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 CENTURY THEATRE人与戏剧
《八女投江》作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百年百部”传统精品复排作品,根据东北抗日史实“八女投江”改编。辽宁芭蕾舞团首次用足尖讲述了曾经发生在东北的抗日题材芭蕾舞剧,这八位年轻女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召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该剧于2016年获第十五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2017年获中共中央宣传部第十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是一部中
国式芭蕾舞剧创作探索的成功
之作。
一、民族民间舞和现代舞
的融入,起到了画龙点睛作用
法国著名舞蹈理论家诺
维尔曾说过,舞剧是一幅画,
确切地说,是构成舞剧情节行
为语言的一幅画。《八女投江》
以丰富的情节和大量的细节
描绘、情感铺垫构成了一幅生
动而绚丽的芭蕾精品巨画。
芭蕾舞剧中融入民族民间舞或现代舞,算不算有悖于纯粹的、传统的芭蕾艺术?这在芭蕾舞界已经不是新课题了。著名芭蕾舞表演艺术家白淑湘老师对此表示肯定,认为融合是正确的,但要融得自然契合,恰到好处。她认为,虽然芭蕾来自西方,但终归要走自己的本土之路,对自己的舞蹈艺术要深入挖掘。对国外的芭蕾舞,要研究其特殊
刘延隆:辽宁芭蕾舞团二级艺术指导。向珂萱:
辽宁芭蕾舞团四级演员。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剧照
37
语汇,到同中国艺术融合的关键点,而不是生硬照搬。
芭蕾舞剧《八女投江》是美的艺术,恰当融入东北秧歌和朝鲜民族舞的韵律成分,让整部舞剧异常唯美。舞剧开创了中国式红经典芭蕾的新探索,巧妙地运用西方古典芭蕾,解读了中国红历史式的芭蕾人才表演路径。演员的表演贴切人物,东北秧歌的浪、朝鲜民族舞律动与风韵,演员表演惟妙惟肖,使芭蕾王子、天鹅们用自己的表演再现了当年抗联战争场景。被誉为“芭蕾王子”的吕萌在舞剧创作表演、将叛徒、东北汉子孙喜的角表演得活灵活现,一个擦鼻涕的动作表演得惟妙惟肖、恰到好处,表现出东北汉子的彪悍,使人物更加形象化。
八位女英雄在沼泽地行进时,抬着伤员跪地动作,加上足尖立起及舞姿起伏柔韧行进,对芭蕾舞女演员身体是一个难度非常大的挑战,“八女”演员克服民族舞蹈舞会对芭蕾演员肢体不利因素,完美展现出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姿,再现战争的宏大场面。扮演“八女”的八个姑娘,舞技精湛,“持舞”体力消耗大,却未影响整体效果,实属不易。辽宁芭蕾舞团排演舞剧裹挟着其一贯的大气豪放的台风,把女性的柔美,生命的灿烂以及牺牲的凄美做了完整诠释。
辽宁省文化集团党委常委、副主任、芭蕾舞团艺术总监、团长曲滋娇女士大胆采用“90后”“00后”年轻芭蕾人才主演这部舞剧。演员在塑造剧中人物过程中,对抗联战士的故事以及那段历史有了更多了解和更深体会。展现出东北抗联妇女团的女性,既是战士,又是妻子、母亲和女儿,她们承受着常人无法想象的苦难和艰辛。“八女”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年轻人。
二、以芭蕾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家国情怀
舞剧的叙事,是从大幕上一条大河的影子开始的,舞台上几十根直入云霄的白桦将历史时空定格在东北大森林,从天际袅袅飘来的呼唤,把观众带入到了烽火岁月。从白桦后突然闪烁而出的八位女战士的亮相是如此的安静与从容,也由此奠定了该剧“平和”而“淡雅”的艺术基调。
此后在“密营”中,创作者沿用了在《天边的红云》镜头切换手法,以三段双人舞分别聚焦冷云与丈夫、王慧民与父亲、黄桂清与恋人,并用镜头切换的手法将三段双人舞组接成一章,分别刻画出几位人物的性格,同时铺陈了整个剧情的发展。在这一章节中编导利用东北秧歌的彪悍舞姿与芭蕾姿态步伐融合,用手绢刻画出年仅13岁的王慧民与老父亲之间平实而生动的父女亲情,表现出绝佳的艺术效果。
