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29分)
古城扬州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文昌阁四望亭皆是明清建筑;银杏树石塔寺不失唐宋遗风。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人家;春有花养人冬有人养花,宜居城市。文章太守平山送夕阳,坐花载月风流宛在;东坡学士江南问众侣,可上扬州一醉方休?
暖阳里的瘦西湖有一种“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的静谧,小船上的恋人只想在这淡淡的湖光烟霭中执手相看。大明寺悠悠的晚钟能让浮zào的心沉静下来,喝一杯清茶,悟一份真谛,感受生活的美好。古运河穿越千年风烟而来,在扬州城内蜿蜒而过。船桨拂过运河涟yī,摇曳出古城曾经的繁华,岁月斑驳着东关古渡口,晚风拂柳总有说不尽的温柔。烟花三月已至,快来这座慢生活的小城逛逛吧……
1.(1)给加粗字注音。(2分)
静谧( ▲ ) 烟霭( ▲ )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浮zào( ▲ ) 涟yī( ▲ )
(3)下列对这段话的分析,哪一项正确?( ▲ )(2分)
A.底蕴 静谧 蜿蜒 摇曳这四个词的词性各不相同。
B. 历史悠久 坐花载月 宜居城市 风流宛在 这四个短语类型各不相同。
C.“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扬州人家;春有花养人冬有人养花,宜居城市”这副对联对仗工整,符合对联平仄要求。
D.“文昌阁四望亭皆是明清建筑;银杏树石塔寺不失唐宋遗风”这段话的标点符号是错误的。
2.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使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阿西莫夫是美国科幻小说家、科普作家,他的《恐龙无处不有》从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论证“板块构造”理论。
C.《大雁归来》的作者是英国著名环境保护主义者利奥波德,其代表作是《沙乡年鉴》。
D. 《时间的脚印》是一篇科普文,让我们了解了地貌的变化、地质的变迁以及古代生物繁衍、灭绝的信息。
3.默写。(9分,每空1分)
(1) ▲ ,君子好逑。(《关雎》)
(2) ▲ ,白露为霜。(《蒹葭》)
(3) ▲ ,胡为乎泥中?(《式微》)(4) ▲ ,悠悠我心。(《子衿》)
(5)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好像近在眼前的诗句: ▲ , ▲ 。
(6)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绘出洞庭湖壮阔气势的诗句:
▲ , ▲ 。
(7)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桃花源记》)
4.综合性学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1分)
举世瞩目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成功举行,中国人的自信、从容和举重若轻展露无遗,中国又一次震撼了全世界!奥运健儿们为梦想努力奋斗,为祖国顽强拼搏,一次又一次刷新了世界纪录,残奥会运动员们不屈的意志更是震撼了人们的心灵!
当《雪花》歌声响起,燃烧了16天的奥运之火缓缓熄灭,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圆满落幕。北京冬奥会坚持绿办奥理念,不仅为奥林匹克运动树立了新的标杆,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彰显了大国担当。
百年奥运,熊熊燃烧的主火炬从“大火”变成“微火”尚属首次,也向世界展示了绿办奥的决心。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焰火燃放也蕴含着“绿”理念。迎客松造型、“天下一家”字样等焰火不仅以独特的创意烘托了欢乐祥和的氛围,并且均采用高科技环保微烟化焰火,药剂无毒、微烟,大大减少了烟花燃放时对环境的影响。
雪上赛场智能造雪,比传统造雪可节约水资源消耗20%;延庆赛区造雪融化的雪水经净化处理后,将回到输水管网中实现水再利用……更绿、更环保,北京冬奥会的办赛理念与国际奥委会最新改革路线图《奥林匹克2020+5议程》高度契合,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用绿描绘未来的创新力和行动力”。
(1)下图是冬奥会申奥成功时的徽标,请仔细观察,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信息,谈谈它获选奥运会徽标的优势(3分)
▲
胥字怎么读(2)低碳环保,让地球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国家在举办冬奥会时强调的低碳环保理念很好的警示我们:低碳环保,人人有责。振华中学因此开展了“低碳生活,节能环保”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明明同学离开教室未关灯和电扇,被巡查主任发现后点名批评。他不忿的说:“不就是没关灯和电扇吗,开这一会儿能浪费几毛钱?”请你从低碳环保和责任意识方面去劝说他。(3分)
▲
(3)张教授是我校校友,作为环境资源专家,他担任了本次冬奥会的环保顾问。请你以振华中学学生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邀请他于2022年5月20日下午2:00在母校报告厅为同学们做一次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演讲。(5分)
二、阅读理解(58分)
(一)名著阅读(12分)
5.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我们先人从虞夏以来,世代做史官;周末弃职他去,从此我家便衰微了。我虽然恢复了世传的职务,可是不成;你看这回封禅大典,我竟不能从行,真是命该如此!再说孔子因为眼见王道缺,礼乐衰,才整理文献,论《诗》《书》,作《春秋》。他的功绩是不朽的。孔子到现在又四百多年!各国只管争战,史籍都散失了,这得搜求整理;汉朝一统天下,明主、贤君、忠臣、死义良士,也得记载表彰。我做了太史令,却没能尽职,无所论著,真是惶恐万分。你若能继承先业,再做太史令,成就我的未竟之志,扬名于后世,那就是大孝了。你想着我的话罢。”
