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观剧笔记1000字
今天,在我们中国社会思想史老师的安排下,我们自行观看了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我看的是第六期《孙子兵法》,看完感触万千,于是提起笔来,将感慨一一道来。
《典籍里的中国》以今世读书人——撒贝宁,穿越古今与典籍的作者对话,讲述典籍的故事。这个纪录片让我觉得感动的有很多元素,它能真正给人一种穿越古今与古人对话交流的沉浸式体验。胥字怎么读
刚看该片时感觉它跟以前看的《国家宝藏》非常相像。他们都是用文化类节目打破了“只有高学历用户才喜欢看并看得懂”的魔咒,让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国家宝藏》是每件宝藏拥有自己的明星“国宝守护人”,守护人通过“戏剧+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大国重器”们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而《典籍里的中国》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以“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及书中的闪亮故事。
起初了解《孙子兵法》是在上学的时候老师提及的一些知识,这次看了《典籍里的中国》里
面的《孙子兵法》后对其的来源和孙武本人的经历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这次看的《孙子兵法》,它讲述了孙武从家族离家学道著书遇到此生知己伍子胥,再因伍子胥效忠吴王三人合力养精蓄锐七年攻下楚国,再到后吴王一意孤行,孙武归隐后的故事。
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军事家、政治家,受祖父等人的影响,他对军事有着独特的见解以及特别的感情。孙武和伍子胥一起辅佐吴王阖闾,伐楚兴吴。他们与唐、蔡二国结盟攻打楚国,战争虽然胜利了,可吴军却并没有胜利,他们输给了自己的心。吴王阖闾变了,变得骄奢淫逸,吴军军纪涣散。冷静的孙武给吴王进谏,提出了“四险”,并建议吴王整顿军纪、班师回朝,然而吴王却没有听从他的建议,依然我行我素。最终“四险”全部应验。伍子胥也因为报仇而丧失了理智。孙武心灰意冷,辞去将军职务,归隐山林。是的,战争最能考验人性。
孙武悟出了战争的真谛,所以他主张慎战。可吴王并没有领悟,之后几年,他频繁地对外用兵,致使国力下降,劳民伤财,最终败给了越国勾践。战争是为了保家卫国,能让黎明百姓温饱,不是为了称霸。最后,孙武想将伍子胥的佩剑铸成犁,“以剑铸犁,将暴虐之剑铸成太平之犁。”剑为兵器,生而暴虐,犁为农具,寓意和平。战争不过是谋取和平的手段,用手中的暴虐之剑来换取天下和平,这不就是战争的目的吗?
然后场景便穿越到千年以后的如今,撒贝宁以读书人的身份带老年孙武看孙子兵法如今发展,众人一遍遍的诵读书中的“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这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穿越而来的孙武留下了欣慰的眼泪,我的心也随之牵动。我在想古今几千年的文化,智慧都是一代代人传承总结而来,但是一想,当代有几人能与古圣并肩,自己又是怎样的一个存在,相比他们的智慧,我们又该如何去做。看到最后自己也想对他们说一句:先生放心,后世定不负尔愿。
青年人读史读经典,应作为一种责任。《典籍里的中国》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浓缩于优秀典籍之中,以戏剧+影视化的方式,呈现优秀典籍的核心思想及其成书流传过程中的动人故事。它用戏剧化的演绎,让历史中的人物鲜活起来,让我们对本熟知的故事更加深刻,这是书籍本身无法带来的震撼。以前会思考演员的存在,难道只是为了娱乐吗?以前会想娱乐本是大众需要的一种精神剂药,是必不可少的,如今有了更新的认识,演员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演绎沉重的、字句无法承受的历史,反过来历史让演员更有意义,传承本是一件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感谢这部综艺,最为感谢的是他让每位先人走进我们的心中,于我来说,更想了解中国的历史,了解过去,才不畏将来。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查也!”,这句话在我脑海中再也挥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