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热播的电视剧《隐秘的⾓落》再次将“原⽣家庭”这个话题推向了⼈们的视野。剧中的每个⾓⾊都有着鲜明的⼈物设定,在他们的背后却满是说不出的伤。
⼩朋友们⽤他们的⽅式解决着问题,⼤⼈们以他们的理解处理着冲突。站在⾃⼰的第⼀视⾓来看,每个⼈做的每件事好像都情有可原,只是那些被压抑的情绪变成了⼼中的恶魔引导着⼈⼀步步变“坏”。
记得⾖瓣上曾经有过⼀个⾮常热门的⼩组叫做“⽗母皆祸害”,这是⼀个拥有10万多成员的⽹络讨论⼩组,“祸害”⼀词是80后⼦⼥⽤来形容50后⽗母。其实,不仅仅是80后,每⼀代的家庭关系中都会有着各式各样的⽭盾冲突。
“理想的⽗母是⼈⽣的指导者,可惜你的⽗母不是——别难过,很多⼈的⽗母也不是。”
曾有⼼理学家说过:“对幸福的童年可以疗愈⼀⽣,不幸的童年要⽤⼀⽣来疗愈。”如果并⾮切⾝体会,你也许永远⽆法想象原⽣家庭对⼀个⼈的影响究竟有多⼤。
现如今,这批80后中绝⼤部分的⼈⼤概早已成家⽴业,变成了10后的家长,⽽那些未被疗愈的原⽣家庭的痛是否⼜会延续到新的家庭中?
透过⼀组数据我们⼀起来看看,原⽣家庭对⼈们的⼀⽣会带来哪些影响。
“⽗母擅长打击乐,以打击孩⼦为乐。”
在⼀项名为《⽗母最让你不能忍受的⾏为……》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友们最反感的前三项分别是:
不少家长会把孩⼦当做是⾃⼰的附属品,会让他们“听”⾃⼰的话,按照⾃⼰的想法去做事。
作为独⽴存在的个体,随着年纪的增长,孩⼦慢慢有了⾃⼰的思维,会和⽗母“顶嘴”,这在某些⽗母眼中都会看作是“叛逆”的表现。
为了树⽴⾃⼰的权威,会不断通过打击的⽅式来让孩⼦屈服。仿佛他们做什么都是错的,在可怕的控制欲下,他们不知不觉地毒害着⾃⼰孩⼦的健康成长。
“ ⽐起⾝体伤害,精神上带来的阴影更让⼈崩溃。”
在临床⼼理咨询中,原⽣家庭之伤可以简单归为以下⼏种类型:⾝体之伤、⾔语之伤、性之伤和情感之伤。
提到原⽣家庭的影响,不少⼈⾸先会想到⾁体上的伤害,但其实可能绝⼤部分的孩⼦都在不经意之间承受过来⾃⽗母的情感之伤。
情感忽视
- 爸妈你们就不能关⼼我⼀下吗?我学习压⼒真的很⼤。
- 我们还要怎样关⼼你?你成绩都这样了,还好意思跟我们提要求?
过度控制
- 你怎么还没对象,快回来相亲,今年必须要到结婚对象,不然就嫁不出去了。
- 周末跟⽗母报告⾃⼰准备去哪⼉、和谁去、什么时候回来,⽗母就是不同意我搬出家门独居。
情感
- 爸妈⽣你养你不容易,你怎么还不去这样那样做?
- 要不是为了供你上学,爸爸妈妈早就过上好⽇⼦了,你还要这样对我们!
被迫卷⼊⽗母婚姻
- 要不然为了你,爸妈早离婚了!