(1)上面文段选自名著▲,作者是▲。文段中的“你”是▲。(3分)
(2)文段中的“你”听了这段话后是怎么做的?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5分)
▲
(3)上述名著中说最初记录歌谣的人“似乎并不是因为欣赏的缘故,更不是因为研究的缘故”,那是为什么呢?(4分)
▲
(二)古诗阅读(5分)
蜀冈晚眺
清阮充
登临雨初歇, 夕照一村明。归鸟疏林集,寒烟古堞生。
湖山留目注,云水识心清。古寺钟声起,翛然寄远情。
【注释】阮充(1826-1892),字实斋,号云庄,江苏仪征人,清大学士阮元从弟。年少好学,风流儒雅。年十七即患咯血症,遂绝意试场,寄兴湖山,专以笔墨自娱。
6.(1)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颔联所呈现的画面。(2分)
▲
(2)末句“翛然寄远情”,结合诗句谈谈这“情”包含哪些(3分)
▲
(三)文言文阅读(13分)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①,胥②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选自《答司马谏议③书》 [宋]王安石)
【注释】①盘庚之迁:商王盘庚为了巩固统治,避免自然灾害,将国都迁至殷。②胥:互相。③司马谏议:指司马光,字君实,时任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曾写信反对王安石变法,本文是王安石回信的节选。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不恤国事(▲)(2)上乃欲变此(▲ )
(3)改其度(▲) (4)不事事 ( ▲ )
8.用“/”为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9.翻译句子(4分)
(1)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
(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
10.结合选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王安石。(3分)
▲
(四)非连续性文本文阅读(13分)
【材料一】
回首2021年,“双减”无疑是热度最高、影响范围最广的教育改革举措之一。5月,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7月,这一文件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此后,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从校内到校外、从家长学生到校长老师,无不随着政策实施作出或多或少的调整和改变。
教育部数据显示,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目前线下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3.8%,线上校外培训机构已压减84.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书面作业的学生占比由“双减”前的46%提高到目前的90%以上。
(摘自《中国教育》2021年8月9日)
【材料二】
渭南市临渭区西安路小学(以下简称“西安路小学”)校长徐莉丽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落实“双减”政策,他们注重创新作业内容的设置。将活动性、实践性、技能性的家庭作业作为培养兴趣、拓展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学生年级特点设置阅读类、展示类、探究类、劳动
类、体验类等不同类型的综合性作业,并通过两周一次的学生座谈进行效果反馈,确保减负措施落实。
(摘自《中国教育报》2022年3月17日)
【材料三】
实施“双减”政策,不仅是对我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更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一是对公益属性的坚守。基础教育不是生意,是国家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不能让资本肆意横行。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校外培训机构,都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属性,不能把“良心的事业”,变为“逐利的产业”,更不能成为一些人逐利的工具。
二是对教育观念的纠偏。我国中小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干扰,带来了一系列教育观念的扭曲。实施“双减”政策,从本质上说,是对一系列教育观念的纠偏。第一,纠正育人初心之偏。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不是应试竞争的“跑马场”。第二,纠正违规竞争之偏。不少地方、不少学校、不少家庭,为了在升学竞争中抢得先机,坚信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各种违法违规教育行为大行其道。第三,纠正超前学习之偏。各种培训机构实施“超
前学习”“超标学习”,成为赢得客户的不二法门。第四,纠正负担过重之偏。由于短视化、功利化应试教育的驱动,中小学教育围绕升学考试科目,大量增加学生的上课、作业、考试和校外学科培训时间,导致学生单一的考试升学负担日益沉重。
三是对教育规律再认识。功利化、短视化的中小学教育,相信“时间+汗水”,不尊重教育规律,不相信教育科学。实施“双减”政策,是对教育规律的回归。第一,坚持全面发展规律。第二,坚持身心和谐发展规律。第三,坚持知行合一规律。中小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书本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其智慧的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