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观察记录可以作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依据,利⽤观察记录的结果与家长沟通,教师的叙述不再空洞;家长也因了解孩⼦的发展状况,⽽知道怎样去帮助孩⼦,并与教师合作共同建构课程。今天为您带来了幼⼉园⼩班区⾓观察记录【精品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幼⼉园⼩班区⾓观察记录【篇⼀】
观察对象:杨xx
年龄:3岁8个⽉
性别:⼥
所在区⾓:建构区
观察⼈:张xx
⽬标:
今天xx选择了建构区,她选取了⼀些雪花⽚积⽊开始拼搭。她到形状⼀样的雪花⽚整整齐齐的摆成⼀横排,⼤概摆了⼗来个,突然就⼩⼿⼀挥搓开了,我顿时不解,正想要问问她为什么要突然毁掉呢?这
时候,我看到她拿起⼿边的雪花⽚⼀个⼀个摞起来,⼀边摞嘴⾥⼜轻轻的说些什么,我仔细听,原来xx在数数1,⼤概是因为只能数到数字三,所以在⼀直的重复。数完最后⼀组数字,只剩下两个雪花⽚了,她突然扭过头看着我,⼤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我,没有说话,好像是告诉我没有了。我轻轻地问,“你搭的这个⾼⾼的是什么呀?”“楼梯。”我有些困惑,楼梯怎么会是直直的呢?带着疑问“那你能告诉我为什么数着1234呢?”她⼩声地告诉我:“我每次回家的时候,妈妈拉着我的⼿,我就会在上楼梯的时候数着123。”这时候突然明⽩,孩⼦的世界是如此简单,楼梯在她的认知⾥就是⾼⾼的,是可以回家的路。她眼睛直勾勾的看着搭好的楼梯,⼿⾥拿着⼀块雪花⽚静静的坐着,若有所思的样⼦,⼤概五秒钟之后,不动声响的开始搭起来,左边⼀⽚右边⼀⽚,有横着,有竖着的,脑袋⼀会⼉歪到左边看看,⼀会⼉扭过右边看看,看她搭的津津有味,我轻轻的问:“你要搭的是什么呢?”她⼩⼼翼翼的回答我:“我拼的是摩托车。”这时候有个⼩朋友从她⾯前拿⾛了两个雪花⽚,她就抬头看了⼀眼,接着搭⾃⼰的摩托车。那种感觉就像是从最初的⽆意识摆弄到有计划地实现⾃⼰的意愿这样⼀个发展过程,“这个摩托车看起来好酷。那你能和我分享⼀下这是摩托车的哪个部位吗?”她的⼩⼿轻轻地指着“这个是妈妈可以做的地⽅,这个是车的轮⼦。”“那现在有妈妈可以坐的地⽅了,你要坐在哪⾥呢?”“每次妈妈骑车的时候我都是站在这⾥的,”⼩⼿指这脚踏板的位置说。“原来是这个样⼦的,那现在天⽓越来越冷了,妈妈早上送你来上学的的时候骑车会不会冷呢?”她点了点头,我们⼀起想个办法吧,怎样才能暖和⼀些呢?“我妈妈摩托车上现在就有可以暖和⼀些的东西。”接着就开始拿着雪花⽚在摩托车车头的部位加上⼏⽚雪花⽚。“前⾯⼤⼤⿎⿎的是什么呢?”“妈妈送我上学的时候回⽤这个挡着
我,我可以在这⾥⾯抱着妈妈,这样我就不冷了,妈妈也不冷了。”游戏时间到,要开始收拾玩具了,她并不舍得把拼搭好的摩托车拆开放回去,⼀⽚⼀⽚速度很慢,轻轻地去掉放框⼦⾥。整个活动区时间她都独⾃⼀⼈玩耍,没有和其他⼩朋友交流。
