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的六大永恒主题
佚名
思考与追问
在电影中,很少有像科幻片这样先天就有哲学基因类型的电影了。从弗里茨·朗的《大都会》到《科学怪人》,再到《2001太空漫游》以及《人猿星球》《异形》《终结者》,科幻电影往往披着科幻恐怖、科幻动作的外衣,但骨子里却都透着一种形而上的思考和追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往何处去?借助科幻的形式,这种思考和追问往往比那些现实题材的电影更具有宏大的视角和深远的意义。
此类影片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当属《2001太空漫游》,从片头就一直贯穿影片的矩形石碑,其实是真理的一个具体符号表达。因为真理在宇宙诞生前就一直存在,就是西方形而上学所说的理念世界。片子最后那名宇航员在另一个时空的房间里又看到了矩形石碑,那时他已经很老了,但是还是没法触摸和了解矩形石碑,有一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的悲观主义。片尾一个新种族的诞生更是超越了人类种族的一般视野,直接把眼光投向了未来的进化。影片无处不在的隐喻与符号将影片提升到了哲学思辨中形而上的极致。
机器人
人工智能技术是科幻类作品中一个备受青睐的题材。科幻电影里机器人的出镜率几乎是
最高的,主角、龙套、最大幕后黑手……样样都能胜任。如果说要把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归纳出一部正史,那描述机器人的科幻电影简直就可以撰成一部列传。
早在德国1927年推出的电影《大都会》中,机器人就在其中充当了劳资矛盾的催生物。本片亦诞生了第一个人类与机器人共同生活的构想——对于人工智能的恐惧与反思从这时候起就成了机器人命题的主要倾向。
在科幻电影中,机器人——这些人的造物往往被设定为机器与人特征的结合。它们和人的关系不外乎是主人与仆人的关系、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与神的关系。
时空悖论
返老还童、回到过去、体验未来,这都是人类古老的梦想,但在科幻电影中,却得到了
最认真的表现。平行时空常被用在一些魔幻片里用于解释鬼怪灵魂的出现,但这是电影里最经不起推敲也没必要进行推敲的东西,因为魔幻片没有关注过平行时空的起源问题。科幻与魔幻主要区别就是科幻是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像,魔幻是不依靠科学理论而进行天马行空般的想像。
计算机
赛博朋克(Cyber-Punk),又称数字朋克、赛伯朋克、电脑叛客、网络叛客,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小说中通常有社会秩序受破坏的情节。现在 赛博朋克的情节通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背景大多设在不远的将来的一个反乌托邦地球,而不是像早期科幻背景多在外太空。
《黑客帝国》是赛博朋克电影中的经典。它将威廉·吉布森描绘的网络空间用视觉体验
完美地呈现出来,吸收了之前很多类型电影的优秀之处,将众多的经典集成一体,一举攀上了巅峰。该片吸收了无神论、西方哲学和神学的思想精华,巧妙地将之融入虚拟空间的视觉场景中。片中到处可见这样的思索与考问。关于人类未来命运和如何对待它的问题,真正沉醉于片中的人们将会体会到来自灵魂的震撼,对自身真实的怀疑和思考。
外星人
外星人代表了一种他者形象。作为独立于人类世界的存在,它们象征、隐喻、反衬着人
类的种种欲望、梦想与梦魇。
最初,外星人常常被描绘成怪异、邪恶 、 智力低下而且奇形怪状的巨大生物。人类战胜外星人时所表现出的勇气、团结和智慧是电影弘扬的主题。
上世纪70年代,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里,外星人显得温和友善,以至于让被
妻子抛弃的洛伊宁愿随它们而去。《E.T.外星人》中小外星人丑陋又可爱、怪趣又天真,映衬出地球上成人世界的冷酷无情。这些影片将“外星人”(Alien)还原为了外星“人”。
之后,外星人的形象趋于多元化,它们变得更加复杂和立体,不只是简单的一个符号。它们表面上像是地球上的嗜人猛兽,却象征着人类内心的恐惧。还有一类外星人,它们的文明远远超越了人类。《深渊》中空灵缥缈的形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圣者神灵;它们偶尔神龙一现,启示引导人们迈向未来。《超时空接触》里,外星人则以女科学家父亲的形象出现。高度发达的外星文明与尚且幼稚的人类文明之间的关系就像父与子,前者似乎是后者的最好象征。而有时,它们也会成为人类命运的一种见证(《人工智能》)。
宇宙
(下转第49页)
阅读写作
. All Rights Reserved.
