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消失的宝石王冠——规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设计理念:
当游戏课程、魔术课程、实验课程、绘本课程、戏剧课程等创意课程走进我们的视线,走进数学课堂的时候,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的课程改革对基础课程的冲击。《寻消失的宝石王冠——规律》一课就在揭示数学绘本课“数学绘本化”、“绘本数学化”的基本特征。
一、抓住绘本“故事激趣”与揭示“数学本质”的联系与平衡
当“绘本”与“数学”相遇,将会发什么?
数学绘本课与传统数学课最大的区别在哪?那就是学习材料的变化。传统课堂上我们都是以数学课本为学习材料,以教材中给定的问题情境作为数学学习活动的载体。
以绘本作为学习材料,因为绘本情节有趣生动、画面童真精美,彩丰富鲜艳,容易吸人眼球,激发学习情趣,受到儿童乃至成人的喜爱。《寻消失的宝石王冠——规律》一课,以大鼻子侦探发现王冠已被调包,以寻真正的王冠为线索,设置了一系列寻宝任务,故事之生动、情节之起伏,紧扣学生心弦,所以“故事激趣”的目的很好的实现。
数学绘本课程,就有别于儿童绘本阅读,必须要体现学科特点,必然要承载着数学的认知目标,必须要透过绘本故事揭示数学学科本质。看廖老师《规律》一课就“借儿童绘本叩数学之门”,我们一起分析这节绘本课数学认知的目标,至少有:
①“规律”的内涵与外延把握;
②规律的方法形成与经验积累;
③观察、推理、表达能力的有效培养。
《数学课程标准2011》中就指出: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和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规律”这节课指向“四基”中的哪一类?本人认为这节课更指向领悟数学基本思想。那就是领悟在一组序列中根据已有的规律性可以无限延伸的思想,核心在于出一组已知序列中既定存在的规律,发现这
组序列都是按同一规律延伸的,从而应用到实际数学问题中。简单地说,就是学生需要领悟“逻辑规律”,最后实现“逻辑规律”在实例中得到应用。
首先,着力于“什么是规律”的意义理解。“一组一组”、“重复出现”等关键词伴随着王冠、图纸、画作、小路、保险箱中的红蓝宝石、多边形、儿歌等具体实例,通过分析交流,得以内化,学生关于规律的内涵理解十分到位。
其次,感知“规律有哪些”,即规律的外延把握。教师提供了“颜的规律”、“形状的规律”、“数字的规律”、“方向的规律”,让学生对具有“规律”属性的对象,有了极为丰富的感知。
第三,学会“如何规律”。探索过程中,教师多次设问“我们是按什么来规律的?”为学生提示了规律的角度,“有序”、“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循环”提示具体方法。
另外,伴随着“规律”学习活动的展开,“仔细看”、“认真想”……等基本数学学习方法融于其中;“有目的地观察”、“有根据地推理”等观察能力、推理能力、抽象能力等目标也悄悄地在实现!
二、抓住了“绘本内容”与“结构材料”的联系和平衡
本课中的学习材料有两条线,一条故事线,以绘本方式呈现;一条知识线,用数学材料承载。故事线中,人物形象、精美画面、童声画外音,可谓童趣十足!但知识线中,我们不得不佩服廖老师在数学
材料构建中所体现的“精致度”与“结构化”。
所谓结构化材料,是将所要学的认知目标镶嵌于其中,有着丰富内在联系、蕴含某些关系和规律的教学材料的组合。这节课中,主要呈现以下几组材料:材料1:蓝宝石、红宝石
材料2:六边形、三角形、五边形、正方形
材料3:左、上、右、下
材料4:儿歌:逐渐变大、五颜六
材料5:扑克图案:梅花、方块、爱心
如果细品分析,从一维到二维,从单一到组合,从封闭到开放,落点清晰、逐级递进,可见匠心!尤其是最后的扑克图案材料,为不同角度规律提供了
开放的空间,角度1:学生可根据颜规律:红、蓝、红、蓝……;角度2:根据形状规律:梅花、方块、爱心、梅花、方块、爱心……;从观察的方式看,可横着看、可竖着……看显然,“绘本数学化”,从结构化材料的构建角度,《寻王冠》一课做到了!
