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二年,试礼部。是时欧阳修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一般以朝廷名望大臣担任。 唐 宋 时特派主持进士考试的大臣。,得轼论,为之惊喜。然疑其客曾巩之作,不敢以冠多士,但置第二。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登闻鼓院,于阙门悬登闻鼓,许人鸣冤。唐于东西朝堂分置肺石下或击登闻鼓。宋初,立登闻鼓于阙门之前,置鼓司,先以宦官,后以朝臣主管。景德四年(1007)始改称登闻鼓院,隶司谏、正言,掌接受文武官员及士民章奏表疏。凡建议有关朝廷政事、军事机密、公私利害等事,或请求恩赏,申述冤枉,贡献奇异术等,如不能依常规上达皇帝,可先到登闻鼓院呈递事状,如受阻抑,再报告登闻检院。南宋登闻鼓院与登闻检院、粮料院、审计院、官告院、进奏院合称六院。辽属门下省。金掌奏告御史台、登闻检院处理不当事。元掌接受父母兄弟夫妇为人所冤杀者申诉。清通政使司所属有登闻鼓厅,掌叙雪冤滞。英宗素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1.皇帝的诏令。2.指承命草拟诏令。。 苏轼,字子瞻。嘉佑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当时欧阳修主掌贡举考试,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十分惊喜。怀疑这文章是他的门客曾巩写的,不敢在众多士子中把他取为第一,只把文章列为第二;治平二年,入朝掌管登闻鼓院。英宗向来听到他的才名,想要按照唐朝旧例召他为翰林,知制诰。 | |
王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及创行新法。轼皆上书论其不便不利。。安石怒,使御史论奏其过,穷治彻底查办。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又以事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又因为有一些不便于民的事情不敢明说,就写诗暗示,希望对国家有所帮助。御史李定、舒亶[ dǎn ]实在,诚然,信然。[ dàn ]古同“但”,仅;只。、何正言拾取;摘取。其表语,并诗以为讪谤 诋毁;诽谤,逮台狱古时御史台所设的监狱。,欲置之死,久之不决迟疑,拿不定主意。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宋时官吏被贬谪,轻者称送某州居住,稍重者称安置,更重者称编管。。上有意复轼,当路者辄阻之。一日,手札书札又称手札、信札、尺牍,就是现在的书信。移变动;改变 轼汝州。轼未至汝,上书自言有田在常,愿得居之。在常州有田地,希望能到常州居住。,奏入,夕报可早晨上奏,傍晚皇帝就答复同意了。。 调任湖州知州,苏轼上表感谢。又因为一些事不方便百姓但又不敢说,他写诗寄托讽喻,希望对国家有所补益。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臣摘录苏轼谢表上的话,并且诬陷苏轼所写的诗是毁谤朝廷,逮捕苏轼押送京城投入御史台监狱,想置他于死地,罗织罪名很长时间却一直不能决断。惟独神宗怜惜苏轼,用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了他。 胥字怎么读 | |
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元佑元年,迁中书舍人中书省又称紫薇省,唐宋时中书舍人亦称“紫薇舍人”,行使宰相权力,掌判中书省诸事,有“阁老”之称。明清两朝无中书省,故无紫薇舍人之称,紫薇舍人仅可代称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初,祖宗时,行差役法,其后编户指编入户籍的普通人家。充役者,不习其役,又虐无节制;纵情,虐待使之,多至破产。乡民至有终岁不得息者。王安石改为免役,使户差 cī〈名〉 次第;等级。如:差序(等级);差等(等级;区别)高下出钱雇役,行法者过取病民。起初,祖宗的时候,差役法实行久了产生弊端,百姓中充任徭役的人不熟悉,又虐待他们,多数导致破产,人少的乡中,百姓甚至有一年到头不得休息的。王安石辅佐神宗,改成免役法,使各户按等地高下出钱雇人代役,执行法令的人往往索取过分,成为百姓的灾害。 | |
司马光为相,欲复差役,差官置局。司马光任宰相,想要恢复差役法,派官员设立机构,轼与焉,苏轼也在人选当中。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póu 1. 用手扒土。2. 聚敛:~敛。~聚。pǒu 1. 抨击:~击。2. 破开,剖:~斗(dǒu )折衡(毁弃斗和秤)。敛民财,十室九空;苏轼说:“差役法、免役法,各有其利弊。免役法的害处,是搜刮百姓的钱财,弄得十室九空,差役之害,民尝在官,不得专力于农,差役法的害处,是百姓经常为官府服役,不能专心致力于农业,而贪吏汉以后只指一般的小官员或吏卒。专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 猾胥xū 1古代的小官:~吏。钞~。2. 全,都:万事~备。民~然矣。因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耳。”而贪官污吏从中徇私舞弊。这两种害处,大致相等。”光曰:“于君何如?”司马光说:“你说怎么办?”轼曰:“三代之法,兵农为一,至秦始分为二;苏轼说:“三代的法令,兵农合一,到秦代开始分为二,唐之中叶,变府兵为长征之卒,到唐代中叶,把所有的府兵变为长期征战的兵卒。农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命以卫民,天下便之。从这时以来,百姓不懂军事,士兵不懂农事,农民拿出粮食丝帛来养活士兵,士兵拿出性命来保护农民,天下人以为好。今免役之法,实大类此。现在的免役法,实在很像这事。公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罢长征而复民兵。盖未易也。”你要马上取消免役法而实行差役法,正如取消长期征战的军队而恢复军民合一,大概不易办到。”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司马光不认为那样做是对的。苏轼又在政事堂陈述他的看法,光忿然作。司马光很生气。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争之甚力,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苏轼说:“过去韩魏公要给陕西义勇刺字,你做谏官,争执得很凶,韩魏公不高兴,你也不管。我从前听你说过详情,难道你今天做宰相,不许我畅所欲言吗?”光笑而谢之。寻除翰林学士兼侍读。司马光笑了笑。不久任命他为翰林学士。 | |
久之,轼积论事,苏轼由于多次在奏议中表达不同政见,当轴者所恨,激怒了当权大臣恐不见容,苏轼恐怕不能被当权者所容忍,乃请外补,遂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自身处境险恶,遂求外任以避祸全身,被授予龙图阁学士,得以通判杭州.治兴利除害,有德于民,家奉画像,众立生祠。召为吏部尚书,以弟辙除尚书右丞,乃改翰林院学士承旨。居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颖州。未阅岁经过一年。,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寻迁礼部兼翰林侍读、端明殿两学士、礼兵两部尚书。徽宗立,移亷州,徙永州,更经过,经历三大赦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常赦免犯人。如在皇帝登基、更换年号、立皇后、立太子等情况下,常颁布赦令。还提玉局观,被朝廷封为成都玉局观提举(宋代祠官。“玉局”为掌琢磨之工的官署)。复朝奉郎。卒于常州。——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四十六(有删节) | |
高考文言文阅读:苏轼
本文发布于:2024-11-05 22:43: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