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播学视角分析现象级综艺《偶像练习生》
作者:***
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8期
        摘 要:自《偶像练习生》播出以来,以其居高不下的话题热度和全新的造星模式,对娱乐工业产生巨大影响,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分析节目在制作播出中的暗合传播学原理的受众意识,以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作为受众的粉丝的能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对于媒介具有主动议程设置的作用。提出对中国娱乐工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思考。
        关键词:《偶像练习生》 使用与满足 主动议程设置 粉丝经济 娱乐工业
        1.何为偶像 偶像定义分析和反思。
        1.偶像定义及分析
        “偶像”一词源起于东亚文化圈,原指人们所崇拜,将其作为信仰的对象。后受娱乐文化影响,赋予其新的含义。[1]偶像练习生出道成员
        各国所受娱乐文化影响不同,其涵盖范围也有所差异,以影响力显著的中日韩三国为例,三国都有偶像,但其所指代的体都不同。日本的偶像范围最小,韩国偶像范围稍大,中国的偶像范围最大。
        其中前两者的偶像均是指一种特定职业,不同于其他的演艺职业,这种职业以贩卖人设,吸引粉丝为主要生产方式。而在当下中国娱乐市场中,由于娱乐工业发展的不健全,偶像的定义颇为宽泛,与歌手、演员等相互混淆,指代不清。
        2.节目推广中的传播学原理
        2.1使用与满足与偶像人设
        1969年D·麦奎尔等人在“使用与满足”研究中指出,受众在使用媒介时有满足“人际关系效用”需求。该需求包括受众通过与他人讨论媒介内容,制造共同话题,用以维持现实人际关系的需求,更指出受众对媒介的频繁接触,对媒介中的人物产生朋友或熟人的感觉的拟态人际关系的需求,而受众与被满足对象的距离越远,媒介发挥的作用越大。
        很大程度上,粉丝所迷恋的并非是单纯的偶像本身,而是与完美偶像所建立的拟态亲
密关系。在对偶像的单向迷恋中,粉丝的崇拜充满了高度理想化的浪漫联想,并会将现实生活中的自我缺憾转到偶像身上,从而获取替代性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