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琴音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空间的艺术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它超越时空在人们广阔的精神世界里自由翱翔。它使数以亿万计的人为之动情,为之感奋,为之倾倒,也曾使人类的精英:伟大的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科学家为之发出由衷的赞叹。春秋战国时,孔子“在齐闻《韶》(《韶》是远古虞舜时的乐舞,最为著名),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又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罗曼·罗兰说:“艺术正如生活那样,它是无穷无尽的,因此……,也不可能有什么能使我们认为:还有比本身就是时代海洋的音乐更美好的乐西。”古希腊人认为神与人之间可以进行交流而音乐是人和诸神之
间相互取悦的工具和媒介。所以,他们在节庆等纪念诸神的活动中便广泛使用音乐,音乐一词MUSIC的词根便是从希腊神话中掌握文学、艺术的缪斯女神MUSE变化而来的,从词义关系可见古希腊人认为音乐同“真、美”相关。
可见,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的创造之一。音乐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神灵的世界,如同宇宙本身一样无限广阔和神秘莫测。德国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满怀感激之情说:“音乐是上帝赐给人类的多种礼物中最美妙的乐西。”
1、音乐是时间的艺术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的一切美的表现都是在时间过程中以乐音运动的形式进行的。人们在欣赏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与音乐的进行,情感运动也跟随音乐的起伏、节奏的缓急、力度的强弱不断变化,这种随时间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正是音乐艺术的最大特征。
管子曲《江河水》悲痛激越,二胡曲《二泉映月》深沉抑郁,丝竹乐《喜洋洋》欢快喜庆,民族管弦乐《春江花月夜》典雅抒情,音乐之所以特别善于表现人的情感,很大程度是由于二者在运动形态上的契合与同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节奏和乐调不
过是些声音,为什么它能再现道德品质而颜香味却不能呢?………因为节奏乐调是些运动,而人的动作也是运动。”
在艺术欣赏中,人们习惯把建筑、雕塑看成是凝固的艺术,把绘画当作是永恒的艺术,一座建筑、一尊雕塑一旦落成,任何时候都以整体的姿态出现,绘画作品也永远是静止的,而随着时间的变迁,它将一直展示给一个永恒的形象,视觉艺术不受时间的限制,一目了然。人们无需去研究它是如何构图,如何绘制落成的,因为它的实体将人带来了具象的表述,它可以给人千万次的反复欣赏,反复评价。而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在时间过程中展现,同时又在时间过程中消逝(从物理角度讲)音乐具有不可重复性,人们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参加某个音乐会时,他们所聆听的音乐作品受环境、情绪、场合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是同一个乐团演奏同一首作品。由于上述种种因素时间的不同也会演释为不同的效果。其次欣赏者也会因当时主、客观条件的影响去体会出不同的音乐感觉,所以音乐的创造受特定时间的制约。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同时又说明了欣赏的过程是随时间的前后,长短所感受的过程,一旦欣赏时间结束,客观感受过程也随之完成,但人们的主观感受将没有停滞,为什么人们常
韶用“余音绕梁”来形容喜欢的音乐会在脑海里长久留存呢?这就说明短暂的时间艺术会留下长久的记忆,儿时的歌声会伴随人走完自己的人生……。在音乐艺术中时间也可以变成永恒。
2、音乐是空间的艺术
人们常把艺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时间的艺术,包括诗歌、文学和音乐;一种是空间的艺术,包括绘画、雕塑和建筑;另一种是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艺术,主要有戏剧和舞蹈。
这种分类法实际上只抓住了艺术形式存在的部分特征,它具有某种片面性,就音乐来说它的形式固然与时间有关,但也同样与空间发生震动所发出的乐音有关系,任何美妙的歌喉和乐器在真空里都不可能发出声音,就像颜离不开光一样,声音离不开空气,而空气必然占据空间,所以声音必然与空间发生联系,而且音乐与空间并不只是简单的物理关系,它们之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
音乐在宇宙空间中产生、传播、消逝。许多学者曾把音乐比做流动的建筑,因为音乐的构建以致于所产生的立体造型从其复杂性来看绝不亚于建筑,音乐造型所引起的听觉空间感。
