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五讲”“四美”“三热爱”
五讲:讲标题讲开头讲过渡讲分析讲结尾这里的“讲”,是“讲究”、“重视”的意思。
讲标题,讲开头,讲结尾,这“三讲”的重要性,老师们早已达成共识,无须赘言。第三讲“讲过渡”,第四讲“讲分析”,也许老师们强调得不够多,或训练得不得法,反正最起码也是落实得不够好。因为,从这次的作文看来,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用材料前缺少引领和过渡,用材料后缺少提炼和分析。材料和标题是什么关系?材料和主题是什么关系?这个材料和下个材料之间是什么关系?文章主体部分的整个结构框架是并列,是对比,还是递进?不清楚。总之,看不出逻辑关系。要么是几个材料孤零零地摆在那里,要么是做一点无关痛痒的评说。也许学生觉得,我用的这些个材料本身不就是表明了彼此的逻辑关系吗?难道老师不会看啊?是的。老师不会看,老师不想看,老师也不需要看。当然,主要的,是老师没有时间看。你想,50几秒改一篇作文,“不是眼睛文字,压根就是文字在眼睛。”夏衍在《包身工》中写到,诗人索罗说美国的每一条枕木下都横卧着一个爱尔兰工人的尸首,每一个纺线的锭子上都有一个包身工姑娘的冤魂。对高考作文的评判,我想说,我想说: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只能用它来翻白眼。除了翻白眼,我该怎么办?我又能怎么办?
我只有对学生说:你就把评卷老师当机器,当。你没有过渡的引领性文字,老师在短时间内看不清你的思路,看不清你的文脉。你没有分析性文字,老师在短时间内看不清你思维的深度和力度。就几个材料戳在那里,而且很多材料基本上都是“大众情人”。就算你在引述材料的时候,使用的句式、投入的感情不同,但是,没有个性化的分析,就不能显出你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所以,在讲了“标题”,讲了“开头”,讲了“结尾”之后,再讲究“过渡”、引领和“分析”。文章就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升一二个档次。我个人觉得吧,学生作文缺少过渡和分析,从根子上是没有结构概念,没有深入思考用材料的意义,所以我认为是体缺钙,体贫血。是系统性缺陷,是集体硬伤。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你也不能怪阅卷老师。“天黑请闭眼”,游戏规则就是这么定的。只能服从规则。
这是五讲:讲标题,讲开头,讲过渡,讲分析,讲结尾。下面讲“四美”。
所谓四美:文面美 结构美 语言美 情感美
试问,战斗在一线的高三老师,保持着枕戈待旦的机敏的一线老师,在50几秒,能发现什么美?如果不是高三老师,而是初中的老师、大学生评改高考作文,他们能发现什么美?经历了10月怀胎,经历了阵痛的母亲,在面对学生作文的时候,尚且敢于下手打低分,他们
凭什么不草菅人命呢,所以,他们会“伤害了我,还一笑而过”。因为他们更关注表象。每次想到这里,我就朗诵: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用它来翻白眼。
一是文面美。点开作文,映入眼帘的文字大概在10行左右,相当于看到一个人的脸和上半身。如果你与一个女人在10步远的距离相向而行,你除了对脸部和上半身的穿着有直观感觉外,还能怎样?但,就是这一眼,就决定你有没有再看下去的愿望。当然,这是从男性的角度,至于女性在10步左右看男人的什么,我不知道。我就打一比方,意思是,标题要漂亮,前三段要干净,要美观。
二是结构美。全文分7到9段。段型要漂亮,就像人体比例符合黄金分割一样。标题,入题,承题,反复扣题,点题,最后再回题。层次一目了然,就是美。当阅卷老师用“蛙跳法”踩点阅读时,就可以很顺畅地跟上你的思路,就像练梅花桩的大师,步步踩在桩顶上。如果段型分配不好。要么比例严重失调,要么畸轻畸重,或者某一段像印度的孟买,恶性膨胀,一段话00多字。就不和谐,就不美了。这里我说一个观点:“结构框架要有模式。”正如房屋,哪一个房型不是模式呢。有的老师听到“模式”,就想到“僵化”,“古板”,一成不变,千篇一律。这是因为他想到的是一个模式,而不是很多模式。作文要有模式,但
不是只有一个模式。只有一个模式是僵化,有很多模式就是灵活。大家身上穿的衣服,都是有版型的,也是有模式的。但是,又有谁觉得雷同了呢?没有精心设计的模式,胡乱剪辑,必然,美不到哪里去。
三是语言美。第一段,最后一段,中间还有一个主打段。有了这三段,足以,让评卷老师掂出分量。什么样的文笔是美的文笔。这是个复杂的话题。对文笔美的界定就像对美女脸型的界定,有的人喜欢瓜子脸,有的喜欢鹅蛋脸,有的喜欢圆圆脸,有的喜欢不对称的脸。但是也许有一种脸型,任中国人谁都觉得好看。中文系毕业的学生,中国的语文老师,在语言的审美观上应该是有共识的。这次选出的满分卷,程教授会挂出来的,大家带领学生,通过对词语的品析,对长短句式的品析,对整散句式的品析,还有修辞手法运用之妙的品析,相信可以到标准,达成共识。
