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全国上下团结一心共同阻击这次公共卫生事件危机。在高校疫情防控工作中,后勤冲锋在前、勇担重任,日常保障和防控工作两手抓,后勤保障人员筑建起一道道安全防护屏障,确保了高校的平稳运行。目前受国际疫情影响,国内疫情时起时伏,多点散发,疫情防控呈常态化趋势。高校人聚集度高、寒暑假流动性大、社会关注度高,疫情防控压力持续存在。在此背景下根据后勤人员的体特征,结合前期疫情防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探索后勤保障人员的日常管理策略,建设高质量的后勤保障团队,有助于推动高校疫情防控工作高效、精准管理。
1疫情防控中后勤人员担任的三种角高水平后勤团队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疫情防控当下,后勤保障人员不仅是高校的服务主体,更是高校的疫情防控主体和防控对象。在做好后勤自身防护的同时,统筹推进后勤保障和学校疫情防控,是后勤队伍建设的重点。
1.1后勤人员是高校的服务主体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后勤一直以来都是保障
高校正常运行的“先行者”,致力于在餐饮、绿化、保洁、校车运行、公共设备设施运维、公共卫生保障
等方面为师生提供高质量的物质保障和热情服务。高质量的后勤保障团队可以让学校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学
校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无后顾之忧。
1.2后勤人员是高校的疫情防控主体
疫情暴发以来,为帮助高校安全复学国家、省、市针对高校出台了多项防疫要求文件,如公共区域、楼宇的消杀、隔离区管理、水质要求、空调通风设备消毒清洗等,在原有后勤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更专业、更严格的防疫要求,增加了后勤工作强度。在高校实行封闭、半封闭管理的情况下,后勤保障人员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让师生感受家的温暖,兼顾物质保障层面需求和精神需求。
1.3后勤人员是高校的疫情防控对象
后勤保障人员是高校除老师、学生之外人数最多的体,因工作性质,后勤人员每天会在全校所有公
DOI:10.19694/jki.issn2095-2457.2022.26.57
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校后勤保障人员
管理对策
周盼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江苏南京210023)
【摘要】后疫情时代,高校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形势依旧严峻,后勤保障人员在防控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文章分析了后勤保障人员的体特征,结合前期人员管控中发现的问题,从依托信息化手段、强化档案管理、深化员工培训、关注员工身心健康、人文管理五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提升员工防控意识、工作能力,建设稳定、专业的防控队伍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后勤人员;管理策略
收稿日期:2022-03-16
作者简介:周盼,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后勤管理、能源管理。
178
手机查询核酸检测报告共区域活动,会接触大量的师生员工。一旦在后勤体中发现感染者,全校后勤保障将无法运行;大量师生密接,极易发生交叉感染,有爆发体性疫情事件的可能。后勤保障人员的有效管控是高校疫情防控的重要屏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后勤人员的体特征
高校的后勤岗位大多数是服务性质,岗位工作者存在跟我国整体服务行业类似的特征,即员工流动性大、年龄偏大、学历层次整体不高等,也导致了队伍业务能力不强、发展潜力低等问题。在疫情形势下,后勤人员的体特征放大成为高校人员管控方面的隐患。
2.1人员流动性大
高校后勤一线员工队伍少则几百人,多则几千人,不断的人员离职、入职是这支队伍的常态。但在疫情防控期间,高校严格的管控要求增加了人员管理工作量和难度,很多岗位不能及时招到新人,新入职人员的岗前培训、防疫培训不深入,同样会影响后勤工作的高质量开展。后勤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寒暑假期间人员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会使高校集中防控所形成的相对安全状态被打破[1],每次复学复工都是对校园防控系统承载力的一次重大挑战,是人员管理的相对混乱期。各种不确定因素都给疫情防控工作带来困难,若在返校时若未能及时发现潜在疫情隐患,会引发公共卫生事故。
2.2整体素质偏低
对服务行业的偏见使多数人认为高校后勤保障工作没有技术含量,只是简单的机械重复,只要是身体健康的人都能胜任,因此,门槛较低。除水电保障、厨师等技术型工种外,保洁、绿化、物业等普通
服务岗位收入均不高,这些因素导致后勤服务团队招不到高水平人才。据不完全统计,高校一线工作人员60%以上年龄超过50岁,文化水平也普遍偏低,本身身体素质、业务能力有限。在对新知识学习上精力有限,学习意愿、接受能力较弱。疫情防控在原有后勤工作基础上提出了更专业、更严格的要求,需要员工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工作能力,这对后勤员工来说是一项艰巨任务。在具体操作时由于理解不到位或业务能力不足会
