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宪法
第一节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特征和本质
(一)宪法的概念及其地位
宪法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根本大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居于根本法地位
1、宪法规定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要求有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的程序: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或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大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二)宪法的特征
1、内容上,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的根本任务、根本制度等根本性问题。
2、效力上,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程序上,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严格,宪法一般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或依法成立的特定机关通过特定程序制定和修改。
(三)宪法的本质
1、宪法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①宪法是政治斗争、尤其是阶级斗争的结果和总结;
②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
③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阶级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影响乃至决定着宪法的具体内容;
④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是宪法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2、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
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民主还意味着国家确认公民的基本权力和自由
宪法不是从来就有的,最早出现的宪法是资产阶级宪法。
社会主义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法律化;社会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要求和体现。
二、宪法的作用
1、宪法对统治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
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是宪法民主性体现)
2、宪法对法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宪法是其他法律以及整个法律制度产生的基础和依据)
②促进法制的统一。(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其他法律不得与之抵触,宪法是审定和检验其他法律是否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和需要的最高标尺)
3、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宪法确定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
②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
4、宪法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表现在:
①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
②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国家政治制度在运作和实践中,往往需要对某些环节和体制作适当的改革和调整,以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和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应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
5、宪法对社会经济的作用表现在:
①确认、保护和巩固经济基础。
②确立其他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
③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三、宪法监督
宪法监督是指宪法制定者保障宪法正确实施和完全实现的调控宪法效力的活动。
宪法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
1、审查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的合宪性
2、审查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为的合宪性
3、审查各政党、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全体公民的行为的合宪性。
我国宪法监督制度建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规定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人民依法对全国人大代表的活动实施监督,每个人大代表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我国宪法和法律授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
四、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1、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一部重要文件。
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宪法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1975年,颁布了第二部宪法
1978年,颁布了第三部宪法
1982年,颁布了第四部宪法,现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的修改:
1988年4月12日,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修改第一条和第二条;
1993年3月29日,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修改第三至十一条
1999年3月15日,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修改第十二至十七条
2004年3月14日,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修改第十八至三十一条。
第二节国体、政体
一、国体
(一)国体概述
国体,及国家性质。
决定国家性质的因素主要有:
1、国家政权的阶级本质;
2、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社会的精神文明。
历史上的四种不同性质的国体: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二)我国的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于三个方面的因素:
1、在政治上,实行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
政
2、在经济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精神文明上,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②合作的基本方正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
共。
③共产党是执政党,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主要方式是: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成为全体人民共同遵循的规范。
④各民主党派不是在野党,不是反对党,而是参政党。他们在宪法范围内享有政治自由、组织独立、法律地位平等的权利;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充分发挥参政和监督的作用。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不是与共产党轮流执政,而是共同效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⑤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组织形式。
⑥各级政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共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
(四)统一战线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称为爱国统一战线,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级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政治联盟。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一种重要形式和重要机构。
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
二、政体
(一)政体的概念
政体又称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统治阶级按照一定的原则组成的,代表国家行使权力以实现阶级统治任务的国家政权机关的组织体系。
目前世界各国的具体整治形式分为君主制政体和共和制政体。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
①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③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查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这就是民主集中制原则的表现。
3、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①代表和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
②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
③是政权权威合法化的源泉。
④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
⑤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三)国家的标志
国家形式除政体外还包括国家的标志,及国旗、国歌、国徽和首都。
(四)国家的结构形式
1、国家结构形式是指特定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什么原则,采取何种形式划分国家内部组成,调整国家整体与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国家整体与部分之间,国家机关与地方机关之间的相互关系。
2、影响国家结构形式的因素主要有领土构成、民族构成以及政治、经济和历史文化传统等。
3、现代国家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两大类:单一制和复合制。
4、单一制:是指国家由若干不享有独立主权的一般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国家的结构的形式。
特征有:
①从法律体系看,国家只有一部宪法,由统一的立法机关更具宪法制定法律。
②从国家机构组成看,国家只有一套中央机关体系。
③从中央与地方的权利划分看,地方政府的权利由中央授予,地方行政区域单位和自治单位没有脱离中央而独立的权力
④从对外关系看,多家是一个独立的主体,公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5、复合制国家:是指有两个或多个成员国联合组成的联盟国家或国家联盟。
(五)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统一的国家结构内,按照宪法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设立自
治地方,组成自治机关,行使由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治权,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地方事务。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制度之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主要内容:
①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都是中央统一领导下得一级地方国家
机关。
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③自治机关依法可行使自治权,主要是管理本地方的各项地方性事
务。
④各民族一律平等,既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
义。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