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全突破之常见实词(高三备课资料)
【考点解说】 
  所谓“常见实词”,从词的出现频率上讲,指的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和次常用词。《教学大纲》共列举了120个常见文言实词。 
  近几年高考试卷对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分为两类:一是要求辨别古今词义差异,二是直接判断词义的对错。前者在前几年出现较多,后者则是近两年的主要考查方式。例如2009年全国卷新课标卷的第4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摄: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 婴: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 薄: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乘:追逐。 
  C项把“薄”释为“削弱”,而原文中“薄”带的宾语“营”,意思是“军营”,“削弱夏人的军营”显然讲不通。其实,这个“薄”应解释为“迫近”,同“日薄西山”、“薄暮冥冥”之“薄”。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显然C项是应选项。 
  由此可见,文言实词的考查不仅要求考生善于结合具体语境去辨异,而且要考生具备一定的语感水平(有时还要求考生从知识积累中抽取相关知识代入)。基于这样的前提,我们才可保证阅读理解较为准确。 
【试题解析】 
  (2009年全国卷第8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8—10题。 
  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餐盐饭而已。若家或无食,则虚中竟日,义不独饱,要须日暮作毕,受直归家,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父抱笃疾弥年,原平衣不解带,口不尝盐菜者,跨积寒暑。父丧既终,自起两间小屋,以为祠堂。每至节岁烝尝,于此数日中,哀思,绝饮粥。父服除后,不复食鱼肉,于母前,示有所啖,在私室,未曾妄尝,自此迄终,三十余载。高阳许瑶之居在永兴,罢建安郡丞还家,以绵一斤遗原平,原平不受,送而复反者前后数十,瑶之乃自往曰:“今岁过寒,而建安绵好,以此奉尊上下耳。”原平乃拜而受之。每出市卖物,人问几钱,裁言其半,如此积时,邑人皆共识悉,辄加本价与之,彼此相让,欲买者稍稍减价,要使微贱,然后取直。居宅下湿,绕宅为沟,以通淤水。宅上种少竹,春月夜有盗其笋者,原平偶起见之,盗者奔走坠沟。原平自以不能广施,至使此人颠沛,乃于所植竹处沟上立小桥,令足通行,又采笋置篱外。
邻曲惭愧,无复取者。又以种爪为业。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原平曰:“普天大旱,百姓俱困,岂可减溉田之水,以通运瓜之船。”乃步从他道往钱唐货卖。每行来,见人牵埭未过,辄迅楫助之,己自引船,不假旁力。若自船已渡,后人未及,常停住须待,以此为常。太守王僧朗察孝廉,不就。太守蔡兴宗临郡,深加贵异,以私米馈原平及山阴朱百年妻,原平固让频烦,誓死不受。人或问曰:“府君嘉君淳行,愍君贫老,故加此赡,岂宜必辞。”原平曰:“府君若以吾义行邪,则无一介之善,不可滥荷此赐。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空比室,非吾一人而已。”终不肯纳。百年妻亦辞不受。 
(节选自《宋书•郭原平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禀至行,养亲必己力 禀:赐与。 
  B.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C.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D.于里中买籴,然后举爨 爨:做饭。 
  【解析】这道题挑选了4个较为常见的文言实词,放在上下文中,要求考生分辨对它们的解释孰正孰误。从解题方法上看,最简单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
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的就不能选。A项的“禀”,在“禀至行”这一分句中充当主语,由此可推知应解释为“从上天那儿承受而来的禀赋”(“禀至行”的大意是“天生有着很好的品行”)。故A项错误。 
【锦囊妙计】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篇幅虽不长,但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答题时就要具备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 
  下面试结合2009年高考试题,介绍一些基本方法。 
  一、利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 
  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 
  1.(山东卷)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2.(湖南卷)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 零:降落、落下。 
  “期”字的形旁为“月”,日、月都有表时间的意思,所以“期”本义是“约会、约定”,再联系后面的宾语“十日”,不难判断其词义解释是正确的。“零”的形旁为“雨”,本义是“下雨”(指落细雨),句中主语又是“繁霜”,故而可判断“零:降落、落下”也是正确的。 
  二、运用声训,到通假关系,用本义解释假借义 
  3.(全国卷)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 闲:熟习。 
  4.(全国卷)日暮作毕,受直归家 直:报酬。 
  5.(江苏卷)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闲”与“娴”读音相同,且带有宾语“木功”(木材加工、木匠活),由此可判断句3解释正确;“直”通“值”在古文中很常见;句5的“属”通“嘱”,释为“托付、嘱托”也是准确的。 
  三、借助成语推断词义 
  解释文言实词时,如果能联想到含有这一语素的成语,理解词义就省时省力了。试看以下例句: 
  6.(江西卷)能偿者捐其息 捐:舍弃。 
  7.(四川卷)其施设亦皆素所见闻而已 素:平素。 
  8.(四川卷)而革近世之不然者 革:改变。 
  9.(北京卷)度吾所能行为之 度:估量。 
  10.(广东卷)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诛:惩罚。 
  11.(福建卷)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戚:忧愁。 
  12.(上海卷)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 要求解释“苟”的意思。 
  今有成语“细大不捐”,“素不相识、素负盛名、素昧平生”,“革风易俗、革故鼎新、洗心革面”,“度德量力”,“天诛地灭”,“休戚与共”,“一丝不苟、不苟言笑”——以上成语中加点词的词义,我们相对熟悉。借助它们,可快速作出判断:6—11句的释义,除了“诛”外,都是正确的;而“诛”应解释为“杀戮、诛杀”。至于“因知古人制字为不苟云”中的“苟”,意思是“草率、轻率”。 
