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古诗文默写赏析
理解性默写
《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天净沙·秋思》中,以乐写哀,描绘了温馨的画面的:小桥流水人家。
李白借景抒发了飘零之感和离别之痛的诗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外古诗默写
《峨眉山月歌》李白(唐)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唐)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唐)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入尽望乡。
三、课内古诗词赏析
(一)、《观沧海》赏析
1、赏析(从写作手法角度)“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动静结合,显示大海辽阔威严,实写山、水的壮阔美景。
2、写出本诗中虚写的一句诗句,并说说你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同时从修辞或印象写法的角度赏析。
答:1、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应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镜像,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2、正文表明大海吞吐日月是作者的想象之景,是虚写,体现诗人的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
句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赏析:“若”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展现作者博大的胸襟和抱负; 运用了虚写、夸张、想象、互文的修辞手法,体现其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胸襟,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首句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以哪个字总领全篇?
作用:统领全文,交代地点背景。
“观”字总领全篇,“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展现的画面:树本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想起心中的理想抱负。
赏析《次北固山下》
请你说说首联中“客路”“行舟”的作用。天净沙秋思赏析
暗示作者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
描述《次北固山下》中颔联的画面,并自选角度赏析。
描述画面: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由于涨潮,两岸之间的水面比平时更显宽阔,因为风正,船帆便端端正正的悬挂于桅杆上。
赏析:用词 修辞(对偶) 借景抒情,以小景写大景,寓情于景。
赏析《次北固山下》颈联,并说说蕴含的哲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把“日”和“春”作为新生事物的美好象征,加以强调,用“生”和“入”将日和春拟人化,海日生于残夜,将驱散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驱走严冬。不仅叙事逼真,叙事确切,而且展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赏析:拟人 哲理 象征
哲理:时光流逝,新旧事物交替,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请从写作手法和修辞角度说说尾联表达的情感。
修辞手法:设问 用典 。
表达作者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作者(李白)是(唐)代诗人,从体裁上看本诗是(七绝)
题目中“左迁”指的是(降职),“龙标”即是(被贬之地)也指(王昌龄)
首句中选用了哪两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杨花 子规 写出了春光消逝的萧条景象,渲染环境的黯淡、凄楚,表达作者凄楚伤感的情怀。
诗中最后两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自选角度说说你的理解。
拟人,明月赋予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忧愁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寄情于景,对友人的劝慰和哀愁。
赏析《天净沙 秋思》
作者(马致远),(元)代曲作家。《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断肠人”指的是悲伤到极点的人,这首小令表达了(游子孤寂愁苦,思念家乡)的感情。
描述小令中前三句画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几句营造了怎样氛围?
深秋,夕阳西下,古道上。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正踌躇独行,陪伴他的惟有那匹瘦弱的老马。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将要归巢的乌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之上的小桥,看到溪流映照的几户人家炊烟袅袅,充满幸福温馨,而他此时此刻却有家难归,眼看太阳就要落山,自己今夜又要投宿何处?
课外古诗拓展
古诗中有很多借月抒怀的诗句,请写出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需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诗中有很多诗句表达友情的,请你写出一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思乡是游子、征人不变的主题,课外古诗《夜上受降城闻笛》中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一句就是写出了征人思乡的情怀。
文言文人物或句子品析:
1、《咏雪》开头一句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儿女)以及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文中两次神态描写的词是(欣然)和(大笑乐),文章营造了(温馨、愉快、轻松又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氛围)
文中两个比喻句谢安认为哪个好?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答:1,、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2、“柳絮因风起”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所缺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于意蕴的统一,“柳絮”喻好在意美。
1、《陈太丘与友期行》一文中元方哪些做法体现了他品行的方正?
答:1、懂得“礼”“信”的重要性。2、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3、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你怎么评价友人的行为?
答:无礼无信,但知错能改。
你怎样看待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你从本文中收获了什么做人的道理?
《论语》从四个方面谈自己的观点,请你从中各选取一则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学方法:原文1、4、5、12
收获
学习态度:原文:7、9
收获:
修身做人:原文:1、2、3、6、8、9、11、12
收获
珍惜时间:原文:10
收获:
七年级古诗文默写赏析
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展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写大景的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观沧海》中,实写大海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的诗句是: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崔颢的《黄鹤楼》中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诗句,而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此意境相似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观沧海》是一首四言(乐府)诗,作者(曹操),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著称。全诗以“观”字总领。
《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元散曲),曲牌名是(天净沙)。
《咏雪》一文中用“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的情景。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用来反驳友人的句子是: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作者(刘义庆)南朝宋(朝代)
王湾《次北固山下》感叹时光流逝的句子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观沧海》中最能反映作者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一诗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诗句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被后人尊为(至圣、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论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正如《论语十二章》中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中强调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成语“择善而从”出自《论语十二章》,它是从“择其善者而从之”一句演变而来的。
春秋时期,孔子曾驻足吕梁洪边,目睹“悬水三十仞,流沫四十里”的壮观景象,留下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千古名句
《论语十二章》中论述个人修养的名句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每天都要反省的内容是: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孔子论述新旧知识联系的句子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