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
为有效开发利用我省生物质能资源,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陕西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规划(2007~2020)》。
一、我省生物质能资源情况
(一)生物质能资源分类及潜力
我省生物质能资源较为丰富,常年可利用总量约1100万吨标煤,其中:秸秆、林业废弃物等能源作物占74%;畜禽粪便和城镇垃圾占26%。我省可收集利用的生物质能资源主要种类如下:
1、能源作物。主要有薯类、甜高粱、油葵等。薯类资源比较丰富,常年土豆种植面积约429万亩,产量约441万吨,50%以上的资源集中在榆林市;红薯种植面积约20万亩,产量约26万吨,主要集中在渭南、汉中地区。
2、农作物秸秆。我省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谷子、棉花、油菜、油葵等作物秸秆,常
年总产量1600余万吨。其中,小麦秸秆约650万吨、玉米秸秆约800万吨、水稻秸秆约100万吨、棉花秆约50万吨。小麦、玉米、棉花秸秆的三分之二分布在关中,水稻秸秆80%分布在汉中和安康。从发展趋势来看,秸秆总产量基本稳定。
3、畜禽粪便。全省现有养殖场、养殖小区约1100多个,加上农户散养,大家畜存栏总数约340万头、猪约1160万头、羊约930万只、家禽约7685万只,年产畜禽粪便总量约5000多万吨,其中可规模利用的畜禽粪便总量约800多万吨。
4、林业及其加工剩余物。全省林地总面积1.14亿亩,抚育间伐剩余物、经济林修剪枝条、薪炭林平茬等常年总量约1860万吨,可利用总量约515万吨。 其中,渭北旱原及关中平原果区修剪枝条约230万吨;陕北薪炭林、防护林等受政策保护,林木剩余物按可利用15%计算,可收集量约80万吨;秦巴山区天然林资源储量较大,但受自然条件及政策限制,回收率低,按可利用15%计算,可收集量约150万吨;木材加工废弃物7万多吨,可全部收集利用。
5、木本油料能源林。我省主黄连木、文冠果、油桐、漆树、乌桕、花椒、油茶等树种,遍布全省,集中分布在秦巴山区和渭北黄土高原,总面积约685万亩、年产果实总量约
36万吨,可收集利用量在50%以上。我省现有2000余万亩宜林地和荒山荒坡,尚有很大发展潜力。
6、农产品加工废弃物。我省主要有果渣、有机废水等。果渣是一种可转化为燃料乙醇的生物质资源。仅据20个苹果汁生产厂统计,年产鲜果渣约135万吨,主要分布在渭南、咸阳地区,分别占总量的44%、42%。
7、城镇生活垃圾。全省城镇年产生800余万吨生活垃圾,其中,大中城市380余万吨:西安市160余万吨,宝鸡市、安康市各40余万吨,咸阳市、铜川市各30余万吨,渭南市24余万吨。未来5年内,全省城镇年产生垃圾总量将达到1000万吨。
(二)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
“十五”以来,我省生物质能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一是农村沼气建设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农村沼气已覆盖69个县(市、区),争取国家投资1.89亿元,新建沼气池21.9万口,比“九五”末增长1.4倍,全省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37.5万口,建池总量列全国第13位。二是秸秆综合利用初显效果。秸秆还田、秸秆饲料、秸秆气化、秸秆微生物快速沤肥等取得积
极进展。秸秆利用总量约500多万吨,占总量的30%;利用秸秆和果木枝条加工新型包装材料和木塑复合新材料已进入试产;一批秸秆发电、林木废弃物加工机制木炭等项目已开始前期准备工作。三是城市生活垃圾、污水利用取得积极进展。西安垃圾填埋沼气发电站已建成投产,装机容量4×1250千瓦,年发电3800万度;咸阳市圾发电项目已开工建设。
虽然我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尚处在初级和起步阶段,资源潜力还远未得到充分开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体系,尚未形成产业;二是鼓励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缺位;三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生物质能开发的关键技术研究相对滞后,相关设备技术含量不高,项目储备少;四是资源分散,收集储运难度大、成本高,收购组织管理体系有待探索和研究。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可再生能源法》,以《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为指导,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
生物质能源
以做强做大生物能源产业、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废弃物、林木种实和城市垃圾、污水等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利用进程;强化科技创新,加大资金投入,着力研发生物质能利用新技术、筛选和培育生物质能新资源,积极发展生物质发电和生物液体燃料,推广农村沼气和固体成型燃料;加快建设绿能源示范县和清洁能源示范村,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构建和谐化的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产业。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既要以形成规模和产业为目标,不断提高其在能源供应总量中的比重;又要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解决农村能源问题为目标,高度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的统筹和谐发展。要根据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前提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有序开发,不得违法占用耕地,不得大量消耗粮食,不得破坏生态环境。
——坚持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并重,高起点、规模化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对资源潜力大、商业化发展前景好的生物质能发电、秸秆综合利用等生物质能新兴产业,要在不断加大技
术开发和产业化力度的同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努力扩大市场需求,为产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通过建立以自主创新为主的生物质能技术开发和产业发展体系,加快生物质能源技术进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为规模化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近期开发利用与长期技术储备并进,实现生物质能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要积极发展未来具有巨大潜力,近期又有一定市场需求的生物质能源技术,按照产业化一批、技术储备一批和攻关研发一批的思路,形成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的技术和项目梯队体系,为生物质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和项目保证。
——坚持政策激励与市场机制并用,全方位推进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要通过制定积极的产业政策和建立有效的市场激励机制,鼓励生物质能开发利用产业发展,提高生物质能源开发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化发展步伐,提高生物质能源的市场竞争力。
三、主要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秸秆建材、秸秆发电、固体成型燃料和主要生物质能资源开发利用初步实现产
业化、市场化,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1.5%。
到2020年,我省基本形成生物质能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发展体系,建成一批能源作物和能源林生产基地,使生物质能源产业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生物质能年利用量占到一次性能源消费量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