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读书笔记怎么写
诗经的读书笔记篇1:
《诗经》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风”是各地的民歌,“雅”多是贵族宴会时的乐歌,大部分为贵族所作,“颂”是祭祀的乐歌。《诗经》运用的表现手法为“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
爱情是《诗经》中的一大主题,“风”里面有许多描写青年男女间纯挚恋情的篇章,以《关雎》《蒹葭》《桃夭》《汉广》为代表,《关雎》是中国文学的开篇,孔子对它的评价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看来,孔子眼中的它极符合“中庸之道”,淑女没什么动作表现出来,君子的相思也只是“寤寐求之”“辗转反侧”,很节制,很中和。君子既有琴瑟、钟鼓,又很有德行,那应该是个贵族。《关雎》歌颂感情和谐的婚姻,把它放在首篇,有正夫妇之德的用意。
《桃夭》是庆贺一位出嫁的年轻姑娘,以桃花起兴,又用鲜艳的桃花比喻貌美的新娘,比兴兼用。这是一段欢乐美好的婚姻,但古代的婚姻并不都会尽如人意,如一首怨歌《中谷有蓷》
,益母草干枯了,一个妇女被丈夫遗弃了。在男权社会里,男尊女卑,家庭、婚姻中的女子处于被动地位,女子择偶不慎,将会被抛弃,落得个自怨自艾的下场,为避免有这种危险,许多女子会投男子所好,成为男人的奴隶。生物女性是由生理决定的,而社会女性则是被文化塑造的,或说是被社会男性塑造的,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女性被书写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如今,让女性与男性在文化精神上处于同等地位,任重而道远。
诸侯国们常用婚姻结为同盟,小国们是为有国难时可依靠大国,大国则是为支配小国,如此,贵族的许多女子会成为政治婚姻的受害者。许穆夫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女诗人,她在择偶时就考虑报效国家,但卫侯把她嫁给许,而非齐。当卫国被狄人所灭时,她的丈夫许国国君却不发兵相助,自己快马加鞭赴卫,途中却被国君派来的人拦住。前不能赴卫,后不能返许,她怀着焦虑矛盾的心情写下《载驰》,她的政治婚姻并不能挽救她的国家。《左传》里有个不依靠大国,想靠自己独立发展而拒绝求婚的故事,郑太子率领军队救援受北戎侵犯的齐国,齐僖公两次要将女儿许配给郑太子忽为妻,郑太子两次受推辞,原因是人各有自己的配偶,齐国不是他的配偶,他是奔赴齐国的急难,再接受妻室回国,就是为婚姻去打仗,人民会有微词。郑太子是个不想受齐国支配,又赔上自己婚姻的人。
民歌反映的是劳动民众的心声,除了渴望、赞颂美好的爱情外,也表达他们生活中的忧虑、愤怒。
西周到春秋中叶是奴隶主贵族统治时期,兵役徭役给百姓带来诸多烦恼。年轻时奔赴边关,年老时才解甲归乡的征夫,回忆往昔艰苦的军旅生活、频繁的战事,无数次思念遥远的故乡,而今归来却物是人非。久戍边境的士卒内心是多么哀怨凄苦啊!辛苦劳作、忍饥挨饿的妇女盼望久役未归的丈夫,厌烦惨苛的政令和繁重的徭役。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在《伐檀》中可见一斑。和清澈的流水相比,伐木者失去了自由,无休止地为剥削阶级伐檀造车。《硕鼠》中除了揭露统治者的贪婪,反对他们的压迫外,还产生了一种新的理想,受迫的民众想摆脱控制,寻新的乐土。他们的理想虽不现实,却是一种觉醒,启发、激励后来者敢于挣脱压迫,敢于同尸位素餐的统治者作斗争。周代宗法等级制度严密,统治阶级内部的上下关系也不融洽,在《北山》中就表现出上层对下层的压迫,上下阶层间的深刻矛盾必将解构宗法等级制。
先秦,大小诸侯国间的战争频发,攻伐兼并不绝于史,广大百姓对不义之战深恶痛绝,当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抵抗外侮时,人民总会对此类正义之战热情歌颂,而当有人消极应战、
投降导致亡国时,那人就会受到千夫所指。《清人》的表面写军队威武、装备精良,士兵、主将武技高强,而史实却是将领高克(郑文公讨厌的大臣)和他的士兵在驻地整日闲晃,无所事事最终军队溃败而归。这首诗讽刺得太委婉,手法太含蓄。另一首讽刺君王荒淫无道的诗就较有意思,诗中调侃美少女不幸被一个luan伦糟老头看重,表达怜悯的'同时指责君王寡廉鲜耻、道德沦丧。
面对自夷王起,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西周,一些忧国忧民的臣子极力规劝君主醒悟治国,如大雅《抑》中的卫武公,他语重心长地劝谏君王应求贤立德,勤于政事并整顿军队。用天降灾祸,生灵涂炭警示周幽王,《瞻卬》的作者斥责了幽王昏庸荒淫,宠幸褒姒,斥逐良臣,使纲纪败坏,国运濒危,同时还谴责褒姒邪恶,诡计多端,认为她是祸乱的根源。“红颜祸水”的观念竟有几千年的历史。
《诗经》中不乏赞颂功臣的篇章,如《小雅·六月》,大雅的首篇《文王》歌颂的是周文王姬昌,行仁政,得民心,最终取代殷商的统治。诗中仍宣扬奉天的旨意推翻商的腐朽统治,政权更替同天命相结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中国古代土地和农民是王朝统治的基础。周王会派人准备最好的祭祀物品,虔诚地举行祭
神仪式,祈盼丰收连连。这类文学作品史学价值更大。在农业社会,“民以食为天”,只要统治者重视农业,兴修水利,重视农民,轻徭薄赋,便是最好的“德政”“仁政”。
“颂”为官方的作品,有的是丰收后祭祀宗庙所唱的乐歌,有的是表达君主效仿先祖,励精图治的决心,有的是贺颂伟大的先祖及其功绩
《诗经》不是诗而是歌,但现今人们大都把它当成诗,不到韵律美,只剩下丰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细细品味。
越是久远的东西,越是难以考证它的真伪,历朝历代的文人和今天的学者对《诗经》中的部分篇章存有异议,不同的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就有不同见解。《野有死麕》在一般人看来是一首活泼的情歌,但在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的朱熹眼中却是贞洁之女拒绝无礼威胁的狂徒。
统治者为何要让人编订《诗经》?想采风了解民情却为何又对民歌进行改编?编订过程中必有修改,改后的诗歌和原来的到底有多大区别?