⼀开始幼⼉显得较盲⽬,没有⽬的的操作和摆弄这些积⽊,⾏为较零散。游戏中的合作⾏为⽋缺,幼⼉在进⾏本次活动中没有与任何同伴交流,幼⼉只能搭建各⾃的单体作品,缺乏与同伴交流的经验,但如何搭建、建成什么样⼦,则取决于每个幼⼉的已有经验和内在构思。幼⼉凭借对摩托车的认知,根据已有经验发挥想象搭建摩托车。幼⼉建构游戏的建构⽔平可借助于作品分析来判断。围绕⼀个主题并保持关联性。
评价:
根据《3-6岁⼉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精神,根据⼩班幼⼉的年龄特点,提⾼教师对幼⼉游戏的观察解读能⼒,从尊重幼⼉游戏的天性出发,结合通过本次的区域活动观察,我发现⼩班孩⼦在活动中的状态体现出他们在建构的经验上是很缺乏的,部分幼⼉并不了解这些积⽊该如何的组合、拼搭,只是根据⾃⼰的已有经验在玩。虽然他们想象好了⾃⼰的想拼的是什么样⼦的,⼼中想的是怎么搭的,但同伴之间没有交流、没有合作,整个区域的环境创设对孩⼦拼搭的启发也不多。幼⼉完全在根据⾃⼰的已有经验在尝试建构,没有主动性,缺乏规则意识。恬怎么读
建议:
建议教师在每次组织区域活动前先了解幼⼉的搭建情况,教师可以根据幼⼉在这⼀搭建中遇到问题给予建议,引导幼⼉合作交流。游戏后,⿎励幼⼉⼤胆说说⾃⼰今天搭了什么,是怎么搭的?通过介绍交流让其他幼⼉对此也有更多了解,同时,教师再给予梳理、⼩结,这会让幼⼉在接下来的搭建中减少盲⽬性,同时要展⽰幼⼉的作品,⼀⽅⾯增加孩⼦的兴趣和⾃信⼼,另⼀⽅⾯促进孩⼦有意识地学习,同时也给予了孩⼦语⾔表达的机会,提⾼规则意识和⾃主性。
幼⼉园⼩班区⾓观察记录【篇⼆】
场景⼀:中午吃⾯。缘的桌上洒出了⼏根,“⽼师,是恬的弄清的!”缘和恬坐在⼀组,中间隔了⼀位瑾。“怎么回事?”两⼈嘟着嘴,满脸的⽓愤,互不相让,决没有道谦的想法。了解后得知:缘说让欣不要与恬好,恬⽓急之下去动缘的调羹,⼏根⾯
就这样掉了出来。
场景⼆:吃完午饭,⼤家把⼩椅⼦搬到两边,他们喜欢和朋友放⼀起,各⾃的⼩体。缘先吃完,放在了鱼缸旁观察着鱼⼉。恬吃完后把椅⼦搬到了缘的附近,然后对她说:“我不是来和你坐⼀起的,我是来跟你说对不起的!”缘看着恬,不说话,但接受了她的道歉,把⾃⼰的椅⼦挪了⼀下,接着恬把椅⼦放在附近,两⼈⼀起看起了鱼⼉。
反思:
从⽭盾的出现到⽭盾的消失,只是孩⼦的⼀⼩段⽣活⽚段。我想把它记录下来,因为从这⼀瞬间看到了孩⼦的成长⽚段,他们的真实想法。
这从案例上看,这个⽭盾的起源是孩⼦间的⼀句话,仅仅是⼀句话怎能让⼀个孩⼦如此⽓愤?这要说到孩⼦之间的关系。成⼈有成⼈的体,孩⼦也同样有⾃⼰体,也就是他们的朋友。于是坐在⼀组的孩⼦就成为⼀个⼩⼩的体。上课时,他们相互讨论;做游戏时,他们互分⾓⾊;空余时开始聊天、说热闹。虽说,⼤家都是好朋友,我也常常会把这话挂嘴边,但孩⼦的好朋友还是有⼀定界线的。恬想嬴得朋友的爱,欣就坐在恬的旁边,要是真不和⾃⼰好了,那多没趣。为此她为缘的话⽽⽣⽓,停不了缘的嘴,只能另想办法对付,于是场景⼀的画⾯就出现了。
