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考满分万能作文素材{建议收藏}
一、杨绛
01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这是杨绛先生翻译的英国诗人蓝德的一句话,也是她一生的人生哲学。也正是有着“不争哲学”,她才能把不平常的岁月当成平常的日子,始终以宁静的心情对待这忙碌甚至庸俗的世界。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杨绛会留下这么多文字,会有这么多虔诚的读者,会被人由衷地称为先生。
素材运用角度:名利、品质、个性
02
一百年,能守住自己的小天地,守住平静的生活并不容易,但是,杨绛先生做到了。在百岁的时候,她说:“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着平静的生活。”我们终能明白,杨绛先生为何爱读东坡“万人如海一身藏”之句,也终能明白,为何杨绛先生始终能有自己的一方天地,永远是那么的从容不迫。
素材运用角度:独处、个性、平静、雅致
二、钱学森
01
钱学森是个有杰出贡献的人,也是个有性格的人。他一生做人都坚持四条原则:第一,不题词;第二,不为人写序;第三,不出席应景活动;第四,不接受媒体采访。
钱学森不给任何人题词,不留美名,更不留骂名,平平淡淡,活得坦然。不为人写序,看似有些不近人情,但钱学森知道,这样的“借名”者,多是拉大旗作虎皮,不想在学术研究上坐“冷板凳”,只急着要一举成名。钱学森成就卓著,却从不接受各种媒体的采访,他淡泊名利是出了名的。
素材运用角度:淡泊名利、物质与精神、品质、个性
02
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一次考水力学,6道题全答对了,老师给了他100分。但钱学森
到老师说:“有一个字母,不应该简写,我简写了,必须扣掉4分。”最后,老师给他改为96分。在国防部五院时,钱学森最初是担任院长。不久他给聂帅写信,要求改“正”为“副”,以便专心致力于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就这样,当了一时院长的钱学森,又改当副院长。20 世纪90年代初,深圳有一位老板,要为钱学森立功德碑和塑半身像。钱学森听说后,坚决反对:“一个还活着的人,怎能定其功德?又怎能塑像?”
素材运用角度:诚实、真挚、淡泊名利
三、海明威
01
海明威每天早晨6点半,便聚精会神地站着写作,一直写到中午12点半,通常一次写作不超过6小时,偶尔延长两小时。他喜欢用铅笔写作,便于修改。有人说他写作时一天用了20支铅笔。他说没这么多,写得最顺手时一天只用了7支铅笔。
素材运用角度:恒心、坚持、自律
02
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为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自杀。
素材运用角度:不放弃、坚韧、品质、以死抗争
03
硬汉海明威:14岁走进拳击场,满脸鲜血,可他不肯倒下;19岁走上战场;200多块弹头弹片,也没能让他倒下;写作上的无数艰辛,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还是无法打倒他;直到晚年,连续两次飞机失事,他都从大火中站了起来:最后,因为不愿意成为无能的弱者,他举自杀。
素材运用角度:不放弃,坚韧,以死抗争
海明威语录:
1. 你可以把我打倒,但是你永远不会把我打败。把我打倒是我身体跌倒,但你永远打败不了我的心。
2. 倘若想征服全世界,就得先征服自己。
3. 现在不是去想缺少什么的时候,该想一想凭现有的东西你能做什么。
四、巴金
01
巴金老人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留给我们的是一笔丰厚的财富。他讲真话,洋洋150篇真言随笔,凝聚成46万字的《随想录》。
他在《没有神》中说:“我的心还在发痛,它还在出血。但是我不要再做梦了。我不会忘记自己是一个人,也下定决心不再变为兽。”他在《随想录》总序的最后说:“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可以说,这五卷书就是用真话建立起来的揭露‘’的博物馆吧。”
素材运用角度:忏悔、真实、良心、讲真话、责任
02
他把在日本获奖的奖金500万捐给了上海作协,他把《随想录》的稿酬捐给中国现代文学馆,他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巴金文学奖”。
素材运用角度:无私、谦逊
03
巴金十二三岁时,就背会几部书了,其中包括《古文观止》。后来他谈到自己的散文创作时说:“现在有200多篇文章储蓄在我的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所谓‘文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它也是有条有理、顺着我们思路连上来的。”
素材运用角度:学习的重要性、积累、读书
巴金语录:
1. 要做一个在寒天送炭,在痛苦中安慰的人。
2. 真正酷爱自由的人并不奔赴已有自由的地方,他们要在没有自由或失去自由的地方创造自由,夺回自由。
3. 我唯一的心愿是: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五、梅兰芳
01
京剧大师梅兰芳,曾拜在画家齐白石门下学画,虚心求教,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名角而自傲。
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户人家做客,白石老人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主人高兴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寻老师。