  四、借助句内语法结构分析来推断词义 
  13.(广东卷)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 
  14.(浙江卷)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病:祸害。 
  15.(福建卷)见其面斥人过 面:当面。 
  “奇”如果作形容词,确实是“奇妙”之类的意义,但句中它带了宾语“之”(“之”是人称代词),显然已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应释为“认为……奇特、奇异”。而“不足以为病”的“病”,受“不足以为”支配,属名词,释为“祸害”是恰当的。句15解释也正确,“面斥”即“当面斥责”,“面”是名词活用作状语(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之“面”)。 
  五、借助词语近义(反义)或较齐整的句式推断词义 
  16.(湖南卷)胥不奔,则不能入郢 奔:逃亡、出走。 
  “胥不奔,则不能入郢”前面的文句为“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两句句式一致,句意都围绕“迁之为贵”(即“变更现状是可贵的”)展开,则“奔”的词义与“十九年于外”相近,解释为“逃亡、出走”是合理的。 
  六、根据上下文推知词义,即“因文定义” 
  17.(北京卷)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18.(湖北卷)至以首觝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19.(江西卷)贫者立券还之 立:订立。 
20.(江苏卷)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21.(福建卷)县吏怪其意气 怪:责怪。 
  22.(安徽卷)降跽谢过 谢:感谢。 
  句17考查“鄙”的词义,根据语境(“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你们“不知时变”(“不懂得时代的变化”),所以是“鄙儒”,可推断“鄙”应释为“见识浅陋”(课文《曹刿论战》有“肉食者鄙”,《出师表》有“先帝不以臣卑鄙”,《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句18,试题把“庶几”释为“差不多”,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但上文有“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接下来又写道:“而儿痴,竟
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整体意思说的是如果人不怕虎,老虎的威风就无处施展,则“庶几其一惧”应是说老虎“希望”两个小孩中的一个能害怕,这里的“庶几”应是“希望、企图”之义。例19的“立”,如果是动词“订立”,那么“贫者立券还之”就是“如果是贫困的人,订立借据还给他们”,原文谈的是卖酒的人将死前,把向他借贷的人一起召来说:“你们借贷资金若干,本息若干了。”如果有人能偿还,不要他们还利息;如果是贫困的人,“立券还之”——既是“还”“券”,根本无须“订立”契约,实际上此处的“立”是“立即”的意思。句20考查“率”,联系原文看——“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是判断句(句意为“像沈通明这样的,全都是洒脱豪放、不同寻常的人”),这个“率”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意思是“都、全”。同样的道理:句21,张自新“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于是“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县吏怪其意气”,此处的“意气”属褒义词,不可能予以“责怪”——“怪”应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释为“以……为怪、认为……奇怪”;而句22说“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道士因“不能胜”而“谢”“过”,则“谢”应是“道歉、谢罪”,明显不是“感谢”。 
【强化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敻无与比。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独酌独吟。会风雨暴至,有紫衣老父,领一小僮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颇肆陵侮。逡巡,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父上马呵殿而去。颖士仓忙觇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所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尚书命引至庑下,坐而责之,且曰:“所恨与子非亲属,当庭训之耳!”复曰:“子负文学之名,倨然如此,止于一第乎!”颖士终于扬州功曹。 
  1.(1)请解释成语“恃才傲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与“恃才傲物”的“恃”意思相近的是哪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胥字怎么读  2.“颖士仓忙觇之”中的“觇”应解释为 ,“具长笺,造门谢”中的“具”和“谢”应解释为 。 
  3.从句式上看,“未之面”属于倒装句中的 ;从词类活用看,“坐而责之”的“坐”属于 。 
  4.萧颖士为什么“终于扬州功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 
  送董邵南序 
  韩 愈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连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郁郁适兹土 适:() 
  (2)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 易:() 
  (3)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 恶:()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夫以子之不遇时”中的“子”是指 ,“不遇时”是指 。(请用原文回答) 
  4.作者认为董生前途有望,根据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1)倚仗才能而瞧不起他人。(2)是“子负文学之名”中的“负”字。2.看(可根据形旁及语境推断);准备(或“写下”)/谢罪、道歉。3.宾语前置(即“未面之”);动词的使动用法(即“让……坐下”)。4.因为萧颖士目中无人,得罪了吏部王尚书。 
  二、1.(1)往、到。(2)变化、改变。(3)怎么。2.请代我向他们致意:“现在有圣明天子在上,可以出来做官了。”3.董生(或:董邵南);连不得志于有司。4.(1)自古以来,燕赵之地有许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会遇到知音的;(2)董生具有杰出的才能;(3)当今有圣明的君主,董生总会有出仕的机会。(答出其中的两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