影响防控措施的正确实施。
2.3危机意识薄弱
防控意识是员工做好日常工作的基础,首先部分后勤保障人员在自我防护上意识不足,抱有侥幸心理,在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等简单防护措施上嫌麻烦,防护不到位;其次,常态化下的学校的日常防疫工作重复度高、周期长,大多属于预防性工作,工作效果无法衡量,员工工作获得感低,思想上容易松懈,工作不到位;最后,防疫培训侧重于防护、消杀等常规性工作,在应对疫情危机处理方面培训有所欠缺,导致员工危机处理能力不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员工无法准确判断、有效处理,给高校防疫工作埋下隐患。
3疫情期间人员管理难点
鉴于后勤人员的体特征,结合实际管控情况,在疫情期间后勤人员管控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难点。
3.1人员档案管理混乱
人员档案是高校做好疫情防控“源头把控”的基础依据,不同于师生体的相对固定性,后勤人员的变动性大,是高校人员管控中的不确定因素,档案资料数据的准确度会影响疫情防控的精准度。同时为掌握实时人员情况,省、市、区各个层面会定期向高校收集人员信息,高校承担重要的社会责任,有义务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造成不良影响。高校后勤保障人员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校聘用人员,一类是社会服务企业聘用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社会企业人员档案存在不重视管理、更新不及时、信息缺失、与现实人员不符等情况,在筛查潜在隐患人员时,一些管理人员都不清楚该人员是否为本公司员工,对员工的行程、疫苗接种、核酸检测等情况掌握不全,这些管理漏洞给高校疫情防控带来问题,严重影响应急反应效率。
3.2日常监管难度较高
对后勤人员的防疫管控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寒暑假结束返校期,每年有两次。因人员居住分散,接触人员复杂,返校途中存在感染风险等不确定因素,常规管控无法杜绝疫情输入风险、保证零感染;二是返校后的常规管理期。因不同岗位性质,不可能对每位员工做到全程监管,部分年龄偏大员工对“每日健康上报”等日常信息化填报系统使用不熟练,会发生漏报、缺项、误报等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员工的实时状况。此外,如何教育、引导和督促后勤员工将学校的疫情防控制度、要求真正落实到工作当中,让防疫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使他们成为疫情防控体系中的稳定
179
因素,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4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人员管理对策
4.1依托信息化管理手段
在全国疫情防控工作中,健康码、行程大数据为
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在疫情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识别相关人,为下一步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有效隔离潜在危机。众多公共场所也通过“双码”进行常规防疫管理,降低了疫情防控对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信息化手段实现了人防到技防的有效提升,各高校及时上线各类管理系统,助力复工复学、校园防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开发运用了人脸识别进校系统、“每日健康上报”系统、教职工出宁审批系统、疫苗接种登记系统、入校申请等系统,筑牢疫情防控体系。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对进校人员进行有效核验,禁止非本校人员进校;“每日健康上报”系统统计师生员工健康状况,位置信息,形成管理数据库;教职工出宁审批系统,可以让学校掌握出宁人员信息,为后续防控提供参考;疫苗接种登记系统,统计师生疫苗接种情况,落实“应接尽接”;入校申请可以规范临时进校人员管控。智能信息系统的使用,减轻了高校的人
员管控压力,为高校疫情防控夯实了管理基础。
4.2规范人员档案管理
后勤人员档案要实行“一人一档,精准管理”,日日更新。根据疫情防控要求,依托学校各类防控数据统计系统,动态掌握员工的居住信息、行程史、疫苗接种、核酸检测、健康等情况。严格落实请假、返校审批流程,临时进校人员需提交进校申请,待审批通过方能入校。以“每日健康上报”平台数据为基础,结合两周一次常规核酸检测数据,依托员工苏康码、行程码大数据,实施精准管理。不同岗位对员工疫苗接种次数、核酸检测频率要求不同,依据员工情况进行档案分级分类管理,在岗位缺人或应急情况下便于合理调配。尤其在周边疫情防控形式严峻或学校出现突发疫情情况下封闭校园管理是减少病毒传播的有效途径。但封闭意味着“进不来、出不去”,会出现员工无法到岗、各种因素的辞职、离校情况,这需要提前做好人员调配应急预案。在突发情况下及时理清员工详细状况,统筹安排,第一时间组建应急队伍,做好应急保障。管理人员要定期分析用工情况,及时招聘,防止保障人员不够,影响校园日常保障和防控工作。4.3拓展员工教育培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后勤只有不断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向智慧化、专业化、品质化方向发展,才能满足师生不断提高的多样化后勤服务需求。后勤员工是后勤服务主体,开展员工常态化工作技能培训、安全教育,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是后勤需长期坚持的工作。随着疫情的爆发及长
