时曾发了那么要命的毒誓;突然发现自己临出家门时对父母所做的保证一个都没有实现,虽然当初立保证时看到母亲那双殷切而信任的眼神感动的要死。不要说上课听不懂,不要说老师太没有水平,不要说学校太垃圾,堕落不需要理由,只需要借口。                                                                                       
我们每年的学费是10000,再加上我们的生活费及其他费用,大多数人一年的花销可以达到15000以上。我们现在在三本院校里求学是在接受一种高额费用的教育,可是我们父母高额的投入,在你我身上又得到了多少产出?
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学生都来自农村或小生意家庭,没有多少人家里有万贯家财,我们现在所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甚至是到处借来的钱,期间蕴含着无比的艰辛与对我们深沉的爱。在他们那饱经风霜被岁月留下创痕的老脸上,还有一双双对我们充满希望和信任的眼睛,那一双浑浊甚至有点模糊的眼睛。
希望可以变成失望,失望可以变成绝望,但是又是这一变化的决定者呢?除了不争气的自己还有谁?!
责任并不是别人给你的,而是纯熟的思想内定的。我们都说自己长大了,都认为自己成熟了,但我觉得,20来岁的我们只是表象的成熟,徒有虚表,想来只是自欺欺人。我们对自己的父母永远都有无法推卸的责任,但我们却在堕落与无为中放弃了承担责任的神圣使命。
记得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我的一位同学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学里只有两种人,人才和人渣。如果我现在问你:你是人才还是人渣?可能大部分的同学会委婉的说我既不是人才也不是人渣,而是介于二者之间。但如果你是如此这般的回答,我要说,你正在一步步走向人渣。可能你会说我的话太极端。但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就应该言辞极端些,因为我们的
心太安逸了,太老了。记得李敖在清华大学演讲时,有一个女生问道:“李敖先生,我认为你今天在清华应该对北大有所歉意。因为你昨天在北大演讲,在形容北大时你用了一个“孬”字。众所周知,孬是个不好的词。你的这番言论严重的伤害了北大人的感情。”李敖先生先是幽默风趣的说道:“我没想到清华原来还有北大的卧底。”转而又曰:“我小的时候在北京城流传着这样的一首童谣:北大老,师大穷,只有清华最通融。因为北大“老”,所以我的言辞要激烈些,要扎它一下,让它感觉到疼,进而反思,进步。”我想李敖先生的话又何尝不是在说给我们听呢?!
好了,“问责”问了这么久,相信大家的心情不免有些沉重。看到这里,大家不妨闭上眼睛,深呼吸几次,让纠结的内心舒缓一下,休息几分钟,然后咱们接着聊。
前文已经谈到,进入一所三本大学读书不是让我们感到谦卑和无地自容的主要原因,因为它只能代表过去,只能说明曾经的那个自己没有用功读书。我们常说人应该向前看,不能永远活在历史当中。古人曾经曰过:“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知可追。”现在我们要勇敢的面对现实,以“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接受不了的”的心态暂时放下这一“出身不好”的包袱,转而“进攻”我们此时最主要的矛盾,即如何重塑自我,如何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得到他人和社会认可的那一天自信满满的说“其实,我是一所三本学校的大学生。”
我们说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那“核心竞争力”究竟包括什么呢?窃以为它包括软实力和硬实力两方面之内容。硬实力包括很多,在下文会列举一些我心目中最重要的几点。在这里我主要说一说软实力的内容。
一、自信
自信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关于自信,我想从自信的来源方面谈一谈,即如何培养自信。
我认为自信的培养最主要的是在点滴生活中积累。“自信”这一无形力量只有深扎在每一个大学生的点滴生活之中,其价值才能真正体现,才会“腹有自信气自华”。
点滴生活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拒绝诱惑,培养定力
现实的生活中充满了太多的诱惑:金钱,物质,虚荣,地位……当然还有很多来自生活中琐碎事情的诱惑。经不起诱惑,所以我们身边的很多人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却很多。活给别人看,看别人怎么活。