这一手法在“桦书”中朝鲜族女战士安顺福回忆新婚爱人时,得到更完整的发挥。以朝鲜族舞蹈特有的弹手、呼吸,描绘出曾经这一段舞蹈宁静的田园生活。这种甜美的刻画与铺陈,在王慧民父亲牺牲前与其告别时发酵升温,东北秧歌的泼辣、火红手帕的喜庆与父亲牺牲、亲人相离、战争侵略的悲痛、愤怒形成巨大的情感反差,直击人心,令人潸然泪下。
“桦书”中,冷云在写字板上有关“家”的舞蹈片段,安顺福回忆流连白山黑水间的农家闲适,当情绪铺陈至新婚喜庆高潮时,剧情急转直下,侵略的铁蹄与声四起,新婚成了死别。“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裂粉碎”,峰回路转是为了接踵而至的“激战”,在抗联战士舞的大场面中,冷云丈夫、王惠民父亲
的壮烈牺牲,强化了“八女投江”的悲
38
壮与深刻,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消逝。随后的离别正是在悲痛的“西征”境遇中,聚焦于冷云“托孤”老乡的“决绝”。匠心之笔在于“托孤”时,舞台上一段六位男性舞者(象征冷云丈夫的六种情感面向)与冷云之间的舞蹈。这出实际发生在冷云心里的舞段,被创作者演绎得缠绵、纠结、表情万千,有不舍、有愤怒、有理解、有埋怨,堪称“心理舞蹈”的典范之作。
“荒泽”表现的是女战士们在艰险的救死扶伤中,胡秀芝接受重伤战士临终前隐秘爱恋的倾诉。这段舞与“密营”里打猎凯旋扛着一头野猪骄傲行走的郭桂琴相同,编导仅用寥寥几个动作便勾画出二人可爱而倔强、莽撞而质朴的性格,可谓“惜墨如金点睛传神”。“霜雪”最为“深刻”的舞段,是黄桂清在发现恋人意图携带公文包和支叛逃,在劝诫、警告无效后,毅然扣动扳机的内心煎熬,编导者利用二人在“密营”章节中的双人舞,不断重复再现,从而强化了“背叛”后“大义灭亲”的情感撕裂。剧情铺陈得厚实而细致,所以人物形象丰满而真实,也让那“砰”的一声响,击穿了观众痛惜的心灵底线,一溃千里。
音乐是舞剧的灵魂,编曲在整场舞剧中配以恢弘舞姿体现战争场面的交响乐,同时还加以童声《我的
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和《阿里郎》等民族情怀的乐曲,交相辉映,浑然一体。此外,舞美设计美轮美奂。可移动的白桦林兼具立体3D感和影像感,活灵活现。
三、中国红题材芭蕾舞剧的创新力度
《八女投江》让人们看到了中国红题材芭蕾舞剧的创新力度,看到了中国式红历史芭蕾的模式与前景,难能可贵。以“八女投江”为题材做一部芭蕾舞剧,对任何一个编导都是一次挑战,因为普通观众对于“八女投
江”的故事了解的就是“投江”情节,单靠“投
江”情节又不能支撑一部近两个小时的舞剧,
于是,两位编导从剖析人物的情感世界入手,
剧中有女战士对爱情的追求,对家庭幸福的
渴望,还有对未来的憧憬。这些情节与她们
后来被侵略者围追堵截最后不屈不挠、英勇
于文华的丈夫是谁投江的情景形成了鲜明对照。
《八女投江》在艺术表现手法上,以诗意
统领全剧艺术风格,将情境、音乐与舞蹈语
言汇集在一起,营造出充满崇高精神力量的
舞台意境。舞剧突出展现八位女战士饱满
的精神世界,以及在悲剧中展现出的生命的
灿烂与信仰的不朽。该剧的设计风格是诗
意的、灵动的、唯美的,对剧情起到烘托作
用,以增强舞剧的感染力,以诗意统领全
剧,创作出中国红芭蕾舞剧新起点。
“大河奔腾、生命不息”。那参天的白
桦、遒劲的枝干、奔腾的河流,正是“八女投
江”以瘦弱之躯折射出的中华民族“弱德之
美”:我们从不侵略别人,但所有侵略者都注
定因我们坚守而自惭形秽。《八女投江》正是
以水的形“弱”,成就心的“强”势,滚滚乌斯
浑河正是“八女”拳拳赤子之心在历史河道
中的“奔腾不息”。
红题材舞剧必须植根于伟大时代和
人民生活的丰厚土壤,不仅要讲故事,更应
该广采博收,学会讲故事,讲好中国红历
史,修炼艺术内功,才能不断满足人民越来
越丰富的精神生活需求。芭蕾舞剧《八女投
江》为国家和民族的历史镌刻了珍贵的艺术
印记。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该拥有自己不
朽的红历史文艺作品和伟大的文学艺术
家,作为这个民族或国家对人类文明永恒命
题的回答。
3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