期存在,后勤保障工作内容、流程、方法都发生了变化,相关疫情防控知识、操作较专业,为避免职责不清、流程不明,在员工上岗前要充分进行培训,让每位员工都能熟悉防控业务、掌握防控技术、胜任防控工作,尤其后勤员工队伍整体年龄层次偏大,对智能手机的操作能力较弱,不断更新的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用到各种手机操作,对部分员工来说难度较大,这就需要针对性地开展信息化工具使用上的培训。结合疫情防控要求,进一步深化水电安全、餐饮安全、医疗救护、公共卫生事件等后勤保障应急演练,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实用性和高效性,提升员工应急处置能力,做到在紧急情况下有条不紊、安全有序。此外,为防止员工长期重复防控工作导致的松懈、疲软心态,要不断强化员工防控意识,通过晨会提醒、推送、集中观看防疫宣传片等多种形式提升员工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督促员工形成自觉防护、规范操作、防疫有我的良好习惯。
4.4关注员工身心健康
后勤员工是学校人员的重要组成,其身心健康状况是高校后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员工健康教育能有效促进后勤服务进入良性循环。
心理健康方面:因聘用主体不同,与老师有身份差异,容易产生自卑和不满情绪;很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存在背井离乡的孤独情绪;文化生活单调会产生空虚心理。高校要关注这一特殊人的心理健康,以平等尊敬的态度对待默默付出的后勤员工。可以通过订阅心理健康杂志、书籍供免费阅读,专
题开展员工心理健康讲座,管理人员下沉至一线,倾听员工心声,解决急难愁盼等一系列措施建立有效的心理健康疏导机制。长期从事疫情防控工作也会导致员工对经常性不确定的“偶发疫情”产生恐慌心理,及因管控长时间“被困”学校的烦躁心理[2]。管理人员对员工要多一份热情和体贴,及时准确向员工传达实事情况、疫情防控最新要求,争取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180
身体健康方面:面对后勤员工老龄化趋势不断严
重的现状,员工良好的体魄是做好后勤保障的基础。一是要落实定期健康体检机制,帮助员工建立健康档案,做好职业病防范;二是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员工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做好疾病预防,在传染病高发时节开展专题宣传活动,教给员工正确防护知识及
应对方法,为员工健康保驾护航。
4.5以人为本,人文管理
改善居住环境。鉴于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宿舍本就紧缺,后勤员工宿舍只能安排在条件较差区域,甚至设置在一些临时建筑内,环境设施相对较差。因不适应宿舍居住条件而选择离职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同时居住密集过大、设备设施不全不仅员工生活不便,也不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学校封闭管理形
式使得后勤住校人数大量增加,为尽可能地保证员工日常生活休息,让他们有充足精力去应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在住宿环境、生活物资方面要为后勤员工做好后勤保障,同时高校要从长计议将后勤员工宿舍列入学校建设计划,或对现有宿舍进行改造,完善使用功能,尽可能改善员工居住条件,让员工住得安全舒心。
完善绩效分配制度。疫情导致员工工作量增加,一定要建立起具有激励作用的绩效分配制度,调动员工积极性,让员工愿意去多付出、主动去多劳动,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长效机制,对于校园封闭管理期间愿意留校工作的员工要适当给与生活补助。通过有效的绩效分配制度为后勤筛选出、留住优秀的员工[3]。
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建立后勤活动之家,搭建员工交流互动的平台。后勤队伍里有各种各样的民间高手,可以定期举办技能大赛、文体活动,让员工切磋技艺、交流心得、展示自我,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通过人文管理,可以让员工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重视,认同学校后勤文化,增加安全感和较为稳定的就业心理。高校可以收获有凝聚力、认同感、自豪感、积极向上的后勤团队,形成稳定、可靠的后勤防疫保障团队。
5结语
当前疫情防控关乎高校的安全稳定,后勤人员的有效管控是防疫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要以信息化工具为手段,夯实人员档案管理基础,以员工培训为抓手,践行人文关怀,铸造高质量的后勤队伍,实现疫情防控与后勤保障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高建军.后疫情时期高校后勤保障中的重点与难点工作[J].高校后勤研究,2020(7):13-14.
[2]祝晓文.夯实疫情期高校后勤员工管理[J].人力资源,2020(7):46-47.
[3]关琦.从高校后勤管理角度谈节约型校园的建设[J].冶金管理,2021 (11):187-188.
18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