四是情感美。文章要有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就好了吗?未必,情要高贵,感,要健康。感受、情感来的真实真切,又健康高尚,这样的真情实感,才是美。否则,真实,但是市侩。真切,但是低俗。又哪里谈得上美呢?如果,没有健康、高尚的内心感受,仅仅为写作而写作,又哪里能够有直入人心的力量呢?那些能够得高分的作文,作者的内心情
感必定真的是高尚,健康。价值观、人生观必定真的是是向上的。所以说,学生要读经典,感受高贵。读经典,感受崇高。为什么陈佩斯穿上八路军的衣服,看起来也像汉奸。而朱时茂即使穿上汉奸的衣服,看起来也是卧底。为什么塔克拉玛干大火来时,领导先走,学生先死?为什么泰坦尼克号要沉没时,女人和孩子走向通往生路的小船,男人甘愿沉入冰冷的大海?都跟内心的情感有关。无情的水火最能检验有情的人类。就拿今年的大雪来说,也有很多真正激荡人心的感人细节。只是,我们的眼光,我们的口味被以前的东西破坏了,总怀疑行为后的不良动机,因此,对美行也打了折扣,这是不应该的。
我们拿什么来拯救学生的情感。拿经典,拿现实生活中的善举。
如果说文面、结构是粗浅的第一印象,那文笔就算是中层次的印象了,而字里行间的情感美,就是深层次的。做到了文面美,做到了结构美。一般就可以得到42分了。可是,这次作文评分的均分定在42,结果,只有39.59,还有2.41的缺口。如果做到语言美,情感美,那得分就应该在48以上了。
以上说了“四美”:文面美,结构美,语言美,情感美
下面说三热爱。
要把文章的得分稳定在48分以上,无论什么题目,无论什么评卷老师,都没有太多的分歧,不容易。至于稳定在50分以上,那就不是一般的学生能达到的,换句话说,这样的学生是碰到的,不是教出来的。我教了22年书,只碰到过一个这样的学生,随便什么题目,无论什么人改,得分都不会低于55分。
我说的“三热爱”:热爱背诵 热爱写字 热爱联想
热爱背诵:随便“背”什么,随便“诵”什么。反正捡自己喜欢的,多积累一些。每天背一个自己喜欢的句子。诵一段叙述事例的文字。自己想吃的,吃了才能消化。自己想背的,背了才能运用。“牛不喝水强按头”是搞不好的。
热爱写字。咱们算笔账。800个字,假如10个字一句,80句,80个标点。如果短句多一点,100个标点。段再分多点,掐头去尾,再减去50字。总共一篇文章,说的是800字,真正写起来,也就650字。在50秒中,用600多字把评卷老师的思绪从上一篇中拽过来,书写是重要的一招。建议学生每天写“背诵”过的句子,用每分钟30个字的速度,用黑笔,写在格子纸中。
热爱联想。什么是天才。天才不是天生的蠢材。天才就是把似乎没有联系的事情联系在一起。不说你不知道,说了你吓一跳。好啊!用什么联系?用联想。无论什么题目,都可以想办法把它和自己熟悉的题目联系在一起,横向联系,纵向联系。联想可以作为一项智力体操,反复操练。万事万物都有联系,只是,有的联系紧密,有的松散,有的近,有的远,有的明显,有的隐晦。打通了联系,就好比打通了任督二脉。功力大增。
之所以用热爱背诵,热爱写字,热爱联想。“热爱”,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它意味着不用老师提醒,不用老师监督,每天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并由衷地感到快乐,感到自己的力量在一点点地增加。
每天开始背诵、写字,联想的时候,念一句口诀:“我背诵,我写字,我联想。我用三招打动他,双双给我48。”我之所以不提50以上,是因为想得50朱时茂以上,心理压力加大,偏题离题的风险加大。而能得48分,没准就能得50以上。
你背诵的多,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你书法好,鹤立鸡,一枝独秀。你联想广泛,灵活机智。总之,你有一项独步天下,就可以得45分以上。如果你像洪七公,会18掌,那你就可以得满分。如果你像鲁有脚一样,只会一掌,亢龙有悔,但练练到炉火纯青,那也可以
立于不败之地,掌控自己命运。如果什么都是一般,那就看你的高香烧的怎样啦。
刚才说了“五讲四美三热爱”。说到底,就是一个字“亮”。
标题——亮相——闪亮登场
首段——亮剑——观点鲜明,语言漂亮。
主体——亮底——底牌。或并列,或对比,或递进。三位一体。
结尾——再亮剑——闪亮谢幕,强势结尾。
这里多说几句,学生写到作文结尾处,如果前面自我感觉好,就顺势收官。如果前面自我感觉不好,也要认真收束。就算是觉得偏题了,离题了,也要拼命扣回主题。通常情况下,学生写到结尾处,在生理上,心理上都会有些疲惫,手也会酸。很容易草草结尾。要解决这个技术问题。首先是重视,其次是想办法。我这里就不展开说了。只举个例子。小时候,跟人打架,打赢了,自然兴高采烈,全然不顾脸上还有血污。打输了,也不输志气,一定要咬着牙说三句话:“好!算你狠!你给老子等着!”等着什么呢?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所以,最后一段,最后一句,对评卷老师是有影响的。至于影响大小,因人而异。
高考作文的研究,离不开对评卷老师心理的研究,谁的活细,谁的招多,谁就是赢家。刚才说了亮相,亮剑,亮底,再亮剑。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