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春秋战国时的礼崩乐坏到明清戏曲花雅之争,都存在着雅俗音乐相互对立的现象,随着市民阶层的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当代社会,流行音乐占主导地位,经典作品的流传度逐渐变小,在新媒体盛行的时代,音乐类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渐渐走向百花齐放的境界,笔者认为,雅俗音乐将逐渐从斗争走向融合,形成雅俗共赏的新局面。
廖昌永 【关键词】雅俗音乐;交融性 ;雅俗共赏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音乐从古至今就存在着雅俗之争的问题,目前为止,尚未对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进行明确的定义,由于本文的论述基础是“雅乐”和“俗乐”,所以,在文章开篇对本文所指的当代雅俗音乐做明确的界定。根据一般公认的定义,本文中所涉及的当代雅乐,特指在历史中传承下来的经典音乐和传统音乐,思想内容较为深刻,与后文“俗乐”相对来说受众面较小,表演场
合具有特定性;俗乐泛指通俗音乐,受大众喜爱流行一时的音乐。通过缩小雅乐与俗乐的范畴可以避免本文泛泛而谈。
一、以史为鉴
从古至今,三次大规模的雅俗音乐之争出现在春秋、宋、清代,这些朝代不仅是思想火花最为碰撞的时期,也是社会发生大变革的阶段。发掘这三次雅俗音乐之争中的主要理论思想,给当代雅俗音乐的发展以借鉴。
从西周开始,君王建立礼乐制度,高雅音乐作为统治者统治阶级的手段之一,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西周后期周王室的权威逐渐衰微,各诸侯国各自的宫廷音乐蓬勃发展,导致新音乐开始广泛流行,先秦的思想家开始反思音乐的本质和社会功能。新的音乐掀起争论的风波,其中最为代表的孔子的音乐论在古今音乐的对立开始,指出“郑卫之音”,用“淫”字来批评郑声,批评的重点在于新兴音乐的过度发展已达到将颠覆雅乐地位的程度,但并不是对所有新兴音乐进行全面性的批判,可以看出,孔子在雅俗音乐推广之间,更加注重雅乐的统治地位,但也并不批评俗乐的出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