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牙槎的施工工艺
一、马牙槎是什么
马牙槎是砖墙留槎处的一种砌筑方法。
构造柱施工时,应先砌筑填充墙,再浇捣构造柱;各种构造柱与填充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每一个马牙槎沿高度方向的尺寸不应超过300mm或5皮砖高,马牙槎从每层柱脚开始,应先退后进,进退相差1/4砖。各种构造柱与填充墙的连接面全高范围均应设置拉结筋。
那么,究竟马牙搓的预留为什么要先退后进呢?另外,砌筑混凝土砌块,下部怎么要砌筑200MM高水泥砖?先退后进是指马牙槎的第一个300mm高度先要往柱子外侧砌砖(宽度较大一点)。因为构造柱一般是生根在砼基础或圈梁,根部就是砼;砌筑混凝土砌块,下部砌筑200MM高水泥砖,强度要比砌块高一些,防潮要好一些;顶部与梁板交接处用水泥砖斜砌筑密实,斜砌就是砖斜立砌,才可以砌实。目的是在浇筑构造柱时使墙体与构造柱结合的更牢固,更利于抗震。
马牙槎有大小之分,而根据功能的分类,马牙槎还可以分为结构马牙槎和接缝马牙槎。
结构马牙槎,在马牙槎里浇铸构造柱。施工时,在砌体与构造柱连接面上砌筑马牙槎,先砌墙,后浇注混凝土构造柱,保证两者同时受力工作。
接缝马牙槎即墙太长,留出马牙槎,方便后序砌筑。
在施工具体实施之前,建筑师需要事先计算好马牙槎的尺寸以及数目。马牙槎的个数怎么数,当然也是有规范的。
规定是每隔300的高度增加300高60宽的马牙槎,算的时候一般都是把构造柱靠墙的方向加宽30,每个接触的墙面都加,比如说120×120的构造柱,在一字墙上面,那就两面都加30,这个构造柱的体积就是(30+120+30)×120×高度。圈梁的符号是QL,有的时候圈梁在图纸上根本不标,只是在设计说明里说什么情况下要加一道圈梁,这就要仔细阅读设计说明然后分辨。
马牙槎在构造柱是一定要带的,需要强调的是在其他“柱”里都是不能要的。
除了构造柱外,大多都是承重的。构造柱是起拉结墙体作用的,先砌墙后浇柱。所以要留马牙槎且有水平筋,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拉结作用,成为一个整体。
而以框架结构为例,考虑梁、柱承重,墙体只起维护作用,不能考虑它承重和抗震,而实际上它肯定是可以承重的,而且它的刚度也并不小,但是这样计算起来比较复杂,而且填充墙容易破坏,如果考虑它抗震,那柱子肯定计算的偏小了,这样墙坏了跟着相邻柱子也坏了跟着整个结构各个击破了。所以只考虑梁柱承重,填充墙顶斜砌一排砖,填充墙与框架柱脱开或柔性链接,且先柱后墙。受力明确、传力合理。
如果刚性连接,那墙体吸收地震力,传到柱子上,柱子可能会破坏。
除了先退后进以外,马牙槎还有一个特有工艺——五进五出。
我们知道,预留马牙槎,是为了让构造柱和砖墙更好的成为一个整体,有更好的抗震性,,五进五出就是每五皮砖伸出半砖,上面和下面的五皮就缩进半砖,拦筋一般五皮砖留,多是六个或是八个的圆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