在⾖瓣⼩组中讨论最热烈的并不是这些⾝体上的伤害,⽽是因为⽗母不当的教育⽅式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阴影。
在《⽗母毁掉你⼼⾥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帖中,组员说⾃⼰被⽗母毁掉的是“与⼈交流的欲望”:
因为上学的时候,每次回家说⾃⼰在运动会上拿名次了,或者说学校⾥发⽣的趣事,⽗母都会不屑地说:“得了,把注意⼒放在学习上。”次数多了,他就形成了把什么事情都烂在肚⼦⾥、跟⼈疏远的个性。
⽽其他组员纷纷表⽰,⽗母常误认为打击⼦⼥可以促动其奋进,最终导致他们⾃信⼼缺失。
“ 最⼤的影响并⾮物质的匮乏,⽽是精神的贫瘠。”
英国有⼀部纪录⽚叫《⼈⽣七年》,⽚中访问了12个来⾃不同阶层的7岁的⼩孩⼉,每隔七年,他们还会重新回访。
事实证明,富⼈的⼩孩最后还是富⼈,穷⼈的⼩孩还是穷⼈,但是⾥⾯有个⼩孩叫尼克,他通过⾃⼰的努⼒,成了⼀名⼤学教授。
曾有⼀个著名的⼼理学实验,⼼理学家来100多名⼤学⽣,把他们分成四类:富裕家庭的,⾼⾃尊的⼤学⽣;富裕家庭的,低⾃尊的⼤学⽣;贫困家庭的,⾼⾃尊的⼤学⽣;贫困家庭的,低⾃尊的⼤学⽣。
然后扫描他们的⼤脑结构,尤其是海马体(⼤脑学习、记忆、压⼒管理等多种功能的中枢)。
最后发现,来⾃贫困家庭⼤学⽣的海马体体积,平均值显著⼩于那些富裕家庭的⼤学⽣。但是,注意这个但是,贫穷家庭但⾼⾃尊的⼤学⽣,和富裕家庭⾼⾃尊⼤学⽣的海马体体积平均值,没有显著的差别。
也就是说,就算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只要⽗母给予的⾜够丰富的精神资源,孩⼦还是可以像⾼智商富⼆代⼀样,赢在⼈⽣的起跑线上。
“ 优秀的家庭教育,会让孩⼦更优秀。”
常年霸居美国各⼤权威名校排名榜No.1的哈佛⼤学,在我们看来永远蒙着⼀层神秘的⾯纱。2023届哈佛新⽣的录取率仅仅为4.5%,43430名申请⼈中,1666名“幸运⼉”被选中。
哈佛大学的录取条件我们不禁好奇,究竟他们是⼀个怎样的体?
每年 The Havard Crimson 都会对新⼊学的哈佛新⽣们,发起⼀项⾃愿的匿名调查。这项调查,由学⽣构成、学业情况、⽣活习惯这三个⽅⾯组成,对哈佛新⽣做⼀个全景式的呈现。
调研结果发现,每6名学⽣,就有⼀名学⽣的⽗亲或母亲曾就读哈佛,与去年的⽐例⼤致相同;⽽26.9%的新⽣,其⽗母或亲戚,都曾是哈佛校友。
⽽精英的成功,从来不⽌是令⾃⼰受益。他会让整个家庭,都因他⽽正向发展。这个家庭⾥的孩⼦,会⾃然⽽然地模仿他,学习他,沿袭他的思维⽅式和处世⽅式去成长。
除了教育程度以外,经济的富⾜同样提供了孩⼦更好的教育。据统计,新录取的哈佛新⽣⾥,哈佛校友⼦⼥家庭年收⼊在4万以下的仅占0.7%,年收⼊超过50万的占到27%,⽽第⼀代⼤学⽣家庭年收⼊在4万以下的占到48.7%。
“孩⼦是⽗母的影⼦,⽗母是孩⼦的镜⼦。”
我们常说:“有怎样的家长,就有怎样的孩⼦。”⽗母作为孩⼦接触世界的第⼀任⽼师,也是孩⼦⽣命早期最主要的模仿对象。
⽗母冲突时的⾔⾏举⽌、情绪反应⽅式都⽆可避免地会成为孩⼦的攻击性⽰范,⽗母的神态、姿势、情绪、语⾔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的处事⽅式、⽣活态度以及⾃我认识。