我们说不自信简单的可以理解为“自己不相信自己”。那么自己为什么不相信自己呢?因为大多数同学没有经得起诱惑,缺乏定力,把持不足自己,不能按照自己之前所订的计划学习和生活。时间一久,就会感到“人在黄昏迷瞪瞪,不知南北和西东。”进而陷入恶性循环,不能自已。
发展心理学上有一个很著名的“糖果实验”。上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瓦特. 米加尔来十几个4岁的小孩子并给每人发了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你们可以吃糖,但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再吃,则能吃两颗。有些孩子急不可待,没有经得起糖果的诱惑,马上把糖吃掉了。而另外一些孩子却能等待对他们来说备受煎熬的20分钟。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或自言自语,他们终于吃到了糖。米加尔后来又进行了几十年的跟踪调查。调查发现,那些在4岁时能以坚忍换得第二块糖的小孩子都表现得很自信,总能循着自己的人生规划踏踏实实向前走,并都在各自的领域内取得了不小的成功。反观那些在早年没有经得起糖果诱惑的人,大都成为孤僻,易受挫,固执的人,他们往往屈从于压力并避免挑战。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拒绝诱惑严于自律的同时,我们的自信心也在潜移默化的培养和增长,并促使我们nearer to succeed !
2、时刻具备战胜恐惧的勇气
回想一下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问题时总会自主不自主的一阵恐慌?比如上课老师让回答问题时,比如让你走上讲台演讲时,比如自己参加一场比赛时等等。那究竟为什么会恐慌害怕呢?答案很简单:因为心虚没有底气,因为不自信。
当我们面对一件不很有把握做好的事情时,是要知难而退呢还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可能大多数的同学会暗自说:这件事我没有把握,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还是去做那些自己拿手的事情吧,安慰自己道:毕竟这也算是“曲线救国”。但我一直都认为我们年轻人都要做一个有立体思维的人。就是说,当面对一件事情时,一定要能够从不同的高度和角度即多维度来审视它。我想在面对那些因自己未曾涉足过的领域或事情而感到犹豫和恐惧时,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它:耶!太棒了!我终于又发现了一个自己蕴含巨大潜力的领域,我一定要战胜这个“纸老虎”,填补空白,使自己更完美!
说到这,拿我自己举个例子吧。在我上大学时,每次路过湖边的英语角,内心总是一阵莫名的恐慌。说实话,我想走进其中,想与自己的同龄人一起享受英语带来的快乐。但我又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英语是何等的垃圾,简直“聋哑”到了极点,去英语角不是“自取其辱”吗?!
每当想到这儿,我就感到非常难受,不觉的就收回了刚刚迈出去的脚步。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2009年的3月份,毕业离校的日子已越来越近,虽然生活过得还算充实,但内心还是在隐隐作痛。我知道不敢说英语依旧是内心最大的一块伤疤。三天,整整三天的时间我都在思考如何战胜内心的恐惧,勇敢的迈出第一步,把英语说出来。也正是在这炼狱般的三天中,我突然想明白了:我的英语口语是不好,这是事实。但换个角度想,这不也能说明我比那些已经能用英语侃侃而谈的同学说好英语的潜力大吗?!就在那一天,2009318日,我终于调整好了心态,积极乐观的重新投入到了学英语当中。后来又认识了对我今后英语的提高帮助甚大的李涛及他的团队CEO,跟大家一起开始了疯狂英语之旅。在与大家一起疯狂读英语之余,我一个人拿上书到很多地方喊英语,是的,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东风公园,军校广场,裕华路小商品城门口以及河北农大的几乎每一个角落都曾留下了自己疯狂的声音和“疯癫”般的影子。经过两三个月的不懈努力,自己的英语口语有了很大的提高。对英语,我也有了更大的信心。我想那段时光在我今后的人生旅途中从来也不需要想起,但永远也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