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皮损痊愈后,部分病毒潜伏于神经节内,造成所支配区域持续至少1个月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并发症,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60 岁及以上、70 岁及以上发生率分别为65%、75%。以抗病毒、镇痛、营养神经为原则。中医外治法PHN疗效较好,综述如下[1]。
1 毫针刺法
张淑杰等[2]73例,组针刺夹脊穴配合局部围刺38例,远端取穴为病变同侧的合谷、曲池,总有效率100%。对照组35例用卡马西平,总有效率82.86%。谭奇纹[3]用针刺华佗夹脊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1例,愈显率93.5%。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B12及消炎痛,愈显率72.7%。
2 灸 法
梁美爱等[4]用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热敏灸组21例用热敏灸,治愈率66.7%。对照组16例用针刺配合电针,治愈率31.3%。邓茹月等[5]通过检索纳入21篇相关文献随机对照实验,1441例病例。灸法相对西药有疗效更好,止痛(VAS评分)优于西药,且不良反应较西药低。灸法结合西药对比单用西药疗效更好,止痛和睡眠改善(QS评分)也优于单用西药。杨慧华等[6]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对照组43例进行抗病毒、营养神经、内服中药、外涂阿昔洛韦软膏,总有效率74%。观察组45例在对照组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火龙灸,总有效率93%。
3 针灸合用
滕艳等[7]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68例,组34例用夹脊穴温针灸配合局部艾灸,总有效率94.12%。对照组34例仅针刺夹脊,总有效率70.59%。王蓉娣等[8]组用针刺配合艾灸总有效率92.3%,对照组用常规针刺总有效率80.7%。黄学勇[9]将患者分为两组,组用梅花针扣刺疼痛部位、拔罐,并加用艾盒灸,总有效率95%。对照组仅用刺络拔罐,总有效率75%。赵琳等[10]将患者分为两组,组用阿是穴联合夹脊穴,用电针和艾条回旋灸,对照1组只取阿是穴、对照2组只取华佗夹脊穴,首次后疼痛强度均明显降低,但组镇痛疗效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
4 内外合治
韩长元等[11]将9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联合红外线,总有效率62.5%。组在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大黄蛰虫片口服和青鹏软膏外涂,总有效率81.3%。盛国华[12]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观察组31例用血府逐瘀汤加味联合热敏灸,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口服吲哚美辛片、维生素B1肌内注射维生素B12,总有效率73.33%。张慧玲[13]将患者分为两组,组用麝香止痛酊,总有效率89.36%。对照组用消炎痛,总有效率71.74%。
5 火针
黄石玺等[14]将10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豪火针组和西药组各50例。豪火针组在局部阿是穴处行豪火针点刺后用温和灸15min,总有效率94.0%。西药组用加巴喷丁胶囊口服配合假针刺(病灶远端非穴点针刺),总有效率86.0%。徐泽君[15]用火针疗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4例,总有效率93.2%。毫针刺法43例,总有效率69.8%。陈健雄等[16]将74例分为两组,火针组37例在原有皮损周围部位火针,总有效率94.6%。对照组37例口服卡马西平,总有效率62.2%。
6 结合穴位注射
青松等[17]将53例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用针刺配合艾灸,观察组27例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B12、曲安奈德、利多卡因穴位注射夹脊穴。针刺取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内关、支沟、病变破损处对应的夹脊穴和阿是穴,艾灸选取病灶局部或者同节段背俞穴、手三里、阳陵泉、至阳、大椎。针灸联合药物穴位注射疗效更好。姜蓉等[18]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热敏灸组15例用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总有效率93.3%。穴位注射组16例用穴位注射夹脊穴,总有效率81.3%。西药组15例用阿西若韦片口服,总有效率66.7%。魏玲等[19]用夹脊穴注射药物加毫针围刺病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80例,治愈率81.2%,总有效率100.0%。针刺28例,治愈率32.1%,总有效率78.6%。西药治愈率33.3%,总有效率80%。
7 小 结
中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有良好疗效,针灸或中药、艾灸联合其他疗法效果优于单用针刺、艾灸,而豪针刺、艾灸、火针优于西药,且安全性好[20]。但是,研究依然存在论证不够严谨、样本量过小、诊断标准不明确或前后不一致等问题,需要加强科研设计的能力,为中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提供强有力的论证。
[参考文献]
[1] 郑春爱.近5年灸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研究概况[J].内蒙古中医药,2018,37(10):
107-109.
