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殷实(1988-),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省教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世界中古史。
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培养学生自身的独立逻辑思维能力是教学的重点之一。因为学生在综合学习能力的发展过程中,思维能力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它不仅是掌控学习能力全局的关键所在,更是学习效果好坏的直接前提。如何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逻辑思维能力,不仅需要研究学生思维的一般特点,更需要教师不断根据教学实际情况改善教学方法。
一、中学生历史思维的主要特点
第一,中学生思维方式逐步由不成熟的形式思维转
向为成熟的辩证思维。在人的思维发展过程中,对问题的认识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历史事件来说,学生们很容易停留在对表象认识的浅层次理解上。这仅仅能够反映片面的、孤立的历史事实,而无法从深层次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及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
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任务是让学生顺利完成从“被动学习”到“怎样学习”的转化。具体到历史课堂上,教师需要把对史实的本质联系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学生们表述清楚。历史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
这就客观地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停留在某一事件的感性认识上,而是要在发掘其背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把一个个鲜活的史实有机串联起来。这不仅有助于对历史学科知识的更好掌握,也是解决学生对看似“矛盾”的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困惑。
第二,中学生开始主动运用创造性思维能力,逐渐减少再生性思维方式所占的比重。无论是哪种思维方式,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相应的问题。然而,在历史学习中,学生面临的问题性质是有所区别的。这样一
来,不仅需要再生性思维(
解决人类业已解决的问题)能力,更需要创造性思维(
人类认识而尚未解决的)能力。虽然以上两种思维方式不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有机联系整体。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学习的主要过程是继承前人知识及经验,但人类发展又客观地要求他们进行适当地创造性思维。实际上,这种思维方式从幼儿时期就开始逐渐发展了,只是他们不懂得主动利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会呈现出起伏发展趋势的,如何有效地引导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教师应注意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虽然中学生尚达不到对史学领域提出新观点、新结
论的水平,但有意识地培养他们以创造的精神和方法来学习,会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乃至对历史领域的深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
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学科的识记特点决定了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好这门学科的基础。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需要大量识记史实,很容易陷入枯燥乏味的不良情绪之中,这就使得激发学生兴趣成为了历史教学的重要基础。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心理学中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适当出其兴趣点所在。一般来说,鲜活有趣的故事集锦是中学生阶段比较乐于接受的一种形式。因此,在历史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把历史规律、深层哲理等历史要素与生动感人的历史知识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要用巧妙的手段启迪思维。人的思维活动离不开因果规律。具体到历史教学来说,疑惑通常会产生思维的火花。典型的例子如释迦牟尼在顿悟之前,首先产生了对众生生、老、病、死等普遍现象的疑问,后来才在多年的苦修冥想中产生了那个时代的思想火花。中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很强,在面对历史课堂上一个个有趣的问题时,会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而有计划地组织课堂讨论会使中学生的思维得到启发和扩展。
第三,要运用分析综合的教学方法对历史知识进行比较。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把历史汇成有机整体则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分析和综合的教学方法。在前期教学中,教师以讲授历史史实为主,但在后期教学中,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通过对一个个孤立史实的分析来综合历史整体。这种方法使得学生真正理解历史背后的本质规律,并从宏观上理解历史的发展走向。
第四,通过写作及实践来深化思维。教师在历史课堂之外要适当地开展写历史作文及小论文的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综合历史思维的最佳途径。在课后作文中,学生需要运用综合的思维去完成构思、铺陈及收尾工作。这是对学生各种思维能力集中的考验。而适当地组织学生进行对历史遗址、历史文物的考察则会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使得历史从书本中走出来,让学生们有了真切的感受,这无疑是对他们思维火花最好激发途径,使思维能力的培养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责任编辑:晨光]
浅谈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特点与培养
殷
实
(吉林省教育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2)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