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研究
旅游英语专业作者:周婧晗 赵汇清
来源:《文教资料》2021年第04期
        摘 要: 本文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利用问卷探究能源英語专业学生的专业身份认同的情况和差异,利用半结构式访谈探究影响能源英语专业认同的相关因素,对该校“能源+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乃至高等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专业模式的发展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关键词: 身份认同 专业认同 ESP 能源英语
        一、研究背景
        1.专门用途英语(ESP)。
        随着全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外语在中国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行各业对于在业务和外语方面皆有较强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1](22-28)。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明确了全国高校英语专业要将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人才作为任务,ESP应运而生。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即“专门用途英语”,或“特殊用途英语”,如法律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等。在ESP发展过程中,学界对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存在疑惑,有观点认为这一模式在实践中会忽略原本英语专业作为
语言类专业蕴含的人文知识,过于注重复合学科的拓展,达不到对该复合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的[2](2-7+43)。有学者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逐步推行ESP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ESP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工作能力,使其在专业领域更好地、更准确地胜任工作[3]。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依托采矿、安全等重点优势学科的资源,不断摸索,分阶段建立起“英语+能源行业基础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4](54-57)。因此,本研究以该校能源英语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2.专业认同。
        自我认同(身份认同)是指个人对自己角的确认,它是个人一系列个性的统一,是一个人区别于另一个人的整体标识。[5](32-38)学者们对文化方面的身份认同十分关注,如Lambert提出的“消减性”和“附加性”双语现象[6](55-83),高一虹提出的区别于“附加性”双语现象的“生产性”双语现象等[7](59-64)。除了文化身份认同以外,专业认同也对高等教育的改革和探索有重要的意义,在身份认同这一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所谓专业认同,是指学习者对所学专业的接受与认可,并愿意以积极的态度和主动的行为学习与探究[5](32-38)。学生对专业的身份认同会决定他们的努力方向、动机强度等[8](18-22)。在
王顶明研究的基础上,秦攀博进一步将专业认同量化为四个维度:情感性、认知性、行为性、适切性[9]。有学者认为,在复合型英语专业的模式下,学习者身份认同的特点和水平会更复杂[10](46-53)。目前,学术界对专业认同的关注较少,尤其是复合型英语专业的专业认同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能源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尤其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