[2] 张淑杰,邹艳红.针刺夹脊穴配合围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
中医外治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研究概况
王娜娜1,王 伟1,王海泉2
(1.山东中医药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立医院,山东 济南 250021)[中图分类号]R244.9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21)01-0154-02
王蓉精神病[通讯作者] 王海泉
(2):4-6.
[3] 谭奇纹.针刺华佗夹脊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8):
537-538.
[4] 梁美爱,段权.热敏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12
(6):186-188.
[5] 邓茹月,陈日新,熊俊,等.灸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中华中
医药杂志,2016,31(12):5329-5322.
[6] 杨慧华,朱炜,杨燕妮.火龙灸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
2013,20(12A):63-65.
[7] 滕艳,张玉芳,王强.夹脊穴温针灸联合局部艾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2):140-142.[8] 王蓉娣,彭鹏鸣.温针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3,5
(3):38-39.
[9] 黄学勇.刺络拔罐加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9,21
(1):31-32.
[10] 赵琳,毕秀英.阿是穴联合夹脊穴针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山东中医药大
学学报,2010,34(2):152-153.
[11] 韩长元,焦婷,王金燕.大黄蛰虫片联合青鹏软膏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
国现代医生,2017,55(16):116-120.[12] 盛国华.血府逐瘀汤加味合并腧穴热敏化艾灸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40-141.[13] 张慧玲.麝香止痛酊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8):
1052-1053.
[14] 黄石玺,毛湄,浦晶晶,等.豪火针配合温和灸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研究[J].中国
针灸,2014,34(3):225-229.
[15] 徐泽君.火针疗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4例分析[J].中医中药,2011,18(14):96[16] 陈健雄,张子谦,童娟.火针74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07,7
(9):78.
[17] 魏玲,范贵华.穴位注射夹脊穴加针刺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疗效观察[J].中国针
灸,2001,21(6):333-334.
[18] 姜蓉,梁超,姜涛.腧穴热敏灸配合穴位注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观察[J].新中
医,2011,43(4):84-86.
[19] 青松,宋宇.针灸联合复合药物穴位注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J].临床合理
用药杂志,2017,10(5C):35-36.
[20] 胡璐曼,傅杉宁,尹小虎,徐福.毛刺法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理论初探[J].新中医,
2018,50(4):196-197.
[收稿日期]2020-05-25
慢性盆腔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是由各种功能性或和器质性原因引起的以盆腔及其周围组织疼痛为主要症状,时间超过6个月的疾病[1]。引起CPP常见疾病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性疾病(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pelvic congestion syndrome,PCS)、盆腔粘连、阴道植入网片术后的CPP、间质性膀胱炎(interstitial cystitic,IC)、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阴部神经痛、盆底肌筋膜疼痛等[2],涉及生殖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精神系统等。现就其进展综述如下。
1 西医
CPP的病情评估包括病史(产科病史、手术史、疼痛特点、社会心理史)、体格检查及相关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腹腔镜探查进一步诊断[3]。1.1 药物
镇痛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和非甾体抗炎药、阿片类药物等,有关一般慢性疼痛的处理原则同样适用于CPP,如强调功能改善,镇痛药的阶梯性,但不建议使用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忽略了病因,
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以及药物过量的风险[4]。
激素类药物。包括口服、孕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以及左诀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研究表明,口服、GnRHa、曼月乐对于内异症或子宫腺肌症相关的慢性盆腔痛的疼痛缓解率达91%(30/33)[5]。口服作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性一线用药,有研究对比了是否口服的两组内异症患者痛经缓
慢性盆腔痛中西医进展
秦芳艳1,谭 漫2,李程豪3,翁双燕4
(1.重庆医科大学2018级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16;2.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北京 100044;
3.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省高校重大疾病分子医学与中医药防治研究省级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4.重庆市中医院中医妇科,重庆400021)
[中图分类号]R271.9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14(2021)01-0155-03[通讯作者] 翁双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