这个案例给我的启发是:孩⼦之间能⾃⼰解决⽭盾。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帮助分清是⾮然后让他们相互道谦,孩⼦是⼝服⼼不服,师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其实不然。恬的道歉是⾃发,她想与缘在⼀起,也知道刚才的做法不太好会影响她们的关系,于是很⾃然的道谦,之后两⼈⼜成了密友。原来,孩⼦的⽭盾⾥也有学问。
幼⼉园⼩班区⾓观察记录【篇三】
⼀、观察实录
今天区域游戏,天天、晨晨和雯雯选择了包糖果。⼤家打开糖果盒⼦,每⼈拿了⼀张“糖果纸”和⼀颗“糖果”开始包起来。天天把糖果放在糖果纸上,卷了⼏次都没有卷好,他抬头看了看旁边的⼩朋友,继续卷起了糖果纸。突然天天发现糖果纸卷坏了⼀些,向⽼师问道:“⽼师我这⾥卷坏了⼀些,怎么办呀?”⽼师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办呢?”天天说:“换⼀张。”然后把卷坏的糖果纸连着糖果放在了旁边。卷了⼀会⼉,晨晨发现糖果纸快没有了,就拿出了糖果纸的材料和剪⼑,开始裁剪糖果纸。这时天天⼜包坏了⼀张糖果纸,放在了桌⼦上。看见晨晨在剪糖果纸,就和她⼀起剪了起来。剪到⼀半,天天说:“我不剪了。”继续拿起盒⼦⾥最后⼏张糖果纸开始包起来。这次包好了⼀颗糖果,天天把糖果放进了糖果盒⼦⾥。没⼀会⼉,糖果纸⽤完了,晨晨把之前剪好的⼀张糖果纸给了雯雯,天天没有了。晨晨看了看,拿起剪⼑开始裁剪糖果纸。天天站起来对雯雯
说:“没有糖果纸了,我们要等⼀下。”说完便坐下来等晨晨剪糖果纸。
⼆、分析与思考
1、游戏材料:糖果纸所⽤的材料是彩⾊皱纹纸,颜⾊很鲜艳容易定型,但是不牢固很容易撕破。所以幼⼉在操作的时候,经常会出现卷坏糖果纸的现象,在⼀定程度上影响了操作的持续性。
2、游戏环境:包糖果这个活动,可以投放在益智区,也可以投放在美⼯区。本次投放在⽣活区,有针对性的锻炼幼
⼉“卷”“包”的基本⽣活技能,发展⼩肌⾁,提⾼⼿指的灵活性。⽣活区提供了包糖果的材料,幼⼉可以根据⾃⼰的需求对这些材料进⾏加⼯。
3、幼⼉发展:
(1)⼩班幼⼉由于⼩肌⾁发展不够完善,动⼿操作能⼒较低。所以⼩男孩“天天”卷了好⼏次都没有成功,还出现了卷破糖果纸的现象。拿剪⼑也不是很熟练,以⾄于出现剪了⼀半放弃不剪的现象。
(2)⼩班幼⼉爱模仿,当天天看见晨晨剪纸的时候,就也跟着⼀起剪纸。
(3)最后糖果纸⽤完了,天天选择等待其他同伴剪好的糖果纸。遇到困难的时候,天天并没有积极开动脑筋寻解决的办法,⽽是依赖他⼈的成果。
三、策略
1、教师可以改进游戏材料,选择结实⼀点的纸作为糖果纸,⽀持幼⼉持续练习“卷”的技能。
2、由于幼⼉动⼿操作能⼒较差,教师可以联系主题活动,设计⼀些操作环节,有意识的锻炼幼⼉。也可以在区域⾥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动⼿操作。
3、教师在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可以引导幼⼉互相评价,共同思考、讨论解决的办法,积累⼀定的游戏经验。
4、对于⼩班幼⼉爱模仿的现象,教师要进⾏正确引导,因为模仿是幼⼉重要的学习⽅式。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