52
泡茶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
泡出一杯好茶,必须具备五个条件:水质、水温、时间、茶量、心情。
一是水质。
水为茶之母。水之于茶,犹如水之于鱼一样,鱼得水活跃,茶得水则更有其香、有其、有其味。择水先择源,水有泉水、溪水、江水、湖水、井水、雨水、雪水之分,但只有符合“源(出处)、活(流动)、甘(甘甜)、清(洁净)、轻(分量)”五个标准的水才算得上是好水。茶圣陆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张。当代科学试验得出用于泡茶的水质评价结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馏水第三,自来水最差。
好看的魔幻电影二是水温。
水温不同,泡出的茶的、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叶中的化学成分也就不同。通常,泡茶水温的高低与茶叶品类、制茶原料密切相关,比如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叶需用沸水直接冲泡,而细嫩原料制作而成的茶叶则需用降温以后的沸水冲泡。具体而言,龙井、信阳毛尖等高档细嫩绿茶宜用温度降至80度的开水冲泡,乌龙茶等青茶宜用茶具烫热后再泡,砖茶等蒸压茶宜用100摄氏度以上的沸水冲泡,最好是煎煮后饮用。
三是时间。
茶叶冲泡的时间和次数,与茶叶品类、水温、用茶数量和饮茶习惯等有一定联系。在日常生活中,用茶杯泡饮一般红绿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用沸水约200毫升冲泡,加盖4至5分钟后,便可饮用。一般茶叶以冲泡三次为宜。如饮用颗粒细小、揉捻充分的红碎茶与绿碎茶,有沸水冲泡3—5分钟后,其有效成份大部分浸出,便可一次快速饮用。
四是茶量。
泡茶时每次茶叶用多少,并无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茶叶种类、茶具大小以及消费者的饮用习惯而定。饮茶者是茶人或劳动者,可适当加大茶量,泡上一杯浓香的茶汤;如是脑力劳动者或初学饮茶、无嗜茶习惯的人,可适当少放一些茶,泡上一杯清香醇和的茶汤。家庭泡茶通常是凭经验行事,一般来说,每克茶叶可泡水50至60毫升,沸水为好,但茶类不同,用量不一。倘用乌龙茶,茶叶用量要比
一般红、绿茶增加一倍以上,而水的冲泡量却要减少一半。
五是心情。
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关键因素。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韵,也是与自然的对话。在茶艺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说,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态的体现。唯有在平常心态下,才能泡出最优质、最纯正的口感。
若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质、水温、时间、茶量、心情,还要讲究有序而优雅的冲泡方法与动作,特别是重视好泡茶的八个环节:烫壶、温杯、置茶、高冲、刮沫、低斟、闻香、品饮。无论是泡什么茶,第一道茶为何总是用以冲杯或洗尘?这源于“琛瓯洗尘”的美妙故事。
传说清初有一人名叫若琛,是发明小瓯杯的景德镇人,以制作美观、耐用的茶具而闻名。一个恶毒的巫师知道后,念了一道毒咒,毁坏了茶具。要解开这道咒语,需有一名年轻人投入烧茶具的炉火。于是,琛瓯很勇敢地投入熊熊烈火中,咒语解开了,茶具恢复原样。后人为了纪念若琛,就把他发明的茶杯叫作若琛瓯,把第一道茶水称为“琛瓯洗尘”。如今,“琛瓯洗尘”是“十八道工夫茶”中的第一道,后人用以“洗尘”之意,以表达对客人的尊敬。
总之,泡茶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门学问,值得爱茶者、品茶者去深入探究。
(上接第52页)
自人类文明开始之际,人类对浩瀚宇宙的浮想联翩就未曾停止过。可以这样说,关于宇宙的探索史也正是人类想象力的发展史。于是,对于无尽宇宙的想象自然也就成为了科幻宿命般的命题。
《星际旅行》和《星际之门》两个长盛不衰的科幻剧集就是最好的例子。在这两个美剧中,人们到处在太空中探险,遭遇到各种奇异的外星种族,面临各种危险,得到各种神奇的力量。而在塔尔科夫斯基以及后来索德伯格翻拍的《索拉里斯》中,这个星球就是有生命有意识,能感知人类心灵的一个存在。很难说卡梅隆的《阿凡达》中,潘多拉星是否借鉴索拉里斯星的设定。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2001太空漫游》中那神秘的矩形石碑。它似乎就是伟大宇宙本身的象征,你始终无法理解、无法弄清这些石碑是什么人所造,他们从何而来?为何而在?你不停地到一座又一座石碑,但制造者的种族早已消失在更深的宇宙中。
(摘自《天天新报》2013年2月23日)
. All Rights Reserved.
4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