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马牙槎有大马牙槎和小马牙槎两种叫法,小马牙槎指砌墙时在留槎处每隔一皮砖伸出1/4砖长,以备以后接槎时插入相应的砖。这种接槎属直槎,一般不宜使用,如果因特殊原因必须使用时,应在接槎处预留拉接钢筋。大马牙槎是用于抗震区设置构造柱时砖墙与构造柱相交处的砌筑方法,砌墙时在构造柱处每隔五皮砖伸出1/4砖长,伸出的皮数也是五皮,同时也要按规定预留拉接钢筋。
施工做法:
按规范规定,砌体与构造柱的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个马牙槎的高度不宜超过300mm,马牙槎凹入深度宜为50-60mm。目前砌体砌块普遍使用蒸压加气砼砌块,加气砼砌块模数高度为250mm高,刚好作为一个马牙。砌筑时第一块砖应为凹入,谓之咬脚,然后按顺序同进同退砌筑马牙槎(若底部采用灰砂砖砌筑,也应视为一个马牙槎凹入咬脚)。不论马牙槎凹入凸出,同时都要用线坠吊垂直,马牙槎砌体界面应放整砖面,砌块切割面应放在里侧,确保马牙槎美观。
按规范规定,砌体与混凝土构造柱之间应设置拉结钢筋。拉结钢筋应沿砌筑全高设置,拉结筋间隔不应
超过600mm。蒸压加气砼砌体的拉结筋埋入深度宜为700mm,且拉结筋末端应加弯勾,放置拉结钢筋的砌体水平灰缝厚度应比拉结钢筋直径大4mm。
砼工程量计算:
例:假设构造柱是240mm*370mm,高度3m,留槎在24墙,双面留槎(以标准砖为例)。
计算公式是:0.24*0.37X3+0.24*0.06*3/2*2[面](如果有梁时应扣减梁的高度)
解释:该计算方法是把柱和槎分开计算,容易理解。构造柱的柱子部分就是0.24*0.37*3,然后再计算槎口的混凝土,一般构造柱的槎口是每300mm一段。即:柱根开始,先是300mm的槎口,然后是300mm的砖,以此类推。也就是说槎口的高度累积起来只有构造柱高度的一半。因此首先把槎口的面积(0.24*0.06)表示出来,然后乘以柱高3m,然后除以2,就是每面槎的实际高度,然后,有几面槎就乘以几。这例子里是2面槎,所以乘以2,一般构造柱有几面和墙接触就有几面槎口(一字形墙和90度直角墙,边数为2;T形墙边数取3;十字形墙边数取4)。
特殊情况说明:
1.构造柱的宽度和墙体宽度不一致,这种情况少见。一般是北方为了保温,墙体会比较厚才会出现情况,遇到时按实计算即可。
2.T形墙旁边就是门的情况。门距离T形墙一般会有个120mm的门垛, T形墙相交的位置的构造柱是三面槎口。在实际施工中,靠门边的槎口是无法施工的。门垛120mm,砌砖时每300mm高退60mm,砖柱就剩下60mm宽了,砌上3m高会倒掉。所以实际施工时虽然图纸上那一边设计留槎,其实支模板时都是直接以门边关模板浇筑混凝土,混凝土方量就会比设计的要多一些。假如是24墙,3m高,那就多0.24*0.06*3/2*3,即0.065m3。看似数量不大,但是门的数量较多也是不可忽视的,还要看是站在施工或者是业主的立场,计算是否有利。
模板计算:
构造柱的模板面积计算公式:
当构造柱位于单片墙最前端时, S=(K×3+D×2)×H
当构造柱位于L或一形墙体相交处时,S=(K×2+D×4)×H
当构造柱位于T形墙体相交处时,S=(K×1+D×6)×H
当构造柱位于十形墙体相交处时,S=D×8×H。
注:D指马牙槎的外伸长度;K指墙体宽度;H为柱高度。
槎钢筋做法:
按砌体结构规范的来设计即可。
纵向钢筋通常是:4根Ф12的,加Ф6的箍筋,间距150。断面按砌体的厚度:如240x24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