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婚嫁习俗礼仪
    陕西宝鸡地区的文化底蕴特殊丰富,宝鸡人如今的生活也是特殊精彩的,而且人们将婚礼举办看的特殊重视。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宝鸡婚嫁,供大家参考。
    婚嫁风俗
    订婚请介绍人
    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子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款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波双方,发挥媒介作用。
    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商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洁款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
    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伴随,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
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礼之举。
    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
    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民间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特殊隆重。这天,男家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携幼来坐吃媒席,以表赞同。
    婚俗礼仪
    望门。成婚次日晨,新娘在其嫂的陪伴下,要向族户人等点烟敬茶,表示认亲。受礼者,一律要向新娘赠送礼品或封子(用红纸包着的钱)。
    送喜。女儿出嫁次日,家长携带礼品前来女婿家,向其父母道喜。
    回门。俗称“请女婿”。一般结婚3日后,新婚夫妇到女家接受款待,去时还带一个小男孩,以表早生贵子之意。
    换婚。它多出现于贫寒人家。男子常以姊妹相交换为妻,谓之“小姑换嫂”、“姊妹易妻”。这种形式解放前较普遍,不管川原、山区皆有。
    招赘婚。父母年老,家资殷富,有女无子,后嗣无人,为了老有所依,招赘改姓上门,养老送终。今仍提倡男到女家,但不愿定要改姓。
    迎亲风俗
    结婚当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装扮,等待男家迎娶。
    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
    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辞,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
娘呀娘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
    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衣架”(摆新娘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骑马于轿前,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
    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留,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结婚习俗
宝鸡婚嫁风俗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