如果在原⽣家庭中主要体会到的是⽗母之间冷漠、疏远、相互指责、互不信任的家庭氛围,孩⼦就容易变得刻薄、冷漠、退避、⾃私、怀疑和缺乏爱。
原⽣家庭对⼦⼥的处事⽅式也会有所影响,珍爱⽹⼀项调查显⽰,超过65%的⼈认为会有⼀些影响。
原⽣家庭中除⽗母的个性与教育⽅式之外 , 家庭的⽓氛对个体的信任感、情绪稳定性和攻击性、语⾔能⼒、交往能⼒、爱的表达能⼒以及⾃我认同感等⽅⾯都有着⼗分重要的影响。
因为⼈格是在⼈与⼈交往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母婚姻关系的好坏、⽗母之间能否建⽴起良性的互动模式,很多为⼈处世之道通常会被孩⼦看在眼⾥记在⼼⾥,成为他们往后⾯对社会的⽅式,也会影响着⼦⼥⼈格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想要培养孩⼦的良好习惯,需要家长们以⾝作则,树⽴好榜样的作⽤。
“那些未解的迷,藏在原⽣家庭⾥。”
- 为什么你总是容易情绪化,遇事不够理智?
- 为什么你在感情和⼈际交往⽅⾯总是与他⼈纠缠不清?
- 为什么你在⾯对压⼒情境时更容易产⽣焦虑和恐惧的情绪?
- 为什么你感觉⾃⼰的婚姻不幸福?似乎⾛上了⽗母的旧路?
原来这⼀切的⼀切都与“原⽣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依据家庭系统理论的思想,每⼀个核⼼家庭的孩⼦⼼中都存在⼀个天⽣的梦想,就是期待⽗母之间充满爱、家庭充满爱。
⼀旦现实之中⽗母的婚姻关系出现问题,孩⼦就会不⾃觉地情感卷⼊,倾向于将主要责任归咎于⾃⼰,形成三⾓关系。
基于三⾓关系,⽗母会将⾃⼰的情感困扰和压⼒投射给孩⼦。为了维持家庭系统的平衡,孩⼦会被迫以分⼼者、同盟者、退缩者、替罪⽺羔等⾓⾊出现,或者以⾃我封闭或问题⾏为来转化⽭盾、减轻冲突的压⼒。
⽽个体成长的过程,就是⾃我感情从其情感所依附和寄托的家庭系统中分化出来的过程,⾃我分化是个体成熟和⼼理健康的最关键个性变量。
在三⾓化家庭中,深度的情感卷⼊,会阻滞孩⼦正常地发展独⽴⾃主和平衡情感联结的能⼒,使之成为低⾃我分化⽔平的⼈。
⾃我分化⽔平低的⼈,容易被情感所驾驭,⾏为缺乏理智的判断,更多基于⾃动化的情绪反应,极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感情和⼈际交往⽅⾯与他⼈黏附和纠缠,⾯对压⼒情境时更容易表现出焦虑、偏执和恐惧......
当这样低⾃我分化⽔平的孩⼦成年以后,⼜往往会选择与⾃⼰分化程度相似的⼈作为亲密伴侣,组建新的核⼼家庭、形成新的家庭情绪系统。
如此⼀来,家庭投射过程再次发⽣,即这样的⽗母会将⾃⼰的不成熟与缺乏分化的状态⼜投射到下⼀代的⼦⼥⾝上,从⽽继续影响孩⼦的⾃我分化过程。
这就如同蝴蝶效应般,在童年时萌芽,在成年后显现,追溯到最原始的原因竟来⾃于不健康的原⽣家庭关系。
如果为⼈⽗母需要考试的话,会有多少⼈不及格,甚⾄“不配”做家长?
那就请做好准备再迎接新⽣命的到来吧。第⼀次做⽗母,第⼀次做⼦⼥,⼤家都是第⼀次,就别为难彼此了。
以上。
童年阴影评估
原⽣家庭模式评估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