诗经的读书笔记篇2:
春秋战国时期,旧的社会体系行将瓦解,新的社会秩序尚在探索中,时人惊呼:周文疲敝,礼崩乐坏。在这个有序、无序不断转换的历史时期,思想界空前活跃,文化极度繁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基础之上,中国各地涌现了各种民间民谣,后经孔子圣人之手点滴积累修整,终成《诗经》――我国第一部一诗歌典籍。
它汇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500多年间的诗歌305篇。具有高度的艺术成就,是我国诗歌发展的源泉,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诗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精粹。诗经的风格朴实自然,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生活并真率的表达思想感情,具有较强的现实主义风格。其中多处运用赋、比、兴的手法。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诗经给人的感受,就像是一汪清泉,清澈见底,毫无杂质。我们只有静下心来慢慢品,才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它所要表达的思想。
读诗经可发现,它的题材多出自这三个方面,分别是描绘爱情与婚姻的诗,这类在诗经中居多,具有浓郁的抒情彩,同时也是艺术价值最高的部分。其次是鞭挞社会hei暗现实、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场景的诗,这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要的历史价值。最后一类是有关上古神话传说、英雄事迹的诗,它成为了我们了解上古社会的珍贵资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孩提时代的我们就开始诵念这些朗朗上口的诗歌,虽不知其诗经本源,但是对于诗经也多少有所涉猎。诗经对我们的影响是深刻的。根深蒂固于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千百年来,诗经的光彩依旧靓丽夺目。其至高至极的地位从未随时间的迁徙而有所变更。
除此之外,诗经的文学造诣亦是极为玄妙。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明慧睿智。读诗经更能让我们明智。诗经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名言、要义和故事三部分。其中 各种名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等亦文辞曼妙,意境邃远都是历来所被称颂的佳句。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有些词句比如“窈窕淑女”“投桃报李”等等不仅被历代文献所引用,而且至今仍为人所熟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名言”,同时也说明这些诗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的圣人贤者将诗经奉为堪史要典,诗经带给我们的,并不仅仅单纯是优柔的词句,或唯美或悲凉的爱情抑或生活故事。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文化意义。它所表达的古典浪漫现实主义情怀是基于现实历史背景之下,透过诗经这层薄纱我们不仅能发现当时社会背景条件下人民的生活现状,更能感受到文化的发展与变迁,社会文化氛围人
民众思想等历史线索。诗经不同于史书的是它从另一个方面向我们充分展示了春秋到战国年代的社会面貌。它用简短朴实的语言,熟练的表达技巧,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古代史实长卷。这亦是诗经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吧。
在现如今文化泛滥的年代,各类文化层出不穷,面对这样一个文化大浪潮,对于中华璀璨文化蕴含的挖掘与学习更我紧迫。读史使人明智,读诗经使人明智又明理,它教给我们的是中国古代的整个文化大背景,小小的一本书承载的是无数深厚文化哲理,诗经不愧为中国第一诗歌典籍!
诗经的读书笔记篇3: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秦风?蒹葭》
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
蒹葭,芦苇也,离爱情最近的草,比玫瑰平易,却更繁琐。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漾漾于文字之间。
野旷玄远的古老时代,那条清澈见底的汉水湖畔旁,我们的远古祖先尽情的在芦苇旁边哼着自己嘴中的小曲,在华夏文明的边缘绝唱:
河畔芦苇碧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我那魂牵梦绕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坎坷艰险难攀。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沙洲中间。
河畔芦苇更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头。
溯怎么读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迂回难走。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一切都宛若开天辟地期间的原生时代。一排深青的芦苇,一条干净见底的河流,一位拥有倾国倾城容颜的绝世佳人。远离了物欲横流的蜗角虚名蝇营狗苟,彷如世外桃源,恍惚迷离,眼前的事物始终可望而不可即。
没有礼教道德的束缚,也没有法统专制的管约,眼前的一切都是一副淳朴憨厚的原始气息。秦于华夏边缘,唱响了中华文明边缘的绝唱。
欲接近而不可得的某种东西才是最美的。这首诗,写爱情,到了某种极致。诗三百中,论意境,无可出其右。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不散;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