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的诗意简短
天净沙秋思赏析
1.【天净沙秋的诗意】
【越调】天净沙①秋孤村落日残霞②,轻烟老树寒鸦③,一点飞鸿影下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已衔着西山了,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多么的孤寂,多么的落寞,拖出那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全身乌黑的乌鸦栖息在偻佝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几尽妖冶.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彩绚丽的秋景图.至此,读者眼前的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此曲仅二十八字,但语言简练优美,意义深刻.此曲表达了
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真是所谓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范仲淹《岳阳楼记》).。
2.天净沙秋诗意
《天净沙·秋》是元曲作家白朴创作的一首写景散曲,作者通过撷取十二种景物,描绘出一幅景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是一首描写当时社会的抒情曲。
译文: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彩,映照着远处孤寂的村庄。炊烟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息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还发出几声令人心酸的啼叫。
在残霞的映照下,那一身羽毛闪闪发亮。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
顺着它远远望去,山清水秀;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摇曳着,颜几尽妖冶。原文: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
飞鸿:天空中的鸿雁。
3.天净沙秋的意思越简单越好
译文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天净沙·秋
元代:朱庭玉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
解与诗人意同。
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扩展资料
鉴赏
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
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
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
4.春夜喜雨、天净沙·秋、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诗意
《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1)知时节,当春乃(2)发生(3).随风潜(4)入夜,润物(5)细无声.野径(6)云俱(7)黑,江船(8)火独(9)明.晓(10)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编辑本段]诗歌注释1.好雨:指春雨.2.乃:就,马上.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4.潜:暗暗地,静悄悄地.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6.野径:乡间小路.7.俱:全,都.8.江船:江面上的渔船.9.独:独自,只有.10.晓:早晨.红湿处: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红,花.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垂下来.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解释: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滋润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编辑本段]注释①黄沙:江西省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黄沙道:指的就是从该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省铅(音:盐)山县.②“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
月惊鹊未安枝.”别枝:斜枝.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③社林:土地庙附近的树林.社,土地神庙.古时,村有社树,为祀神处,故曰社林.④见:同“现”.[3]5西江月:词牌名.6别枝惊鹊:惊动喜鹊飞离树枝.[编辑本段]译文明亮的月光惊动树上的熟睡的鹊儿,使得它们悄然飞离树枝,夜空中有轻轻吹拂的风,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预示着人们的丰收.如此美妙的意境里还传出一片蛙声.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滴雨.行人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有个茅店,拐了个弯,就看见了溪桥.[3]天净沙①·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②,轻烟老树寒鸦③,一点飞鸿④影下⑤.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⑤飞鸿:天空中的鸿雁.有一首相同格式的曲:《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编辑本段]【大意】太阳渐渐西沉,天边的晚霞也逐渐开始消散,只残留有几分黯淡的彩,映照着远处安静的村庄是那么的孤寂,那么的落寞,拖出长长的影子.炊烟淡淡飘起,几只乌鸦栖止在佝偻的老树上,时不时发出几声令人心寒的啼叫.忽然,远处的一只大雁飞掠而下,划过天际.顺着它远远望去,远山青翠、溪水清澈;再往近处看,霜白的小草、火红的枫叶、金黄的菊花,在风中一齐摇曳着,颜几尽妖冶,正是一派浓浓
的秋景啊!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解释】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作者小传】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内容】:这是辛弃疾的一首田野山水名作.它以自然朴素的语言,清新爽朗的风格,使我们不仅看到一幅鲜明逼真的田野风光画.而且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开头“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然后,笔锋一转,由上瞧而下视,田野上稻香朴鼻,蛙声悦耳,既有嗅觉所感,又有听觉所闻.仅仅二十五个字,作者就把田野上、下的景致绘声绘地勾勒出来了,很有立体感.层次分明,静中有动,鲜明对比,真切感人.进一步说明眼前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在下半阕前两句中,“七八个”、“两三点”这几个数词的巧妙运用,道出了“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阵雨,这些都是为了与上阕的清幽夜、恬静
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特别是一个“天外”一个“山前”,本来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词人对黄沙道上的路径尽管很熟,可总因为醉心于倾诉丰年在望之乐的一片蛙声中,竟忘却了越过“天外”,迈过“山前”,连早已临近的那个社庙旁树林边的茅店,也都没有察觉.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