忽然,他看到了冷落在一旁的白石老人,他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向白石老人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特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题诗:
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
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
梅兰芳为人的谦虚恭谨,有口皆碑。正是这样谦和虚心的品性,让原本天生禀赋并不那么占优的他,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水平,获取更多的机缘,逐步成为一代名角、一代大师,成为京剧艺术的泰山北斗。
素材运用角度:尊重、谦虚、人格、品性
02
20世纪20年代,梅兰芳以《霸王别姬》名震京华。他扮演的虞姬,其神韵令人拍案叫绝。但一位老者对他扮演的虞姬的剑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虞姬是美人,而你扮演的虞姬,舞
钱学森语录的却是男人剑法,这与她的身份不相称呀!”梅兰芳听后顿觉醍醐灌顶,当即跪拜:“您若不嫌弃,晚生愿拜您为师。”老者一边口中念叨“岂敢岂敢”,一边扶起梅兰芳,眼神里洋溢着赞赏之意。
此后几个月,梅兰芳常来云居寺学剑,在老者的指导下潜心研究不同的剑式。经过一番学习,他的剑法已成为刻画人物的“点睛之笔”,为他的表演锦上添花。当梅兰芳成为一代京剧大师的时候,人们总是仰慕于他造诣的高深,却不知他将自己的身姿放得如何低。对于梅兰芳来说,别人把他看得比山还高,他却把自己降得比谷还低。高山仰止,虚怀若谷,这就是大师的高度和低度。
素材运用角度:谦虚、学习、尊重、刻苦
六、三毛
01
三毛真正让我着迷的地方在于,她那颗一直在流浪,一直在旅行的心。其实我们常常会被一些人,一些事禁锢在同一个地方,或者同一种心态里。而三毛是那种即使被囚禁在一个
牢笼里她也可以用她的心在撒哈拉流浪的女人,她对于爱情的勇敢与执着,是那么的让人着迷,一个爱上流浪的人,一个在流浪中爱着的女人。突然觉得这种流浪的浪漫情怀,在我们越来越世俗的世界里渐渐的远去了。我想流浪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足够虔诚地面对流浪,我们就不会感觉到深深的寂寞。
素材运用角度:迷人个性、让精神去流浪
02
三毛的好,一半在文字,一半在她独特壮阔的生活方式。她满足了我们对自身生活的幻想——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到和荷西的爱情。后来,我自己去过沙漠,我才发现在沙漠生活很大的组成部分是寂寥和恐惧。我看《温柔的夜》里三毛的日记,发现她和荷西的爱情也充满了关于金钱物质琐碎的争吵。
看肖全给三毛拍的照片——她直面镜头,苍白惨淡,不带一丝笑容。也许那才是她真实的样子。后来三毛自杀,我非常冒昧诛心地猜测,大概也是因为太多读者把对生活的美好幻想投射到她身上,她被我们,太沉,太重了。
素材运用角度:平常心、没有人是完美的、幻想
三毛语录:
1.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他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2. 生命的滋味,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都要自己去尝一尝啊!
3. 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
七、梵高
01
梵高说,“谁在爱,谁就在活着;谁活着,谁就要工作;谁工作,谁就有面包。”但是梵高常常没有自己的面包,只能靠弟弟的接济勉强维持生计。 他孤独地作画,孤独地生活,没有
钱请模特,他的模特只有自己。100多年后,当他的自画像——《没有胡须的梵高》创出7150万美元的拍卖天价时,拍卖行里欢声雷动。然而这一切与寂寞的梵高已经毫无关系。在巴黎郊外的俭朴的墓地里,陪伴他的只有当年由加歇医生栽种的长春藤,还有来自全世界的崇拜者们敬献的鲜花。
素材运用角度:贫困、伟大、孤独
02
梵高的一生,充满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病交加。他的生活境遇是如此之恶劣,他的艺术知音是如此之寥落,他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都倾注在自己的作品上,可是他的画却被那些布尔乔亚的艺术鉴赏家们弃之如敝屣。在阳光明媚的法国南部小城,他疯狂地作画。倾泄的颜料里调和着他的血,而画布,不过是他包扎伤口的绷带。他像夸父一样地追逐着太阳,最后在阳光中燃烧、倒下。每当我看见他所画的《向日葵》,总会想起古希腊智者说过的话:“它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永远是一团火焰。”
素材运用角度:艺术、理想、痛苦、执着、个性、独特追求
梵高语录:
1.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次艰难的航行,我不知道潮水会不会上涨,及至没过嘴唇,甚至涨得更高,但是我要前行。
2.我梦想着绘画,我画着我的梦想。
3.画家害怕空白的画布,但空白的画布也害怕敢冒风险的、真正热情的画家。
八、莫泊桑
莫泊桑到30岁时,连一篇作品都没发表。他开始丧失信心,想改行经商。他建议他去拜访大作家福楼拜。福楼拜把莫泊桑让进书斋,指着自己的作品说:我的《包法利夫人》被退了19次稿,当初我也跟你一样灰心过,动摇过,但最后还是坚持下来了,重要的是要有信心恒心。回家后,莫泊桑勤作不辍,不久就发表了自己的处女作《羊脂球》,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了。他一生写了三百多篇短篇小说,6部长篇小说,被称为法国19世纪的“短篇小说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