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葡萄产业现在仍存在很多问题,有没有解决的对策呢?今天店铺就来给大家讲讲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我国葡萄产业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产业经济研究落后
过去我国一直注重生产环节,信息体系建设投入严重不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连年拨款15亿美元建设农业信息网络和推广在线应用,现已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英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农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法国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系统。日本国内82个农产品中央批发市场和564个地区批发市场以及海关等都已实现了联网,使农产品生产者和销售商及时方便地从网上查出每天、每月及年度的各种农产品的销售量等信息。
国外果品销售一般由专门的营销公司负责,或者由果农联合起来的果品协会负责统一销售。他们有科学的销售策略和方法,能够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市场信息变化和主要贸易伙伴国
相关政策法规的出台,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而我国的果农一家一户独立经营居多,营销企业规模小,大多经济实力不足,缺乏人才,缺乏正规管理,各自为政,无序竞争,缺乏信息化服务,对产品销路、消费者口味习惯、国际市场变化趋势等知之甚少。
品种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急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新品种
酿酒葡萄我国葡萄品种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主栽品种比较单一(以巨峰和红提为主)、成熟期搭配不合理(中晚熟品种比例过高,早熟、中熟品种比例过低)、鲜食与酿酒品种比例不协调(鲜食品种比例过高,酿酒品种比例过低)。
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基本都是从国外引进品种,随着品种商业化趋势的增加,我国品种更新面临越来越多的知识产权障碍,阻碍了我国葡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迫切需要培育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新品种来促进我国葡萄产业的发展。
良种苗木繁育体系不健全
葡萄苗木繁育体系建设滞后和苗木生产、销售秩序混乱是我国当前葡萄产业中的突出问题。
长期以来,葡萄种苗的生产和销售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检疫形同虚设,苗木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品种纯正的标准化脱毒良种苗木生产尚未启动。
平均单产低,总体质量较差
虽然我国葡萄单产20多年来持续增长,1978年为l吨/公顷,2007年已增至13吨/公顷,但整体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仍较大。
我国葡萄品质与出口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加之产后包装业与国外有较大差距,削弱了我国葡萄的国际竞争力,一般靠低价位竞争市场,出口目的国主要是东南亚和俄罗斯,出口到欧美国家的量很少。无公害、绿果品生产刚刚起步,滥用激素现象时有发生,仍有不同程度的农残超标,直接影响了我国葡萄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力。
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与深加工落后,效益较差
葡萄先进生产国鲜食葡萄都经机械化分级与包装后,再投放市场,而我国鲜食葡萄商品化处理比率低,仅占总产量的8%一10%。鲜食葡萄贮藏保鲜总量仅占总产量的1%,由于采后保鲜处理不当,每年约有15%-20%的产品腐烂变质。生产先进国家已基本上实现了采后
的冷链流通(包括运输、贮藏和销售),虽然我国鲜食葡萄的冷链流通占总流通量的70%,但其中70%为简易冷藏(预冷后,用棉被或草苫覆盖保冷)流通。
以葡萄酒为主产品的葡萄加工业近年快速发展,2006年全国葡萄酒产量达4万吨,但是由于原料质量差,葡萄酒质量不高,影响了企业效益。同时由于企业不能拿出较高的收购价格,葡农也不愿意为企业生产高质量的酿酒葡萄。
标准化、组织化程度差,产业化体系薄弱
我国葡萄生产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与国际市场的要求差距甚大。20世纪90年代欧洲开始在果树上推行水果生产综合管理技术体系(IFP),其基本目标是生产优质、安全果品,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人类健康。其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果园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果园精确化施肥技术和水果质量保证制度体系,目前IFP生产制度在发达国家果树生产中已大面积展开。
我国葡萄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低,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投入不足,缺乏组织性,品牌意识薄弱。从生产到销售市场各环节关联性差,“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很
难实现产、运、贮、销一体化,削弱了终端产品的竞争力。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规模小、数量少,市场竞争能力不足,对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影响了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葡萄产业发展对策
根据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蔬菜、水果等园艺产品集约化、设施化生产”要求,我国葡萄产业发展的总体对策是依靠葡萄管理技术创新和新技术推广,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大力提升我国葡萄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实现我国由葡萄生产大国向产业强国转变。促进我国葡萄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对策有:
(1)加强葡萄优良品种的引进
选育和种苗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各国均在利用自己的优势参与竞争。发达国家靠技术(品种、专利)和资本挣钱,而发展中国家主要利用劳动力、土地优势挣钱。我国要保持葡萄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必须坚持品种“自育为主、引种为辅”的指导思想,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葡萄资源,选育适于我国葡萄生产的优良品种和抗性砧木,加大国外葡萄优良品种及砧木的
引进与筛选,为我国葡萄产业发展提供品种资源支持。 我国葡萄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极不健全,品种名称炒作繁多,乱引乱栽,假苗案件时有发生,葡萄检疫性虫害根瘤蚜有逐步蔓延之势,许多苗木自繁自育,脱毒种苗比率不足2%,出圃苗木质量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葡萄生产的建园质量及果园的早期产量和果实品质。加强我国葡萄良种苗木标准化繁育体系建设已势在必行。
(2)研发推广葡萄节本、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生产技术体系
加强葡萄果品采后处理与深加工的研究与应用加强葡萄节本、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研究与推广,实现葡萄的优质丰产和可持续发展。
加强葡萄果品采后商品化处理技术主要包括贮藏保鲜、冷链物流、分级包装等的研究与应用,维持葡萄果品良好的品质,提高葡萄鲜果的商品价值。加强葡萄深加工特别是葡萄酒、葡萄汁和葡萄干等的研究与应用,延伸葡萄产业链,提高葡萄产品的附加值。
(3)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农业合作组织,实施产业化发展战略积极创造有利环境,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进一步完善企业与生产者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企业与科研单位、生产基地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积极发展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协会,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果农的组织化程度。
(4)加强葡萄产业经济研究,开拓国际市场加强葡萄产业经济研究,建立我国葡萄产业经济信息系统,研究世界葡萄主产国的相关信息和政策,长期跟踪世界葡萄市场变化与我国葡萄产业发展趋势,制定我国外向型葡萄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以此大力提高我国葡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巩固和扩大国外市场占有份额。通过增加葡萄出口,带动整个葡萄产业的发展。
同时,把开拓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结合起来,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大力搞活流通,扩大产品销量。
(5)加强葡萄信息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重视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对接研究葡萄生产数字化技术,开展农村果树信息服务网络技术体系与产品开发应用研究,构建面向葡萄研究、管理和生产决策的知识平台,为葡萄生产的科学管理提供信息化技术。
重视国家葡萄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与技术推广体系的有效对接,保证基层果树生产技术人员与时俱进,掌握葡萄现代生产技术,为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加快葡萄新品种、新技术等信息的进村人户和推广。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