三、寻“自主探索”与“有效导学”的平衡
教师怎样引领学生展开规律的自主探索?孩子们参与思考的程度如何?教师怎样发挥“导学”的力量?这是一节好课绕不过去的话题。无疑,王老师极好地做到了“以学为主”与“以导为方”的两者平衡。
每一个任务给出之后,教师均将学生置于“侦破”的主要地位,观察、表达、相互讨论、生生质疑,规律的发现是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但由此,是否就可忽略教师的作用呢?“有效”,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发挥“导”的功能。那么,王老师的课上,有哪些“导”的作为呢?
“导”在问题启发时——“刚才我们是按什么来规律的”?“除了形状之外,还有什么规律?”这样的问题,引领学生思考的角度,驱动抽象地表达。
“导”在板书总结时——第一组材料反馈时,教师将绘本中的红蓝宝石贴于黑板,随着师生互动,适时用方框框出一组:板书“一组”、“重复”,揭示规律的本质;后面材料讨论后:板书“颜”,“方向”“数字”等关键词,揭示规律角度。
“导”在方法指导时——呈现较为复杂的规律,当学生出现困难时,教师带着学生用手指着图有序观察,边指边说,致使规律明晰。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感知图形的规律,探索出图形中蕴含的规律。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阅读的兴趣。
3.学生在聆听故事和欣赏精美画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绘本的悦读方式,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教学重点: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描述、表示简单的规律
教学难点: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规律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
参观博物馆,观看镇馆之宝“宝石王冠”。
矛盾设置:大鼻子侦探说它是假的?
2.小组讨论
你们认为呢?这顶王冠真的是假的吗?仔细观察这顶王冠,想一想大鼻子侦探为什么说它是假的?小组内交流交流
3.学生汇报
说:这顶宝石王冠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为什么说它有问题?
无限宝石
】
操作:真正的王冠上的宝石应该是怎样的呢?你能变一变吗?
……】
验证:
4.小结:圈一圈,画一画能更清楚到原因。
二、侦探之旅,探索规律。
1.线索1:重复排列的规律——字条1
规律:
①图形的规律
②数字的规律
③小结:思考需要全面。
2.线索2 马尔科维奇画作——字条2
(1)出示字条
规律:
①形状的规律
②方向的规律
③小结:
3.线索3 少女喷泉”图
①大胆猜测
②验证猜想
③小结:与画作规律相同,都是按左上右下旋转。
4.线索4 歌谣中的玄机——歌谣
(1)读懂字条,寻规律
(2)选择道路
少女喷池旁边有4条路,根据这首歌谣,该选哪条路呢?为什么?小组内说说看
(3)汇报交流:
谁来说说会是哪条路?为什么?其他3条路为什么不是?
(4)小结
5.线索5 破译密码箱
(1)读懂字条,多种规律
(2)汇报交流
6.到王冠
看来大家都有敏锐的洞察力,到了事物之间的规律并会表示这些规律。
三、灵活运用,创造王冠
1.学生活动(装饰王冠)
(1)读懂活动要求
①讨论:用怎样的规律装饰新王冠
②操作:动手创造规律
③时间:3分钟
拿出3号信封的贴纸。还有哪组没有一定王冠的,请组长上来领取。
(2)展示作品
介绍自己王冠上创造的规律,哪组先来?
2.小结
同学们创造的新王冠真是太漂亮了,你们太有创造力了。
四、全课总结,习惯推荐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
还想上这样的数学课吗?其实你们已经学会用数学的眼睛去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用数学的头脑去思考、分析,还有更多的数学绘本等着你们发现其中的乐趣呢!
【教学反思】
《寻消失的宝石王冠——规律》这节课重在培养学生符号意识,感悟数学知识内在结构美——重复(规律),探索规律的过程是埋下“符号意识”的种子的最好时机。2011年版课标对符号意识做出了明确的定义:能够理解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