它所占据的空间面积远不是一座建筑所能比拟的。在音乐厅里聆听交响音乐细致入微时,会使你憋住呼吸仔细寻觅那一支木管,一把弦乐所传出的细小空间,高潮澎湃时,整个大厅在颤抖,在回荡,仿佛感到这空间都显得过于的窄小而不容纳音乐的回响。陕北西部歌王站在高原引昂放歌,那一曲高亢的《信天游》穿过三山五岳,方圆几十里都能同唱,世界三大歌王的巴黎演唱会选在埃菲尔铁塔下的露天广场,不仅是满足广大听众的愿望,它让人们感觉到一个庞大的声音的建筑,远远高于雄伟埃菲尔铁塔而震撼整个巴黎广场。
音乐在人脑空间中;涌现、感悟、升华。无论是视觉空间还是听觉空间(音乐空间)都是由于人们的空间知觉造成的,是一种由听觉联想造成的心理幻觉,这种人脑中所产生的心理幻觉是漫无边际的,它的空间是无法预测的。当我们去聆听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无法去测定它的音响所扩散的空间范围,也无法为它确定一个空间的形态,更无法去测量各个欣赏者内心的想象空间,但事实上当一个人全心地投入在音乐聆听之中时,音乐都占据了个人的想象空间,这种空间将随着音乐的出现延续而不断变化,当想象升华时,它赋予了音乐空间以更大的不确定性,但随着音乐时间进行的过程,这种空间结构也就随生随灭。所以说音乐空间只是一个可感的时间整体,是一种时间的回声。
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觉是音乐艺术欣赏首要的自然属性,聆听是人们接触音乐的基础,就跟美术欣赏依靠视觉去感觉线条、彩、造型,文学作品依靠文字表述去感受情节过程、戏剧冲突,一样,音乐主要依靠听觉感官去从旋律、节奏、力度、速度、和声等音乐要素中形成感官的刺激,从而触发情感的波动,产生各种音乐的心理联想状态。也就是说,只要有听觉的人,都能感觉到音乐的存在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说:“只有音乐才能够引起人的音乐的感觉,对于不是音乐的耳朵,最优美的音乐也是没有意义的。”掌握了音乐是听觉艺术这一属性。多听、多接触,成为欣赏音乐的关键。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欣赏音乐也是如此,听得多了,音乐的耳朵渐渐地也就形成了,当然这也是一个相对的过程,开始觉得音乐好听,可以说就在一定程度上听懂音乐,最初可能只是一种比较朦胧的感受,渐渐地能够感受到音乐的变化和特点,比如能够辨别出不同的旋律进行,节奏组合异同,音的变换,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感情、意境也有所领会,再次对各个流派,各种风格的音乐能比较,鉴别,甚至做出不同的审美评价,这一切就抓住音乐艺术的根本,因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只有通过欣赏者自己的听觉去多听,感官的刺激与人内心的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艺术的功能也就实现了。
4、音乐是情感的艺术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儒家音乐思想的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在《乐记》一书中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了音乐的本质。“凡音之起,由人心生起。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后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比音而乐之,得干戚羽旄,谓之乐。”
这里所说“音”,是人们受到外界事物的刺激之后,便会在内心产生一定的思想感情。产生一定的思想感情之后,就要通过“声”把它表达出来。用各种高低、强弱不同的声的互相应和来加明表达,使“声”有了不同的变化,这种既有变化,又有一定规律的“声”便叫做“音”,再把“音”按照一定的结构关系顺次表现出来,并配以舞蹈动作,便叫做“乐”了。显而易见,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
西方音乐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黑格尔(德)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他认为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已有的领域,并且还说:“在这个领域里是音乐扩充到能表现一切各不相同的特殊情感,灵魂中一切深浅程度不同的欢乐、喜悦、谐趣、轻浮、任性和兴高采烈;一切深浅不同的焦躁、烦恼、忧愁、哀伤、痛苦和惆怅等,乃至敬畏、崇拜和爱之类情绪都属于音乐所表现的特殊领域。”波兰音乐家丽莎也认为:“音乐的内容是感情,而很少是唤起这些感情的那些现象本身。”
虽然也有些美学家们,如:奥地利的汉斯立克否定音乐的情感内容,主张纯 形式的音乐的美,但人们普遍认为,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人对现实生活的心理感受,尤其是情感态度的艺术。
音乐在表现情感时,可以通过各种音乐语言的交织、变化来体现。如旋律的起伏、节奏的张弛、和声音响的调变化、速度、力度的反复变换等,来触发人的情感,如:《喜送公粮》的喜悦、《牧童短笛》的欢快、《江河水》的悲愤、《葬礼进行曲》的哀伤等等,这一切都和乐曲内在的音乐要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正是作曲家准确地把握了音乐的情感因素,才赋予了音乐艺术的又一特征。
发布评论